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簡介:
倒霉的古巴老漁夫圣地亞哥在海上連續(xù)84天沒有捕到魚。起初,有一個叫馬諾林的男孩跟他一道出海,可是過了40天還沒有釣到魚,男孩就被父母安排到另一條船上去了,因為他們認為孩子跟著老頭兒不會交好運。第85天,老頭兒一清早就把船劃出很遠,他出乎意料地釣到了一條比船還大的馬林魚。老頭兒和這條魚周旋了兩天,終于叉中了它。但受傷的魚在海上留下了一道腥蹤,引來無數鯊魚的爭搶,老人奮力與鯊魚搏斗,但回到海港時,馬林魚只剩下一副巨大的骨架,老人也精疲力盡地一頭栽倒在陸地上。那天下午,老人在大路另一頭的窩棚里睡著了,男孩坐在他身邊,守著他。老人夢見了一群獅子……
作品影響:
《老人與?!肥敲绹骷液C魍?951年在古巴寫的一篇中篇小說,是海明威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它奠定了海明威在世界文學中的突出地位。這篇小說相繼獲得了1953年美國普利策獎和1954年諾貝爾文學獎。同時該書也被評為影響歷史的百部經典之一?!耙粋€人可以被毀滅,卻不能被打敗”,這是圣地亞哥的信念,也是《老人與海》中作者要表明的思想。通過圣地亞哥的形象,作者熱情地贊頌了人類面對艱難困苦時所顯示的堅不可摧的精神力量,歌頌了面對困難與挑戰(zhàn)時堅強、不服輸、樂觀的美好人性。孩子準備和老人再度出海,他要學會老人的一切“本領”,這象征著人類這種“打不敗”的精神將代代相傳。
名家解讀:
什么叫失敗?也許可以說,人去做一件事情,沒有達到預期的目的,這就是失敗。但是,在人生的道路上,“失敗”這個詞還有另外的含義,即指人失去了繼續(xù)斗爭的信心,放下了手中的武器。人類向限度屈服,這才是真正的失敗。而沒有放下手中武器,還在繼續(xù)斗爭,繼續(xù)向限度挑戰(zhàn)的人并沒有失敗。如此看來,老人沒有失敗,老人從未放下武器,只不過是喪失了武器。老人沒有失去信心,因此不應當說他是“失敗了的英雄”。那么,什么也沒有得到的老人竟是勝利的么?我確是這樣看的。我認為,勝利就是戰(zhàn)斗到最后的時刻。老人總懷著無比的勇氣走向莫測的大海,他的信心是不可戰(zhàn)勝的。正像老人每天走向大海一樣,很多人每天也走向與他們的限度斗爭的戰(zhàn)場,仿佛他們要與命運一比高低似的。他們是我以為的強者。
《老人與?!分v了一個老漁夫的故事,但是在這個故事里卻揭示了人類共同的命運。我佩服老人的勇氣,佩服他不屈不撓的斗爭精神,也佩服海明威。
——著名作家 王小波
在海明威所有的作品中,《老人與?!繁徽J為是最典型的一部詮釋冰山理論的小說。海明威把文學創(chuàng)作比做漂浮在大洋上的冰山,他說:“冰山運動之雄偉壯觀,是因為它只有八分之一在水面上?!焙C魍P下簡單的語言并不意味著簡單的作品,語言敘述只是冰山一角,海面之下是深刻的哲學意蘊。 除了備受關注的語言風格以外,這部小說非常值得稱道的是作者描述事實的技巧。海明威對事實的描述是細致入微的,比如聲響:“他一邊劃著船,一邊聽著飛魚出水的顫抖聲,還有它們那直挺挺的翅膀在黑暗中凌空飛離時發(fā) 出的咝咝聲。”比如色彩:“陸地上升起了如同群山一般的云,海岸成了一條長長的綠色的線,后面映襯著灰 藍色的小山。此時的海水變成了深藍色,深得近乎發(fā) 紫。他低頭朝水里瞧瞧,發(fā)現深藍色的海水里散布著 紅色的浮游生物,陽光在水中呈現出奇異的光彩?!边@些生動、準確而簡潔的事實呈現給讀者的仿佛是一次捕魚經歷的實錄,顯得真實可信,從而凝聚成一股強大的力量,緊緊地攫住讀者的心弦,讓他們在這部虛構的小說中沉浸、體味、感悟、思索。
——《老人與?!分形淖g者 李育超
在美國的文學史上,“可能沒有比海明威更懂得生存的尊嚴來自何處的了”。老人要永遠面臨著無休止的挑戰(zhàn)和痛苦,以及在這之后的失敗,更加令人驚心動魄的是,他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為的只是他的尊嚴,也是人類共有的尊嚴,也是我們生存的意義。悲劇超越了他的失敗,升華了存在的意義,精神上的勝利給了這些失敗者和創(chuàng)造者做人的尊嚴和勇氣。任何一部真正的藝術品都能散發(fā)出象征和寓言的意味,這一部短小但并不渺小的杰作也是如此。用馬林魚象征人生的理想,用鯊魚象征無法擺脫的悲劇命運,用大海象征變化無常的人類社會,而獅子則為勇武健壯、仇視邪惡、能創(chuàng)造奇跡的象征,圣地亞哥則是人類中的勇于與強大勢力搏斗的“硬漢”代表,他那捕魚的不幸遭遇象征人類總是與厄運不斷抗爭。
——《老人與?!分形淖g者 張白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