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文娟
文言文到底如何教,前人的成功經驗是注重感悟和積累,方法多取誦讀、斷句、評點等。近一個世紀以來,就總的情況而言,誦讀的地位下降,古文教學方法多取串講、翻譯和解析,涵泳之風衰微而分析之風盛行。那種將文質兼美的古文割裂成支離破碎的零散知識的教法使學生一頭霧水。對此,學生不禁發(fā)出“學古文難”的慨嘆,甚至產生厭學的情緒。
要改變文言文教學低效的現象,我認為,應該把培養(yǎng)學生的參與意識,真正讓學生動起來作為突破口。學生是學習認識活動的主體,一切教育教學的影響,只有通過學生自身的活動才能生效。因此教師應打破一言堂的沉悶局面,通過啟發(fā)、引導、讓學生主動、全面地動起來,使其不再視學習文言文為畏途。
高中語文課本中的文言文單元較多,從先秦諸子、兩漢辭賦、史傳散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八股無一不包,其用意顯然是要增強學生的文化底蘊,提高其文言文閱讀及鑒賞能力。我認為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引下把這么多的文言文教好,并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還能保持較大的熱情,方法最主要是兩個字:“出新”。
出新,意味著推陳??梢员憩F在情境、形式、方法等方面。
一、巧設教學情境
這種創(chuàng)設可以借助教師的導語設計,即以學生熟悉且感興趣的內容來激發(fā)他們的學習熱情,然后水到渠成地切入正題。例如我在教《琵琶行》之前先介紹一下古樂器,教《離騷》之前先和同學們談了一下中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及與之相關的食品。同時,最好能用一些設問句把他們的注意力牢牢抓住。
此外,我們還可以在課堂講課過程中隨即創(chuàng)設情境。譬如《琵琶行》第二節(jié),其中有許多動作描寫,這就可以試著讓同學們一起來模仿以加深體會,加快理解?!案嬖V我,我會忘記;給我看,我會記??;讓我參與,我會明白。”學生的切身體會告訴我們,要想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就要最大限度的讓學生參與到學習中來。
二、牢抓重要的教學形式
在形式上,我們以朗讀來舉例。文言文教學離不開一個字:讀。文言文的“讀”是教法,是學法,是能力,是橋梁,是目的?!白x”是文言文教學的綱,只有牢牢的抓住了這個綱,才可能有豐富的收獲。如何把綱牢牢的抓住呢?抓住課文的特色來讀不失為一種比較好的方法。每一篇課文都有自己的獨特之處。文言文教學,教師的主要作用應該是幫助學生如何抓住課文的特色,如何準確的抓住課文的特色。
在文言文教學中,我把朗讀分成兩大類幾個不同的層次。兩大類基本上是固定的:常規(guī)朗讀和特色朗讀。常規(guī)朗讀側重于熟悉課文的基本內容,掌握生僻字詞的讀音,語音的抑揚頓挫等幾個層次。而特色朗讀則側重課文的深入理解,使學生借此掌握課文,并能借鑒學習課文,并在語言實踐中能夠巧妙的運用。比如《師說》的第一段,要抓住其行文上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特色來誦讀。這一段的行文思路是“教師的作用——人為何要從師——從師的標準”,學生從這一特色出發(fā)朗讀課文既易于理解課文又便于記憶。另外可以采用聽范讀(現成音頻或老師及學生的朗讀)、分組讀、分角色讀、全班讀等,以多變的形式使他們保持新鮮感。
通過讀來通文字,通過讀來發(fā)掘主題,通過讀來產生問題,通過讀來解決問題,解決不了的,課上再有目的地相互探討,學生往往茅塞頓開。
三、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
古文本身看起來似乎是極其單一的,而且大多數都要求掌握字、詞的用法、意義等,可實際上它們千差萬別。對此我從自己的實際教學過程中,總結了以下幾種教學方法:
師生互動式:這種方法有利于促進學生主動學習。在講授段落內容時,可以讓學生結合注釋,先進行口頭翻譯,然后提出難點、疑點,讓學生自己回答。經過討論,有的問題解決了,但仍有不少問題尚未解決,或理解得不夠深透。這時,學生便會寄希望于老師?!安粦嵅粏?,不悱不發(fā),”教師點撥的時機就成熟了。講解時可以把著眼點放在對學生討論的評價上。評價時,要把握的原則就是:肯定學生的討論成果,適當引導,鼓勵多向思維。這種方法要求教師對書本內容掌握得爐火純青,才能應用自如,把握好重點。學生享受到了自己的勞動成果,這必然會引發(fā)他們對學習更大的興趣。
增強趣味式:這主要是用于帶情境的敘事性文章,可編一些課本劇,盡量用文中語句,使學生在歡樂的氣氛中理解文章內容、了解人物性格。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能力適當加以發(fā)揮。學生是學習認識活動的主體,一切教育教學的影響,只有通過學生自身的活動才能生效?,F在出現了一些在語文教學方面的擔憂,如“新課改下的語文教學不該變成熱鬧的表演課”“新課改語文教學易走進的誤區(qū)”諸如此類。但我的觀點是:對文章而言,選對教法才是關鍵,凡事不能絕對化。如《鄒忌諷齊王納諫》《鴻門宴》……這樣的文章就完全可以采用這種方法,尤其是《鴻門宴》這樣的長篇,完全可以借此加強學生的記憶和理解。在此我要強調的是:一定要盡量忠于原文,不能改成所謂的現代版本,如《大話鴻門宴》《鴻門宴新編》等等。
競爭式:有時在一堂課上需要講解許多的知識點,那就可以采取小組競賽的方式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即在解決疑難時采取“一個學生問,多個學生搶答”的方式。到結束時就可以由學生們分組將這一段文章的知識點作一個歸納,然后進行比較,并予以討論總結。
通過上述方式,盡可能多地使學生多參與、多活動,讓他們以愉悅的心情接受知識,給學生一個快樂而又充滿生機的課堂。同時也教會了他們自己探究問題,解決問題的本領,增強學生作為課堂主體的意識,漸漸達到“把教師藏起來”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