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秋紅
如果說眼睛是心靈的窗戶,那么口語交際則是開啟窗戶的一把鑰匙。低年級是兒童語言發(fā)展的啟蒙階段,如果教師啟發(fā)、引導得當,則必將成為學生一項必不可少的能力。因此,《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提出:“口語交際不僅要訓練每個學生的聽和說的能力,而且要求在口語交際中,規(guī)范學生的口頭語言,運用禮貌用語進行交際,注重不同場合表達的合理性?!碧K霍姆林斯基曾說過:“兒童是用形象、色彩、聲音來思維的”。所以教師在進行口語交際教學時要選擇直觀、形象的內(nèi)容,生動活潑的教法,使學生饒有興趣地主動地投入到說話訓練中去。針對低年級小學生的年齡特點,我在教學中主要通過以下幾個途徑來進行口語交際訓練:
一、激情激趣,巧妙導入
要上好一節(jié)口語交際課,首先必須創(chuàng)設一個良好的口語交際環(huán)境。也就是說學生只有心情愉快、興趣高昂的時候才會暢所欲言。教師要善于創(chuàng)設情境,開啟學生的話匣子。教師應給學生創(chuàng)造一種能主動訓練自己口語表達能力的好環(huán)境和氣氛,只要處處留心,找準學生積累、生活閱歷與課文的契合點,就能設計讓學生感受“說話”樂趣的話題。
如新年開學伊始,可以圍繞“壓歲錢”開展一次討論活動:看怎樣用壓歲錢才是合理的;“六一”兒童節(jié)讓學生暢談怎樣讓這個節(jié)日過得有意義,讓節(jié)日更精彩;這樣的交際情境,貼近學生生活,容易激發(fā)學生口語交際的愿望。 在課堂口語交際訓練的基礎上,引導學生由課堂走向課外,一方面拓寬了口語交際的空間,另一方面提高學生語文實踐的能力。并使學生享受到成功的快樂,激發(fā)了學生的表達交流的欲望。
二、以教材為依據(jù),挖掘教材的訓練因素
1.借助插圖,想象說話
圖畫是鼓勵學生說話的一種強有力的“興奮劑”。國標本實驗教材中每一篇課文配有漂亮的插圖。要充分利用好這些插圖,調動學生的視覺感官,引導學生想象說話。如在教學了《小池塘》這篇課文后,學生已經(jīng)被小池塘那美麗的景色所吸引。這時就要借助美麗的插圖,不失時機地進行說話訓練:讓學生親自動手操作,將課文的插圖進一步豐富化,學生邊想象邊作圖邊說話:樹木倒映在池塘里,多想小魚兒的大傘,彩虹倒映在池塘里,就想一座五彩的大橋,花兒倒映在池塘里,想小朋友的笑臉。這些富有個性化的語言正是借助了色彩豐富的插圖,學生進行了合理的想象和積極的思維活動所組織起來的。
2.續(xù)編課文,填補“空白”
(1)學生是編歌謠的天才,他們的模仿能力強得驚人。于是在教完課文后,我總是不急著小結,留有一小段學生自由創(chuàng)作的空間,雖然他們的語言很稚嫩,但卻能從中捕捉到孩子特有的天真與靈氣。如在教學《雨點》這篇課文時,教學已接近尾聲,但學生卻情緒飽滿,入情入境,似乎還沉浸在“雨點”這個角色里。于是我又不失時機地加以引導:小雨點們,你們游玩了平靜的池塘,流淌的小溪,奔騰的江河,歡樂的海洋,還想去哪兒游玩呢?你們最喜歡在那兒干什么呢?我先讓學生暢所欲言,盡情地說,之后讓學生仿照課文說?!坝挈c落在花瓣上,在花瓣上跳舞;雨點落在樹葉上,在樹葉上滑滑梯;雨點落進竹園里,在竹園里歡唱!”在寬松和諧的氛圍中,每一個孩子都是一位詩人,每一個孩子都是天才,對精彩的語句,我及時地給予喝彩、鼓勵,使學生品嘗到成功的喜悅,獲得成功的滿足感,增加了口語交際的自信心和勇氣。
3.利用閱讀教學進行口語交際訓練
學生口語交際的訓練除了在系統(tǒng)安排的口語交際課上進行認真練習外,還要自然融合在閱讀教學中。如,學習《美麗的公雞》一文時,課文中“美不美不光看外表,要看能不能幫助別人做事。”這是重點句。怎樣引導理解,是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審美觀的重要一環(huán)。我要求學生分組討論:如果你是啄木鳥、蜜蜂,你會覺得自己美不美?為什么?問題一提出,學生就興奮得七嘴八舌地說起來。有的說,我是一只啄木鳥,雖然我長得丑,但我會給大樹治病,是在幫助別人做好事,所以我覺得自己很美。有的說,我是一只小蜜蜂,我會采蜜,我愛勞動,所以,我覺得自己很美……足可以看到,通過討論學生對課文的內(nèi)容有了深刻的認識。在閱讀教學中,我常常在指導閱讀的同時進行口語交際?;蛞孕〗M的形式開展討論和合作做題,讓學生在寬松的小天地里暢所欲言,發(fā)表見解,或讓學生當小老師,對學生匯報的學習內(nèi)容進行評價。只有在這種雙向互動的語言實踐中進行口語交際,才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說話準確、簡練、有條理的能力。
三、在日常生活實踐中提高學生口語交際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蘊藏著十分豐富的口語交際課程資源,教師要善于挖掘這些課程資源,并從這些課程資源中尋找口語交際的話題,使學生在日常生活實踐中學會交際。比如可以讓學生在平時的家庭生活中多問幾個為什么,在傾聽父母的解釋之后,再發(fā)表自己的見解。也可以主動把自己在學校的見聞和自己的表現(xiàn)說給父母聽。這樣做既增進了家人之間關系的融洽,又鍛煉了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四、利用課外活動,激發(fā)學生說話欲望
“興趣是創(chuàng)造的火花。”如何激發(fā)學生說話的欲望、增強說話興趣?在這個重要的環(huán)節(jié)中,我運用了多種形式的教學。如:帶同學們到郊外秋游時,我要求孩子們與小樹、小草對話,然后告訴老師,你與小草說了些什么?小草對你說了什么?有的孩子說:“小草說,小朋友,我很口渴呀!”有的說:“小朋友,你別老踩著我,弄得我可疼呢!”這樣,發(fā)展了孩子們的想象力和思維力。在他們邊說邊笑的臉上,我看到跳動的童真。
五、注意引導學生積累豐富的詞匯。
所謂“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要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就必須引導學生積累豐富的語言素材和詞匯,這樣才能“為有源頭活水來”。
(1)在日常生活中積累。要注意引導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學會傾聽,從別人的談話中汲取一些好的詞匯和別人語言表達的技巧,潛移默化地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2)平時看電視時注意積累。電視中人物精彩的對白,經(jīng)典的廣告語無不是學生積累的好的語言素材。
(3)從書中積累。經(jīng)典的語文課文和很多課外書中有很多優(yōu)美的文章,這其中不乏好的語言素材,應有意識的引導學生多讀多積累,學以致用。
總之,口語交際能力要在雙向互動的語言實踐中得到具體的落實,在情境的創(chuàng)設,動態(tài)的交流中,不僅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聽說能力,而且在不斷的歸納、體驗中發(fā)展思維,提高學生思維的橫向與縱向的聯(lián)系,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使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提高,達到素質教育的真正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