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品
摘 要:發(fā)展中的高職院校對內部審計提出了更多的要求,但其內部審計內生性需求動力不足是目前的現(xiàn)實狀況。廣義的內部審計服務應包括內部審計的監(jiān)督、評價與服務等內容,目前高職院校內部審計機構地位不正、報告關系不清及人員整體素質不高都極大地影響了內部審計的服務質量。建章立制規(guī)范內部審計需求與報務、合理設置機構、厘清報告關系、保障人員及素質,或許是釋放出高職院校內部審計能量的閥門。
關鍵詞:高職院校;內部審計;需求;服務
中圖分類號:F239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6)10-0112-02
內部審計是加強內部管理和內部控制的有機組成部分,一直以來被視為加強財經監(jiān)督和管理、健全自我約束機制的重要環(huán)節(jié)。近十多年來,高等職業(yè)教育發(fā)展迅速,高職院校面對隨之而來的經濟管理活動日益復雜、內部治理過程中新特點、新問題不斷出現(xiàn)及外部競爭的日益激烈,越來越感受到提升內部管理能力和防范風險、提升效益的壓力,因而對內部審計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學者們越來越關注高職院校的內部審計,但更多的是探究問題和尋找對策,鮮少深入研究其需求與服務之間的矛盾。厘清高職院校內部審計需求與服務并使之協(xié)調,也許才是釋放內部審計能量的閥門。
一、高職院校內部審計需求分析
(一)院校內部審計需求
內部審計需求就是指組織內外對本組織內部審計機構職責所產生的要求。高職院校內部審計需求無非來自于以下幾個方面:
1.國家(投資者)??v觀審計的起源和發(fā)展歷程,委托代理關系的存在產生的受托經濟責任,正是審計起源之所在。作為院校財產所有權者,即院校財產的投資者,國家將經營管理的權力授予院校,即受托人(代理人)。但由于投資人對其的財務監(jiān)督軟弱,同時也將部分對院校和院校領導的監(jiān)管責任傳遞給院校,要求院校設置內部審計機構?!秾徲嫹ā?、教育部頒布《教育系統(tǒng)內部審計工作規(guī)定》(17號令)等法律法規(guī)和制度都清晰地對高職院校設置內部審計機構、配備審計人員、開展內部審計工作做了明確的要求。因此,高職院校內部審計更主要的是基于國家行政命令或是投資者(國家)的行政決策而產生,且其首要職能是保障國家(投資者)的利益,代表國家(投資者)履行監(jiān)督職責,發(fā)揮糾錯防弊的效力,確保投入教育資源的合法、合理、有效使用,實現(xiàn)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最大化。
2.高級管理層。內部審計的最終結果往往是提出審計報告,而內部審計報告就是內部審計人員根據(jù)審計計劃實施必要的審計程序后,就被審計對象經營活動和內部控制的適當性、合法性和有效性所出具的書面文件。這一書面文件具有客觀性、完整性、清晰性、及時性和建設性,這正是高職院校高級管理層決策所需的適時信息。
3.中級管理層。內部審計機構的職責范圍,是整個組織的經營活動及其內部控制狀況,當然也包括中層的管理。因此,內部審計報告也是中級管理層改善管理促進目標實現(xiàn)的必備信息。
4.全體教職員工。教職員工作為高職院校的主人,對保障自身的合法合理權益,對參與院校建設與促進發(fā)展,實現(xiàn)自我價值的需求日漸清晰,對影響和制約院??茖W發(fā)展的突出問題十分關注。因此,教職員工也對高職院校內部審計提出了迫切的要求,要求其承擔起監(jiān)督職責,切實維護管理秩序公平公正,保障全體教職員工的合法合理權益,杜絕損害教職員工和院校利益的行為發(fā)生。
