吳群麗
摘要:于漪曾說:“在語文教學中,閱讀最為基本。”書是他人智慧的結晶,是激發(fā)靈感的大海,是汲取知識的寶庫。書籍與人生是同一個概念,要想有豐富的人生,就得愛好閱讀,善于閱讀,學會享受閱讀。作為語文教師,引領學生學業(yè)會享受閱讀,真正嘗試到閱讀的快樂,養(yǎng)成讀書的良好習慣,終身學習,受益終身,這是新課標對我們提出的挑戰(zhàn)。
關鍵詞:中學; 閱讀; 樂
一、創(chuàng)設初讀情境,讓學生享受提出問題的快樂
營造和諧民主的閱讀氛圍,讓學生在提出問題中享受快樂,在快樂中學習。教師要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把自己當作閱讀的真正主人。因為“問”是讀書的鑰匙,思考的起點,是登上殿堂的階梯。宋代朱熹說過:“讀書無疑者須有疑,有疑者卻要無疑,到這里方能長進?!睂W生總是帶著問題走進教室,十分投入地閱讀,從問題中受啟發(fā),教他們學會發(fā)問是至關重要的。
二、研讀中大膽放手,讓學生享受解決問題的快樂
問題提出了,教師要放手讓學生解決,查閱有關資料,主動合作、探索、交流,尋找答案。對于較復雜的問題,注意引導啟發(fā)。學生的答案可能千奇百怪,但無不滲透著智慧和勇氣,鼓勵他們勇于尋根究底,敢于發(fā)表不同意見,課堂氣氛活躍,學生思維處于積極興奮狀態(tài),個個信心百倍地參與學習,把主動探究當作一種歡樂和享受。學生解決問題時大膽創(chuàng)新,見解獨特,享受到創(chuàng)新的喜悅。課堂成了學生“有效”思維的訓練場所,成為孩子們智慧火花的燃放空間,獲得審美體驗。
三、賞讀中獲取有益啟示,讓學生享受精神快樂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毙蕾p文學作品時,教師以豐富的情感投入到課堂教學中,學生會從中受到熏陶、感染、啟迪并有所感悟,形成自己的情感體驗,讀中品“情”,想象中領悟作品的內涵,提高自己的閱讀技能。在與文本對話的過程中,感受到作者對自然的熱愛,對生活的謳歌,對正義的弘揚,對邪惡的鞭撻,以激起自己相應的情感體驗,增加對生活感受的積累,充實自己的思想,陶冶性情,享受到精神的快樂。
四、樹立榜樣人物,讓學生喜愛讀書
每個學生在自己的心目中都有一個英雄的形象,尤其是很多中學生都把自己的老師作為自己的榜樣,想要了解老師在像他們這樣大的時候是什么樣的心理狀態(tài)和學習情況。所以,老師應該樹立起榜樣的帶頭作用,向學生推薦文章或者是課外讀物,用自己的親身經(jīng)歷講述自己閱讀之后的收獲,進而激發(fā)學生的內在情感,培養(yǎng)學生閱讀的興趣,與此同時,老師可以適時的給學生講解一些名人名事,讓學生對古人更加的崇拜,進而通過榜樣人物,培養(yǎng)他們閱讀的興趣。
五、活動中促進學生閱讀,讓學生享受展示的快樂
“好之者不如樂之者”,以活動來激發(fā)興趣,可以促進學生主動閱讀。平時開展如“美文推介活動,文摘、讀書筆記交流”等活動,既是閱讀方法的交流,也是閱讀效果的檢驗,更是互相學習,共同提高的過程,更主動的是達到了課內外閱讀結合,每個孩子都希望自己的才華得以展示,老師要為他們提供一方舞臺,讓他們“秀”出自我。手抄報,詩詞積累,課外積累等各種競賽形式,在這里他們看到了自身的價值,享受到了閱讀的快樂。良好的閱讀習慣將關系學生的未來發(fā)展。
新課改激發(fā)了課堂的生命活力,讓學生學會享受閱讀,應該成為語文學科構建創(chuàng)新課堂的出發(fā)點和歸宿,作為語文教師,有什么理由不引領學生一起走向享受閱讀的天地,在廣泛的閱讀中汲取營養(yǎng),豐盈自己,讓生活因享受閱讀而更加精彩呢?
六、掌握讀書方法,讓學生輕松讀書
我國古語有云:“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要教給別人知識,不如教給別人學習、獲取知識的辦法。這樣一來才能夠謀求長遠的發(fā)展,進而讓學生掌握閱讀的技能,做到學習、閱讀過程中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老師的最終目的就是讓學生學習知識的同時掌握學習的方法,學習閱讀,掌握閱讀技巧就可以按照以下的步驟開展:第一,進行題目的讀取,從題目中聯(lián)想課文可能要介紹的內容。第二,帶著問題開始閱讀語文課文,從而根據(jù)問題聯(lián)想這篇文章的真正含義,以及其所蘊含的深刻道理。第三,聽老師讀課文,然后聽老師閱讀的重點,并且用筆劃出來,進行重點的思考。第四,自己讀課文,進行問題的進一步思考。第五,老師引導,幫助學生了解文章的整體脈絡和結構。進行文章重難點的分析,介紹字詞句,揭示文章的主旨和思想內容。老師要教導學生按照每一個步驟進行閱讀,從而養(yǎng)成好的閱讀習慣。
中學生的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需要老師進行多方面知識的灌輸和培養(yǎng),教給學生準確的學習方法,培養(yǎng)學生閱讀學習的興趣,進而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參考文獻:
[1]馮慶堂.談學生社會生活能力的培養(yǎng)[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00年01期
[2]蔣宗平.語文能力是一種基本的社會生活能力[J].學語文2004年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