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程 騫
?
幼兒信息泄露不可原諒,呼吁做好信息保護工作
文/程騫
近日,據(jù)媒體報道,只需花32000元,就能買到濟南市20多萬條1~5歲的嬰幼兒信息,除了孩子姓名、家長電話,這些關于孩子的信息能夠精確到每個家庭的門牌號。
成年人信息或學生信息被泄露的事件時有報道。但5歲以內的嬰幼兒信息被販賣,仍屬罕見。正如網(wǎng)友所言,至此個人信息被泄露真是“全覆蓋”了。泄密規(guī)模如此巨大,信息如此精準,到底是什么人這么膽大妄為?相關部門應該給公眾一個說法。
顯然,一般幼兒園、培訓機構、生產醫(yī)院等,都沒有足夠的條件和實力做這樣的“大事”。如果這些信息是從一家單位流出,那這家單位級別應該不低。從記者調查來看,問題疑似出在疫苗接種環(huán)節(jié),而出售信息者很可能是公職人員。也就是說,市區(qū)幼童接種疫苗時登記的個人信息很可能經(jīng)匯總后,被個別掌握這種信息的公務員竊取并販賣。雖然是通過網(wǎng)上交易,但要想徹查此案并無技術難度。希望有關方面及時介入弄個水落石出,并順藤摸瓜,及時揪出那些購買者,把因信息泄露而給家庭、幼童帶來的各種麻煩、安全隱患風險降到最低。
信息泄露后被各類商家不斷騷擾是小事,若被犯罪分子使用就可能成為敲詐、拐騙、綁架等犯罪的利器,想到類似的嚴重后果真是讓人不寒而栗。去年9月,北京警方打掉了一個敲詐勒索的犯罪團伙,罪犯就是利用手中的學生信息打電話勒索家長。
信息化時代,各類信息都有可能成為兜售的資源,販賣幼童信息也就成了某些人非法牟利的手段。斬斷盜取嬰幼兒信息的黑手,一是要靠法律,二是有關機構要加強對公民個人信息的管理。
為此,有人呼吁出臺專門的個人信息保護法,但就此個案看,目前的法律完全能夠保護公民信息安全,并對違法者進行懲治?!缎谭ā芬?guī)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個人信息,情節(jié)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或者單處罰金;情節(jié)特別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非法獲取公民信息包括購買等,情節(jié)嚴重的也構成犯罪。另外,《未成年人保護法》也規(guī)定,侵犯未成年人隱私,構成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由公安機關依法給予行政處罰??梢姡谭ǖ确蓪€人信息泄露的處罰條款已很明確。
除了拿起法律武器,更重要的是,各單位必須嚴格日常監(jiān)管制度,完善信息保密機制,尤其是部分機關、金融、電信、交通、教育、醫(yī)療等單位,往往都存儲不少公民個人信息。妥善保管信息,堵住管理漏洞,筑牢防火墻,杜絕泄露或被盜取是條不可觸碰的紅線,否則,輕則被行政問責,重則被法律嚴懲。
(來源:中國教育新聞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