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興
摘 要:老舍在創(chuàng)作中總是以溫潤的筆觸展示底層小人物的生命狀態(tài),真實而細膩地再現(xiàn)了底層小人物的生存姿態(tài)與生活方式,反映小人物在底層社會掙扎求生的艱難以及對希望的憧憬與追求。本文從四個角度探討了《熱包子》中小人物的生存姿態(tài),對小說中小人物的形象與生存姿態(tài)進行了探究。
關(guān)鍵詞:老舍;小人物;生存姿態(tài)
[中圖分類號]:I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6)-11-0-02
老舍先生作為我國現(xiàn)代著名小說家,一生中著有諸多優(yōu)秀文學作品,包括《駱駝祥子》、《四世同堂》、《茶館》等在內(nèi)的作品對現(xiàn)代文學產(chǎn)生了深遠影響,尤其是在短篇小說領(lǐng)域,他有著許多極為出色的作品深受群眾喜愛?!稛岚印纷鳛槔仙嵯壬缙诘囊徊慷唐≌f,其本人及評論家對其投注的關(guān)注度都偏低,但是作為作者早期的實驗之作,這部小說拋開了文化批判、道德批判、國民批判等包袱,真正做到了以尊重、平等、理解的眼光去看待社會底層小人物的生活,作品中塑造的小人物生存形象也令人印象深刻。下面結(jié)合《熱包子》這部小說的內(nèi)容分析下作者筆下小人物的生存狀態(tài)。
一、對生活始終抱有希望的生存訴求
老舍先生在創(chuàng)作《熱包子》小說的時候,恰逢家道中落,作為出身于正統(tǒng)旗人家庭的作者,并未享受過祖上的榮光,而是在出生開始就直接面對了社會底層的艱辛生活,從書籍中、長輩口中知悉的曾經(jīng)的家庭榮光與現(xiàn)下底層社會的艱辛生活,讓作者本人逐漸形成了獨特的精神世界與視野。老舍先生對自己筆下的人物都懷著一種寬厚親和的包容態(tài)度,通過對底層小人物性格與命運的描述展現(xiàn)出作品中深存的“平和精神”。老舍先生創(chuàng)作的大量作品中都不乏性格特異的底層小人物,通過對這些人物形象的塑造,作者或者表達了對國民劣根性的批判,如面對侵略老派市民懦弱、茍且偷生的性格,或者批判了新派人群過于崇洋媚外的嘴臉,他筆下的人物都帶有作者自己看待世界的獨特角度,同強烈批判社會及民眾的魯迅先生不同,老舍先生即使在批判社會亂象與負面人物時,同樣秉持著溫和與寬容性,這與作者本身更重視追求發(fā)現(xiàn)人性中的真善美不無關(guān)系,正如同評論家所描述的“溫情寬厚的人道主義立場”一樣。
《熱包子》這部小說的劇情與人物并不復雜,作者在小說中就重點將眼光著眼于兩個核心人物,小邱嫂及其丈夫小邱,前者通過作暗娼求生存,后者作為經(jīng)營暗娼營生的丈夫形象存在。兩個在社會底層求生存的小人物,在作者的筆下,艱辛的生活在自己的時空里。作者在創(chuàng)作小說時,使用了以“我”的視角去描述著兩個小人物的生活,通過“我”的視角看到的兩個人的日常生活帶有典型的社會小人物特色,可以說,從開篇開始,作者以回憶的筆觸展開故事開始,這兩個人就以一種鮮明且活躍的姿態(tài)出現(xiàn)在了讀者面前。兩個人在作者的記憶中不會老,在“我”的印象中總是帶笑,和氣或者木訥種種姿態(tài)不一而足,“我”的視角下對兩個人物的描述是絲毫不帶貶斥、嘲諷、批判等情感的,“我”的眼中的這對夫婦更多的還是在踏實求生存,小邱夫婦的來歷不明正如同那個時代一樣,從許多地方聚集到北京求生存的外來者縮影,無論是小邱嫂潔白的牙齒,小邱木訥且憨厚的笑容,還是這兩人踏踏實實過生活的姿態(tài),在形形色色的蕓蕓眾生中以小人物對生活的希望與堅持悄無聲息的活著。
二、卑賤與樸實同在的生存姿態(tài)