(二)院校內部審計需求狀態(tài)
1.內生性需求動力不足。原審計長李金華曾說:“內部審計與國家審計不一樣,內部審計機構很重要的一點,就是為你所在的單位、部門在加強管理、提高效益、建立良好的秩序方面發(fā)揮作用,這就是內部審計的主要目標?!钡仡櫸覈鴥炔繉徲嫸虝旱陌l(fā)展歷史,其最初只是國家審計的延伸,一般以行政權力的強制性要求出現(xiàn)。王兵、劉力云的調研發(fā)現(xiàn),到目前,我國行政事業(yè)單位中為了滿足上級單位、法律法規(guī)等外部要求而建立內部審計機構的仍高占64.44%。加之行政管理、領導層任期等原因帶來的“短視”,高職院校對內部審計工作的重視程度與企業(yè)相比相差甚遠。
2.院校治理任重而道遠。作為高校中的一員,高職院校的治理同樣具有復雜性特點,既面臨著主體利益訴求多元化和目標多樣性的現(xiàn)實,又面臨著市場和政府雙重失靈的考驗。摸索了許多年,高校治理在我國仍是一個進展緩慢的難題,作為高等教育中的新生力量,高職院校發(fā)展的歷史更為短暫,治理任務更加嚴峻。組織治理結構不完善,必然導致“‘內部人控制現(xiàn)象”發(fā)生,審計機構是否能發(fā)揮作用,不言而喻。
3.院校規(guī)模與管理水平不足。從規(guī)模方面看,規(guī)模越小,內生性需求越少,因為一個組織規(guī)模越小,其層次越少,管理者在合理的管理幅度內可以對各個事項和過程直接加以控制,內部審計就越沒有存在的必要。相比于本科院校的規(guī)模,高職院校普遍要小得多,因此其內部審計需求低靡也可以理解。從管理方面來看,一個組織的管理水平與精細化程度呈正比,水平越高,精細化程度就越市高,對內部審計的需求層次也就越高。但我國高職院校整體管理水平相對于企業(yè)而言差距顯著,也是內部審計需求少、層次低的重要因素。
二、高職院校內部審計服務分析
(一)院校內部審計服務的內容
高校內部審計的主要職能包括監(jiān)督、評價與服務等,這些職能之間并不是對立和完全獨立的,而是相互關聯(lián)、相互支持和滲透且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的整體。從根本上說,這些職能都是為促進高職院校健康發(fā)展、事業(yè)目標實現(xiàn)而服務的。因而可以說,內部審計的全部職能都應是廣義內部審計服務的內容。
(二)院校內部審計服務狀況
1.內部審計機構地位不正。在內部治理結構中,內部審計機構雖不能獨立構成治理要素,但卻是其中強大的權力制衡支持系統(tǒng)和監(jiān)督制衡信息系統(tǒng)。只有“擺正”位置,才能充分發(fā)揮其服務功能。有調查統(tǒng)計表明,較大比例的高職院校并未足夠重視,也并未單獨設置內部審計機構,多數(shù)是在紀檢監(jiān)察機構中設置內部審計崗位,受紀檢組長或紀委書記領導,結果是內部審計職能與紀檢監(jiān)察職能混在一起,可有可無。
2.內部審計報告關系不清。內部審計是高職院校內部的“參謀”和“助手”,其不僅通過監(jiān)督來保證教育資源的合法、合理使用,更能及時地圍繞院校的管理需求提供咨詢、指導服務。因此,內部審計機構應向院校內能使內部審計活動完成其職責的階層報告,即應該對院校內能在促進其獨立性、保證審計范圍的廣泛性、充分考慮審計報告并依據(jù)審計提出的建議采取適當行動等方面擁有充分權力的人負責。但實際上,多數(shù)高職院校內部審計工作報告關系遠遠達不到要求,審計工作往往達不到應有的效果。
