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傳招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1-040-01
一、新課前安排“練”
數(shù)學是一門邏輯性較強的學科,知識的系統(tǒng)性、聯(lián)系性較強,新授前安排好與新知識聯(lián)系較密切的練習,為新知識打下良好的基礎,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如講授“歸一”應用題的復合應用題,我先安排了如下練習:(1)一個服裝廠計劃做660套衣服,已經做了5天,平均每天做75套,做了多少套?(2)服裝廠計劃做660套衣服,已經做了75套,還剩多少套沒做?(3)服裝廠計劃做660套衣服,已經做了75套,剩下的3天做完,平均每天做幾套?(隨時變換已知條件和問題)然后出示例題:一個服裝廠計劃做660套衣服,已經做了5天,平均每天做75套,剩下的3天做完,平均每天做多少套?同學們一見這道題,紛紛舉手來回答。在新課前安排“練”的基礎上解答復合應用題,學生既知道復合應用題是由幾個相關聯(lián)系的簡單應用題組成,同時又培養(yǎng)學生解答應用題的能力。
二、要加強知識的有機聯(lián)系,處理好鞏固練習
新課授完后,抓住新知識的重點,難點和鞏固練習,不僅能加深學生對新知識的理解和掌握,還能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糾正。做到當堂情況,當堂鞏固之目的。安排好鞏固練習是課堂教學的重要一環(huán),小學生模仿性強,做點模仿性練習,對于重難點要多練,但教師在授課時一定要抓住“精”點講。以便鼓勵學生從中找出解答規(guī)律,掌握概念,突破難點,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進行針對性的糾正和練習。例如:講組合圖形的面積計算時,我發(fā)現(xiàn)有的學生不能準確識別給出的組合圖形,于是就讓學生分割圖形并進行判斷,讓他們去發(fā)現(xiàn)這個圖形是由哪幾個基本圖形組合而成的,回想基本圖形面積的計算方法,再進行計算。學生掌握了組合圖形面積的計算方法后,再讓學生自已去認識其他的組合圖形,這樣既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培養(yǎng)了學生思維,鞏固了新課所學的知識。又如在教學“認識人民幣”時,我從學生已有的經驗出發(fā),創(chuàng)設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首先,我通過四人小組合作創(chuàng)設一個購物付款的活動情境,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用自己的學習用品辦一個文具商店,每個小組招一名售貨員,其他組員充當顧客,開展購物活動。在這節(jié)課的教學中,我不斷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們學會了簡單計算和如何付錢的方法,并體會到付錢的方法有多種。同時,培養(yǎng)了學生合理使用人民幣,愛護人民幣的意識,將數(shù)學課與生活融合在一起,學生學得自主、投入,效果自然不錯。
三、幫助學生思維練習,提高解題能力
對于所學知識,得到鞏固之后,就要鼓勵學生在新的情況下,自己運用所學知識解答問題。因此就要求教師針對教材的實際安排一些綜合性強、難度較大的練習題,以便循序漸進,使學生動腦、動口、動手,這樣既提高了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又發(fā)展開發(fā)了智力。如在教學“利息”后,讓學生去銀行實地調查、統(tǒng)計儲蓄種類,并學著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比如說“把200元人民幣存入銀行,年利率為2.52%,存期一年,到期后可取出本金和利息共多少元?”通過練習幫助學生掌握概念,同時又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鞏固了所學的知識,培養(yǎng)鍛煉了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另外,作為教師還應注意的一個問題是:學生練習的時間過長易疲勞,厭學,注意力降低,效果不佳。因此,教師要進行分散練習,加強學習進程,分散難點、重點,各個擊破,然后系統(tǒng)地聯(lián)系起來進行練習才有效。對于好、中、差學生要因材施教,因人而異。
總的說來,課堂教學中處理好“練”的關系是教學常規(guī)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是一項長期而又仔細地工作,要隨著教材的實質變化而變化。學習數(shù)學應從實際生活入手,把知識點融于生活當中,又把生活融于學習中,使學生感到數(shù)學就在身邊,讓學生通過練習獲取新知。教師要對學生的“學”、“練”過程進行實際跟蹤,及時了解每一位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以便在教學過程中時時進行教學調控,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