老舍先生在創(chuàng)作《熱包子》時使用了天真爛漫的兒童視角,“我”眼中的小邱嫂雖然并未做過詳細的正面描寫,但是兒童視角中這個亦良亦娼的年紀輕女性無疑有著完美的姿態(tài)。無論是永遠收拾的干凈且溫暖的溫馨小屋,還是對鄰里街坊熱情好客的姿態(tài),這些都成為了這個社會底層女性身上的閃光點,這些側(cè)面描寫無一不昭示著小邱嫂本身的勤勞能干與熱情好客,但是這種完美姿態(tài)的背后,卻是艱難求生的暗娼身份,在兒童干凈無垢的世界里,“我”并不知道她的這層身份,以另一種天真的視角描述出的小邱嫂的生活姿態(tài),只會讓人感受到社會的殘酷,兒童的天真更彰顯了事實的殘酷。
在“我”看來,小邱嫂和氣又好看,一口白牙笑起來特別好看,表面上完全是一個賢良妻子的形象,但是穩(wěn)重透露出的“特別是中年男子,愿意上小邱嫂那里去談天呢,”“小邱嫂的光脊梁不但是被我看見過,有些中年人也說看見過?!边@些描述細節(jié),則將她的暗娼身份點名,鮮明立體的小人物形象讓人開始覺得百味雜陳。對于以暗娼身份生活的小邱嫂,作者并未瞧不起或者批判,他更多的是用兒童的視角展現(xiàn)出生存的殘酷,利用兒童的天真弱化暗娼這個復雜可悲身份背后的殘酷,塑造了一個“我”眼中動人的美麗、勤勞、純真的底層婦女形象。老舍先生筆下的妓女形象并不少,無論是比如《駱駝祥子》里的小福子,《月牙兒》里的“我”,《微神》里的“她”,都是美麗且可悲的,這些女性原本有機會成為真正的賢妻良母,但是因為社會際遇或者生存的壓迫,被迫淪為了妓女,但是妓女這個低賤的身份并不意味著她們沒有尊嚴??v觀老舍先生筆下的妓女形象來看,一部分女性成為妓女的目的是為了求得個人的生存或者親人的生存,從道德角度來看,老舍先生塑造這些人物形象意味著他褒揚了她們的自我犧牲精神,這種存在于底層小人物身上的高貴品德同樣為他所認同,另一方面在作者看來,窮人的生命權(quán)利同樣值得尊重與維護。作者塑造了這些令人深受觸動的女性人物形象,同作品中其他霸道兇惡的婦人形象形成鮮明對比,這些女性即使命運可悲,但無疑仍舊是溫柔善良的賢妻良母,這同《熱包子》中“我”所尊重與喜愛的小邱嫂的價值取向如出一轍。
三、卑微與反抗并存的生存態(tài)度
《熱包子》中另一個典型的小人物形象,是小邱嫂的丈夫小邱,這個年輕的后生并非老舍先生筆下的新派市民或者老派市民那種典型形象,他只是一個絲毫沒有手藝的年輕人,似乎除了小邱嫂他就一戶所有。來自于不知道什么地方的小邱,帶著小邱嫂在大雜院里經(jīng)營者暗娼的營生,作為一個男人與丈夫,他無疑是窩囊且不合格的,他的妻子小邱嫂在家里迎來送往,以暗娼的身份與姿態(tài)生存,他作為暗娼的管理經(jīng)營者,需要歡天喜地的看著妻子被其他男人占有,在街坊四鄰的恥笑中被叫做“王八脖子”,他就是這樣一個沒有地位沒有話語權(quán),掙扎著生活在社會底層的年輕后生。這樣一個窩囊的男人,“我”不知道他的過去與來歷,但是這并不妨礙塑造出一個經(jīng)典的人物形象出來,他自身作為當時社會底層小人物生存姿態(tài)的一個具象化符號,可以說代表了當時社會現(xiàn)實中的許多人物形象,對于處于當時那個時代與底層社會的人群來說,活著就是他們的一切。
可就是這樣一個窩囊的男人小邱,他的身上也展現(xiàn)出了作者賦予他的獨特特質(zhì),他既不同于那些依靠著妻子作為暗娼生活的小混混,如《浴奴》里的小陳和小孫,也不同于揮霍妻子辛勞將妻子作為交易物品的底層渣滓,“我”的視角中對小邱的認知與態(tài)度是寬容溫和甚至是親切的。作者冷靜平實的語言描述下,小邱即使窩囊,但是同樣有著閃光點,他是個不錯的后生,每天都歡天喜地,沒有生育能力他苦惱且傷心,但是當小邱嫂寬慰似的讓他去買洋火時,他臉上的笑容是純真憨厚的。會露出這樣笑容的小邱,似乎更像一個容易被滿足的孩子,即使在小邱嫂出走后,他也并未放棄,每天被打掃得干干凈凈的小屋,絲毫沒有年輕男人的邋遢,這無疑也是等待小邱嫂重新回來的姿態(tài)。