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小貝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中提出:“大力推進信息技術在教學過程中的普遍應用,促進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整合。逐步實現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師生互動方式的變革,充分發(fā)揮信息技術的優(yōu)勢,為學生的學習和發(fā)展提供豐富多彩的教育環(huán)境和有力的學習工具”。 科技、信息技術的迅速發(fā)展,為思想品德課教學注入了新的活力,找到了一條提高課堂效率的好途徑。它以其聲、圖、文并茂的特點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將抽象的理論用形象的感性資料表現出來,從而加快了學生學習進程,提高了課堂教學效果。
一、利用信息技術教學,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促進學生開放性思維,有利于目標的達成。
思想政治課的教學目標決定了它的教學內容要涉及社會生活的許多方面,而我們的教育對象是涉世未深的青少年,要使學生真正理解各種復雜的社會現象并能理解運用這些理論知識,并非易事?,F代信息技術的發(fā)展.可以改變傳統的“黑板+粉筆+教材+嘴”的思想品德課教學模式,教師通過運用多種信息技術手段,以生動的畫面、鮮艷的色彩、恰當的解說、感人的音響、特有的感染力與形象性,在學生的大腦皮層引起興奮,從而能迅速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激勵學生學習動機,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這種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和濃厚的學習興趣是掌握理解知識的前提。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在特定的情境中去理解把握所學知識,有利于教學目標的實現。
如在學習正確認識我國的人口問題時,我設計了這樣幾組畫面,第一組畫面:隨著悠揚的鐘聲和嬰兒的啼哭聲,宣告我國13億人口的到來,大街上人頭攢動,以地球為背景的圖片上到處都是一個個攢動的人頭。第二組畫面運用中國與俄羅斯、美國、加拿大面積與人口的對比,并在邊上配有一段文字說明:中國人口是其他三國人口總數的三倍,而土地僅是其他三國土地之和的四分之一。第三組畫面運用了一組國民生產總值及主要產品總量與人均產值在世界上所占名次對比表,說明我國許多產品總量在世界上居前幾位,而人均占有量卻在后幾位;第四組畫面運用了中國人口分布圖,配以生動的解說,很容易使同學們得出我國人口分布不均,東多西少的特點。在其它幾組畫面中,用圖畫和圖表的形式說明人口與生態(tài)、能源、人口素質、環(huán)境的關系,在一個個畫面的推進中配以適當音樂和解說,這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有效地激發(fā)學生對我國人口形勢、特點、影響和人口問題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了學生的人口憂患意識,更加認同我國堅持計劃生育基本國策的信念。
二、信息技術教學內容更加豐富多彩,注重體驗學習,使學生的知識面得到進一步拓展。
信息技術課件可以將來自報紙、雜志、電視、錄音帶、VCD上的文字圖像,教師自己拍攝的DV、圖片等不同渠道、不同類型的信息整合。信息技術課件介入課堂教學后,能大大增加一堂課的信息密度和接受效果,給學生提供更多更新的知識信息,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體驗學習是指將學生置于問題的實際環(huán)境中,通過學生與環(huán)境的相互作用,最終實現問題的解決。社會生活,是學生學習的最為鮮活的資源。當課程教學內容通過信息技術與社會生活資源整合在一起時,學生學習的空間將會得到不可估量的拓展??拐鹁葹挠⑿畚湮谋鬄榱藶膮^(qū)人民不惜犧牲生命的壯舉與范美忠不顧學生安危,只顧自己逃命的舉動形成鮮明的對比,如何認識范美忠自然地成為學生迫切解決的問題。學生各自的看法理由頗為充分。否定者,主要以道德情操為依據,因為生命的價值在于奉獻和創(chuàng)造,創(chuàng)造和奉獻是衡量人生價值的主要標準,奉獻無處不在,它是人類社會健康發(fā)展的動力??隙ㄕ邉t從人最寶貴的是生命,生命屬于我們只有一次,生命無價來考慮。在學生通過辯論形成自己的觀點后,老師再次引導學生進一步反思自我:在現實生活中,你遇到過與范美忠相似的處境嗎?假如遇到了,你將會怎樣做?讓學生在實話實說中加深對自己、對社會、對生活的洞察,通過這種反思,使學生的精神世界不斷豐富。
三、信息技術的運用,能夠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和參與意識。
多媒體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巧妙運用,為學生提供了深入思考和評價活動的機會,引發(fā)學生思考問題,達到啟迪思維,培養(yǎng)創(chuàng)新能力的目的。課堂上教師為學生提供更多的信息,延伸學生的各種感官,拓寬教學的時空維度,豐富學生的感性經驗,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和強化記憶,增強教學內容和過程的趣味性,提高學生處理實際問題的應變能力。促進學生觀察、記憶、思維、想象、創(chuàng)造等智力因素的發(fā)展,有助于學生形成創(chuàng)造新思維,鍛煉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例如新課標下,思想品德課采用多媒體教學使師生之間有了更多的交流,在多媒體運用過程中,教師不時走到學生中間,對多媒體展示的材料不斷加以指點、評價,針對問題,師生共同討論,甚至爭論,對學生的回答,教師還要作簡要評述,這樣師生之問變?yōu)椤傲憔嚯x”,教學交流變成了情感交流、心靈交流。尤其是一些多媒體展示的小欄目,如“暢所欲言”、“你爭我辯”、“焦點評述”、“獻計獻策”等便成了學生展示自我的平臺,學生潛力得到了充分發(fā)揮,個性得到了張揚。如在學習正確認識我國的資源環(huán)境問題時,我設計了這樣的課件,畫面一:在遼闊的大草原上,一群人在開荒。隨著拓荒者越聚越多,草原面積越來越小,一陣狂風刮來,頓時天昏地暗,飛沙走石,大風過后,只留下一片沙丘,人們被沙丘埋住,只有頭露在外面。畫面二:引用了山東電視臺曾播過的一則公益廣告,森林被濫伐后,小鳥只好將窩筑在電線桿上。畫面三:人的住房周圍煙囪林立,臭水橫流,人們在家中無法出門,不敢開窗,只留下陣陣哀嘆聲。這一組動態(tài)畫面,使學生真正意識到環(huán)境污染與我們很近,環(huán)保問題與我們息息相關。同時引導學生獻策,為保護環(huán)境、保護資源提出整改措施和合理化建議,培養(yǎng)增強學生參與意識和創(chuàng)新意識。
總之,信息技術教學能有效地讓學生情感得到熏陶,意志品質得到鍛煉,道德情操得到陶冶,提高了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多媒體等現代教育技術手段的運用展示給我們一種全新的教學境界,它對于思想品德教學的優(yōu)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但它的運用必須與教學內容結合并為教學內容服務,絕不能為用多媒體而用之而把思想品德課變成單純的音樂欣賞課、錄像課等,各種現代教學手段齊上陣反而會沖淡主題,這種“走馬燈”式的教學是達不到預期的教育、教學效果的。只有結合思想品德課教學實際,合理、巧妙地運用現代教學手段,才能真正提高思想品德課的教學實效,才能演繹出精彩的思想品德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