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慶霞
課堂教學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而課堂教學中的“導入”則是一節(jié)課的良好開端??茖W有效的導入方法,都是建立在學生的心理特點、新課標的理念要求和課堂教學的重點內(nèi)容基礎之上的。無論采用什么樣的導入方法,都要追求導入的有效性,為新課教學目標的順利實現(xiàn)做好鋪墊。下面就自己的教學實踐,談些我個人的觀點與做法。
1. 目標展示導入法
教師要做到熟知教學內(nèi)容,掌握課文重點,確立明確目標,直奔學習任務,在開課短短的幾分鐘內(nèi),將當堂課所要達到的目標展示給學生。如教學《談語言》一課時,我將本節(jié)課所要達到的學習目標展示給學生:“語言是人類用來交際的主要工具,怎樣才能使文章的用語達到口語化和規(guī)范化呢?在學習完《談語言》這篇課文之后,我們就會找到確切的答案。大家想學習這篇課文嗎?”目標展示導入法開門見山,直接切入主題,是一種簡潔易用的導入方法。
2. 聯(lián)舊揭新導入法
聯(lián)舊揭新導入法是通過舊有知識的聯(lián)系來揭示新知識的導入方法。是通過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jīng)驗背景,利用外部信息進行主動選擇、加工、處理獲得知識遷移的過程。因此,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巧妙地將學生已經(jīng)學過的知識進行聯(lián)系,在學生原有知識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快速進入學習情境。如我在教學《醉翁亭記》一課時,首先讓學生回顧已經(jīng)學過的課文《岳陽樓記》,通過簡短的比較,再自然過渡到新課學習中,這樣學生不會感到突兀,使新舊課得到了自然過渡與銜接。
3. 巧設懸念導入法
在新課教學之前有針對性地設置一些既能體現(xiàn)教學重難點,又帶有懸念趣味的問題,往往可以誘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fā)學生的思維,使學生始終處于逐疑探秘的學習情境之中。如在教學《花兒為什么這樣紅》一課時,我一上課就說:“今天我想考大家一道科普題,大家有興趣嗎?”學生一聽語文課考科普題,一下子來了興趣。我問大家:“紅色的花朵代表熱情奔放,令人精神振奮,但大家想過沒有?花兒為什么會這樣紅?”于是學生積極思考,搶著發(fā)言,經(jīng)過短暫的討論后,我才引入新課,使這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迎刃而解。
4. 操作體驗導入法
學生的思維活動往往都是從動作開始的,讓學生經(jīng)常在課上動手操作,可刺激學生的思維發(fā)展,從而可有效地營造課堂氛圍,提高他們的智力水平。如在教學詩歌《湖心亭看雪》一課時,我事先讓學生準備好畫筆和顏料。在正課開始時,我則讓學生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畫一幅畫,鼓勵學生看誰畫得快,畫得好。于是,學生們細讀課文,勾描涂抹,課堂氣氛異?;钴S,而對于本課詩歌內(nèi)容的理解,也就在學生的操作體驗中順利地完成了。
5. 直觀形象導入法
初中生的思維還處在由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的過渡時期,思維方式還偏重于感性認識。因此,適當?shù)卦谡n堂導入過程中采用實物、模型、掛圖等直觀教具,可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如我在教學《草莓》一課時,不用課件演示,也不用掛圖,而是帶著草莓實物走進課堂并引入新課,極大地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引導學生更加深入地理解了課文內(nèi)容。
6. 故事啟迪導入法
由于故事情節(jié)生動,內(nèi)涵豐富,對學生來說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如果利用故事自身的特點,生動形象地通過故事來感染學生,從而順利地導入新課,也不失為一種最佳的導入方法。比如我在講授《馬說》一課時,我通過伯樂相馬這個核心內(nèi)容,簡略地講述了伯樂相馬的故事,通過歷史故事,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不僅能順利地導入新課,還能擴展學生的知識面。
7. 音樂情境導入法
為了營造課堂教學的氛圍,我常常根據(jù)課的教學內(nèi)容,采用音樂手段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使學生在良好的音樂情境中開始新的學習。如在教學《阿炳在1950》一課時,我沒有像以往一樣通過作者生平介紹來導入新課,而是采用播放《二泉映月》錄音的形式,讓學生欣賞和感受音樂中深沉、激揚、悲惻、傲然的情緒,由此自然過渡到《阿炳在1950》的教學,讓學生來探究阿炳的坎坷命運。這樣,比枯燥的介紹和說教更有利于學生深入地掌握課文內(nèi)容,了解阿炳。
語文課堂教學的導入是技巧化和藝術化的結合,不同的導入方法會產(chǎn)生不同的效果。這就要求教師必須明確導入手段與整個課堂之間的主次關系,控制好導入時間,既要符合課堂教學的需要,又要扣人心弦。只有這樣,才能使課堂導入成為發(fā)揮學生主體作用的催化劑,成為進入良好學習情境的潤滑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