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東旭
在某小學的一堂課上,老師給同學們講了一個故事:
一個摸黑趕路的人,突然看見有人提著燈籠在前面走。他大喜過望,追上去,卻發(fā)現(xiàn)那個人是個盲人。他不禁疑惑不解地問:“你既然什么都看不見,提一盞燈又有什么用呢?”盲人告訴他,雖然自己看不見,但卻可以為別人照亮,讓別人看見自己,這樣,別人就不會撞到自己了。
同學們以為老師是想通過這個故事,告訴大家?guī)椭鷦e人就是幫助自己的道理,可是老師卻說,故事中盲人的舉動雖然很好很感人,但這樣的幫助卻不是最好的幫助。
“最好的幫助是什么樣的幫助呢?”同學們追問。
“為什么幫助一定要想到收獲和回報呢?為什么不是只為幫助而幫助、只為付出而付出呢?”老師說,“為了得到某種回報的付出和幫助,不過是另一種索取罷了?!?/p>
老師接著給同學們舉例子:“太陽每天都給我們帶來光明和溫暖,因為有了它,才有了地球這顆美麗的星球,人類才得以生息繁衍。由此看來,太陽對人類的恩澤和幫助,真是太大了??墒牵栂蛉祟愃魅×藛??太陽從人們這里得到任何好處了嗎?不為索取和獲得回報的幫助,才是最好的幫助,才是幫助的最高境界,才是最陽光的幫助?。 ?/p>
這是在給災區(qū)小朋友獻愛心的總結(jié)會上,老師給同學們上的一課。從此,“幫助,只為幫助”這句話,像一縷陽光,照進了同學們童稚的心靈深處。
責任編輯 鄒韻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