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利華
[摘 要] 大學貧困生有自卑、敏感、焦慮等心理特點,其貧困助學工作應該多關注學生的心理和發(fā)展,以“有償資助”中的助學貸款為主,獎學金、勤工助學等為輔。勤工助學可以結合學校特色,因人而異。
[關 鍵 詞] 貧困助學工作;和諧校園文化;意義
[中圖分類號] G647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6)28-0182-01
近年來,隨著高校教育不斷改革,大眾化教育不斷普及,大學進行擴招,有較多人有機會進入大學學習,大學是學生走向社會的橋梁,而大學生一般都是滿18周歲或是很接近,有其獨特的特征,故對大學生的貧困助學工作也要“因人而異”。
一、貧困生心理
大學生來自五湖四海,各自的家庭教育、成長環(huán)境以及“三觀”都不一樣,而貧困生一般有著特殊的家庭環(huán)境和艱苦的生活條件,初到大城市,對比周圍同學的生活方式,加之經(jīng)濟的拮據(jù),很容易產(chǎn)生各種心理問題。主要分以下幾類:
(一)自卑和無力感
一方面,貧困生除了家境貧寒,綜合素質也與其他同學差距懸殊,故缺乏主動與他人交流的勇氣,在集體中往往處于交際的邊緣,會越來越自卑。另一方面,極其希望通過自己默默的努力能趕上其他同學,當理想和現(xiàn)實矛盾時,很容易產(chǎn)生挫敗感。
(二)無奈感和焦慮
大學生處于成年的階段,對于貧困生來說有極強的自立渴望,而由于學習任務繁重,無經(jīng)驗、經(jīng)歷以及社會一些不良現(xiàn)象,貧困生往往會覺得很無奈,問題就在那里,但自己無力解決很無奈,因此對自己的生活、學習、家庭等產(chǎn)生焦慮。
(三)愧疚感和抑郁
貧困生大都有著強烈的報答父母的想法,但往往為自己不能自立而苦惱,不能為家庭減少壓力,特別是無法以優(yōu)良的成績回報家人而產(chǎn)生強烈的愧疚感,而這些情緒不能說給別人聽,找不到傾訴對象,得不到及時和有效的疏導,容易抑郁。
二、貧困助學工作原則
(一)以人為本,重視學生心理和發(fā)展
一切的工作都應該以學生的健康成長和發(fā)展為前提和核心,人具有主觀能動性,貧困助學工作除了要考慮學生的物質資助,更應該關注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從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來說,物質只是滿足了人最基本的生理需要,除了生理需要個體生存所必需的還有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這些屬于“缺失需要”,除了“缺失需要”還有“成長需要”——求知需要、審美需要和自我實現(xiàn)需要,開展助學工作應該考慮到學生各方面的需要,促進學生積極健康成長。學生的積極健康是和諧校園文化的主要影響因素。
(二)助學貸款為主,勤工助學、獎學金等為輔
助學貸款提出的理念是大學生只是“暫時沒有支付能力”,相當于政府借錢給大學生,它既能保證大學生完成學業(yè),又不至于使國家或社會的納稅人員為大學生承擔更多,同時對于申請助學貸款的學生不會造成太大心理壓力,亦不會影響其社交,能在一定程度上促進大學生努力學習、積極向上,成長為有擔當?shù)娜恕?/p>
一方面,助學貸款可以幫學生解決部分學費問題,對于部分學生住宿和生活費也是一個問題,這時勤工助學便起到了作用,大學生可以利用課余時間在學校從事部分事務來換取報酬用做生活費,另一方面,獎學金的出現(xiàn)可以促進學生努力學習,學生還是要以學習為中心的。
三、資助案例
現(xiàn)今,助學貸款有生源地信用貸款和國家助學貸款兩類,獎學金也為貧困生特別設立了“國家勵志獎學金”,在此不做贅述,下文從勤工助學來談大學生的資助。
(一)授人以漁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大學生已經(jīng)有一定的工作能力,可以根據(jù)個人需求,傳授他們不同的工作技術或培養(yǎng)其能力,然后為其安排工作,使其做自己喜歡的事,憑自己的能力獲得報酬。下面以寧波大紅鷹學院財富管理學院為例簡介。
1.學校特色結合學生能力
學院著重培養(yǎng)學生管理方面與經(jīng)濟學方面的能力,是對學生綜合社會能力的一種培養(yǎng)。學院優(yōu)先培養(yǎng)貧困生的管理能力,并進行一定的素質拓展,學院通過合理的分析與審核將貧困生與一些符合學校和社會規(guī)定的勤工助學單位達成協(xié)議,為通過學校審核的學生提供一定的校內外工作機會。這種方案不但能使學生得到鍛煉,在勤工儉學過程中還能結識到能談心的朋友,有利于貧困生積極健康心理的形成。在減輕貧困生經(jīng)濟負擔的同時,也豐富了他們的精神世界。
2.因人而異,多向發(fā)展
學校在各部門、各學院的不同單位設有“勤工助學崗位”,學生可以按自己的意愿進行報名培訓競爭上崗,如協(xié)助餐廳工作人員、快遞收發(fā)助理等,在工作過程中能學到不少東西。
(二)關注心理
對貧困生進行系統(tǒng)化管理,細化到每一個小的團體,每個小團體都有負責人,定期開展集體活動或心理輔導,因為大家都是“貧困生”,以團體的形式存在,使他們有了較強的歸屬感,多了傾訴的對象,有利于情緒的疏導。
總之,貧困助學工作中,應該加強對學生心理的重視,關注學生的成長和發(fā)展,同時,貧困生是和諧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影響因素,很多問題都起源于心理,故和諧校園的建設中應重視貧困助學工作。
參考文獻:
[1]石軍.大學生勤工助學管理理論與實踐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7.
[2]郭昕.我國普通高校貧困生資助問題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