作為丈夫,他并不喜歡妻子被人占有,但是無可否認,他對妻子的感情是真摯的,他在小邱嫂出走后會發(fā)瘋地跑到街上去尋找,和大家吃飯時會心不在焉,在其他人提起小邱嫂時,會黯然神傷的獨自離開,在兩人的小屋中獨坐,想著所有人都不知道的事情。小邱無疑是愛小邱嫂的,在小邱嫂回來后,他的熱切與喜悅無法掩飾,去給小邱嫂買包子時,那個“熱”字幾乎道盡了他內(nèi)心的感情。從小邱的身上,我們看到的不僅僅是一個依靠妻子做暗娼生存的男人,他還老實、顧家,愛著自己的妻子,他即使卑怯,卻不齷齪,即使為了生存要放棄一些東西,但是他仍舊在生存的底線上,懷著對生活與希望的憧憬,艱辛地走下去。小人物的生存雖然卑微但卻并不齷齪,他們身上還有對生活對希望的執(zhí)著與熱愛,這正是他們打動“我”的地方。
四、溫馨不失心酸的生活現(xiàn)實
背井離鄉(xiāng)的底層小人物在外求生的生活是艱辛的,在小邱與小邱嫂身上,“我”看到的他們的生存現(xiàn)實是溫馨與辛酸并存的,他們并未因為生活的艱辛就向現(xiàn)實妥協(xié),反而在用心的經(jīng)營著自己的生活,即使困頓不堪,卻不失溫暖。辛酸的生活中,小邱不喜歡妻子被人占有,卻只能辛酸往肚子里咽,他忍受著被別人瞧不起的現(xiàn)實,只能在夜里通過和小邱嫂“打架”的方式發(fā)泄,每次歡天喜地的接完客人后,他們就要“打架”,這無疑是一個卑微且愛著自己妻子的男人的抗爭,這是他白天隱藏在笑容背后的無奈宣泄,是殘酷生活在兩人身上的烙印,是妥協(xié)的無奈與辛酸。小邱嫂對辛酸生活的抗爭是離家出走,一個街坊、小販及孩子都喜歡的看似快樂的女人為何要出走,即使她有一個對自己不錯的丈夫,仍舊無法改變她暗娼身份這個事實,通過出賣肉體維持家庭的生存,對已一個女人而言是十分辛酸且痛苦的,日常生活中的小邱嫂擁有著成為賢妻良母的能力,可是卻只能作為暗娼生活,或許是再也無法承受這樣的辛酸生活,她采取了離家出走這樣的反抗方式,可是半年后,她又回來了,比之前更瘦,一個孤苦伶仃的女人所能生活下去的手段或許只能是繼續(xù)做妓女,這種可悲的命運同之前一樣毫無改變。但是在他們的生活中,同樣不失溫馨,無論是溫馨干凈的小屋,還是小邱嫂的故意嗔怒,還是小邱的等待與買“熱”包子的細節(jié),這都代表了兩人攜手面對風雨人生的姿態(tài)。
綜上所述,老舍先生用樸實質(zhì)樸的比較描述了《熱包子》中兩個小人物辛酸與溫馨并存的艱難生存姿態(tài),以溫和寬容的姿態(tài)展現(xiàn)了小人物對生活與希望的憧憬和追求,對底層人物人格的尊嚴與權(quán)利給予應(yīng)有的尊重,肯定了他們的生存價值。
參考文獻:
[1]陳紅.小人物的生存狀態(tài)——關(guān)于老舍小說《熱包子》的闡釋[J].綿陽師范學院學報,2013(3):32-34.
[2]陳曉云.老舍小說中悲劇人物的意識特征[J].淮南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學報,2007(3):111-113.
[3]孫延榮,陳寧寧.一曲小人物的悲歌——老舍《茶館》再解讀[J].山東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1):115-118.
[4]胡光璐.從《小人物自述》看老舍的追念論[J].職大學報,1999(3):27-30.
[5]劉曉紅.論老舍小說中的個人悲劇[J].安徽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4):52-55.
[6]舊雯君.為小人物畫像的老舍[J].中文自修:中學版,2005(9):14-16.
[7]晏燕.對人與人之間關(guān)系的不同描寫——魯迅、老舍小說比較研究之一[J].魯迅研究月刊,1991(12):3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