3.人員不足,素質不高。內部審計職能呈多樣化發(fā)展趨勢,這要求內部審計隊伍應專業(yè)化、多樣化、專家化。但目前高職院校內部審計人員配備數(shù)量嚴重不足,專職人員少,兼職人員多,專業(yè)分布也多以經濟類為主,整體素質參差不齊。
三、高職院校內部審計需求與服務的良性對接
(一)建章立制,規(guī)范需求和服務
無規(guī)矩無以成方圓。要使高職院校內部審計的服務職能得以充分發(fā)揮,就應該建立章程與制度,加以規(guī)范。
一是建立規(guī)范內部審計需求的制度。高職院校內部審計內生性需求動力不足,一方面,投資者即國家層面可以通過行政法規(guī)、制度進一步確立對內部審計的需求;另一方面,院校內部也應該用制度的形式將內部審計目標、職能、機制等進行規(guī)范,將內部各管理層、各決策層、主要決策者參與內部審計的義務的責任進行規(guī)范,并制定相應的激勵制度,確保內部審計各事項都能落實。
二是建立規(guī)范內部審計服務的制度。提升內部審計服務質量是我們關注的重點。因此,要在考慮內部審計服務特點的基礎上建立制度,明確規(guī)定內部審計機構和人員的工作職責和義務,制定科學可行的激勵機制,同時嚴格操作規(guī)范,對重要事項細化管理規(guī)定等。
(二)科學設置機構,擺正位置
獨立性是審計的靈魂,內部審計機構獨立性是內部審計發(fā)揮作用的保障。保持內部審計獨立性有助于內部審計專于業(yè)務,減少相關部門對內部審計的干預。因此,要進一步完善內部審計機構設置,盡可能地建立獨立的內部審計機構。除此以外,還要強化單位負責的認識,把內部審計工作擺正到一個應有的高度與位置,并為之創(chuàng)造良好環(huán)境和條件。
(三)厘清報告關系,建立雙報告體系
IIA提出一個雙報告模型:(1)職能性報告(Functional reporting),在職能上應向審計委員會、董事會或其他適當?shù)闹卫頇C構報告。在這種報告模式下設置的審計委員會,不參與內部審計的行政管理,主要指導和確保內部審計工作的質量。IIA指出,內部審計工作的職能性報告關系是內部審計機構獨立性和權力的根本來源。(2)行政性報告(administrative reporting),是在組織管理結構下有助于協(xié)調內部審計機構日常運作的報告關系,面向的是高層行政管理,目的是使日常審計工作得到適當?shù)闹С?。因此,建議國家(投資者)也能設立類似的審計委員會,并確定報告關系,這樣一來,院校內部審計在職能上向審計委員會報告,得到審計委員會的業(yè)務指導與支持,確保其在開展審計活動時能夠獨立于學院管理層;在行政管理上,內部審計機構則仍向院領導層級報告,以獲得人力資源、預算、內部溝通與信息流通等方面的支持,這將更加吻合當前高職院校內部審計定位。
(四)合理配備人員,加強培養(yǎng)
高職院校在不同發(fā)展時期會有不同的業(yè)務需求,可以根據(jù)其發(fā)展的中長期規(guī)劃,依據(jù)所處的外部環(huán)境等因素,綜合考慮內部審計的各時期的任務,并據(jù)此合理配備內部審計隊伍,做到專業(yè)搭配恰當,數(shù)量精干,并有計劃地培養(yǎng)與提升素質,形成一支優(yōu)質的隊伍,為提供優(yōu)質高效的內部審計服務提供保障。
參考文獻:
[1] 王兵,劉力云.中國內部審計需求調查與發(fā)展方略[J].會計研究,2015,(2):73-78.
[2] 李明輝.內部審計的獨立性:基于內部審計機構報告關系的探討[J].審計研究,2009,(1):69-75.
[3] 吳國萍,朱君.高校內部審計獨立性與客觀性實證分析[J].中國內部審計,2014,(5):18-23.
[責任編輯 吳明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