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瑋
摘要:為了深入透視歷史演進的奧秘,深化對人類歷史進程的理解,很多學者以文化模式為”內核”探討人類社會的發(fā)展階段,他們基于自身對于歷史和哲學的理解,為我們勾勒出不同的文明形態(tài)的圖景。對此,雅斯貝斯在其歷史哲學著作《歷史的起源與目標》一書中深刻的闡發(fā)出關于文明形態(tài)的歷史哲學。本文試圖對雅斯貝斯關于文明形態(tài)的研究作一個簡明的概述,以便為我們今后對于文明形態(tài)的研究奠定一個重要的基礎。
關鍵詞:雅斯貝斯;軸心期理論;歷史哲學思想20世紀以后,很多哲學家對于人類社會發(fā)展和歷史的演進從原來的主要著眼于經濟和政治層面轉向于文化層面,把文化和歷史的關系作為其哲學的中心問題,從文化的視野探究人類歷史的發(fā)展,為我們勾勒出無數個文明形態(tài)的樣本。例如歷史哲學家斯賓格爾,在其《西方的沒落》一書中把人類文明歷史劃分為八種文化形態(tài),首度開啟歷史形態(tài)研究的先河。而另一位歷史哲學家湯因比在批判斯賓格爾的前提下,提出二十一種文明形態(tài)。但他們對歷史文明形態(tài)的研究明顯受文化相對主義的影響,只是把歷史引入具體的文化形態(tài)中去研究??枴ぱ潘关愃乖谄浯碜鳌稓v史的起源與目標》一書中在批判前人的基礎上,歷史哲學研究提升到一定高度。
一、歷史與歷史觀
雅斯貝斯在《歷史的起源與目標》一文中開篇提出“歷史來自何處?歷史通向何方?歷史是指什么?”①雅斯貝斯認為歷史不僅是過去曾經發(fā)生被楷模的東西,又是現在我們的記憶,并且我們還要根據對它的記憶來指導我們更好的生活。為了更加深入的理解歷史的本質,雅思貝斯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論述:
歷史的界限。在雅斯貝斯看來,應當把歷史分為人類歷史和自然歷史。由純粹的自然事實和事件所構成的自然世界,無自我意識,無限的重復、消亡。在這個意義上,自然并非真正歷史。而人類歷史才是真正的歷史,我們人類作為自然的存在物,通過遺傳把過去發(fā)生的歷史事件同現在生活有機的聯系在一起。而人類并非僅僅是自然存在物,我們得以成為人類的一大條件是傳統(tǒng)的內容。傳統(tǒng)的內容,即人類的歷史本質,是不能夠遺傳的。這個不能遺傳的東西就是人性。
歷史的基本結構。雅斯貝斯認為歷史事物不是簡單意義上的自然體,不是某種普遍原則,而是具有特殊性、獨一無二、不可逆轉、不能改變的精神個體。歷史是由單個個體的人在具體情況中創(chuàng)造的,同時人又注定植根于廣博的歷史中。所以,恰恰是普遍和個別構成歷史的基本結構,同時它又由于歷史的變遷成為現實?!皻v史的基本特征:歷史是變遷這一事實本身?!雹跉v史不代表持久,歷史是在其開端就向著他的終結不斷運動的變遷。
歷史的統(tǒng)一。歷史的最終目標是歷史的統(tǒng)一,而歷史的統(tǒng)一實際上就是歷史的終結,同時也是人類的終結。
二、人類文明史的構想
根據上述歷史觀,雅斯貝斯在《歷史的起源與目標》一書中提出了以“軸心期理論”為中心的文明形態(tài)的圖景。
雅斯貝斯認為,人類發(fā)展可以劃分為四個階段。
第一個是史前時代(大概可追溯到公元前5000年左右),是全部歷史的基礎。這個時代距離我們如此遙遠,我們只能通過一些歷史以及和文獻揣測當時人的思想與狀況。在史前,人類變成為真正的人。史前為我們提供了生命的根基,即構成人的基本結構的自然特性。而以人性為基礎的歷史的進化使人真正成為人。在這個意義上,人成為區(qū)別于動物的人。同時這個時代,以語言的產生,工具的制造,火的使用為主要特點。人類逐漸意識到自身的一致性為后來人認識歷史奠定了基礎。
第二個是古代文明時代(公元前4000年至公元前2000年左右)。在這個時代,三個最早的文明在地球上三個區(qū)域幾乎同時產生:首先是埃及、蘇美爾-巴比倫、愛琴海世界為代表和所開始的后來稱之為西方文明的古代文化,其次是前雅利安印度河文化,接著是古代中國。古代文明時期較史前有了巨大發(fā)展,產生出文字、建筑和精美的藝術品;產生了具有統(tǒng)一語言、文化、神話的民族體;由于河流管理和灌溉,加強了大規(guī)模中央集權國家的形成。這個時期,人類開始從史前走向歷史,使歷史實現了第一次飛躍。
第三個是軸心時代(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左右)。正是在此歷史時期集中出現了最不平常的事件。一大批精神導師應運而生。在中國,出現了孔子、老子、莊子、墨子等諸子百家,許多哲學流派異彩紛呈;在印度,產生了佛陀和《奧義書》,包括懷疑主義、唯物論、詭辯論和虛無主義等全部哲學派別都得到了發(fā)展;在伊朗,瑣羅亞斯德提出了一種挑戰(zhàn)性的觀點,他認為人活在世就是善與惡的斗爭;在巴勒斯坦,涌現了以利亞、以賽亞和耶利米等思想巨人;在希臘,誕生了荷馬、巴門尼德、赫拉克利特、柏拉圖等賢哲。在相互隔絕、互不知曉的中國、印度和西方這三個地區(qū)幾乎同時產生出人類精神的基礎。
與此同時,這個時代還顯現一些新的特點。首先,雅斯貝斯認為,在這一時期,人類開始能夠自覺地感受到自己是作為一個整體而存在的,人類開始意識到自己在宇宙萬物中的特殊地位,意識到廣袤無垠的大自然的神秘,由此認識到自身的局限性,力求沖破這種局限性,使自身得到更大的發(fā)展。其次,在這個時代,出現了自我反思,思想把自己樹立為自我的對象,通過一系列交流產生了各種對立。第三,哲學家第一次出現了,一些哲人賢士與整個宇宙進行比對,從精神上突破被束縛的自身。最后,在這個時代中,產生了我們迄今為止仍然思考的基本范疇,并創(chuàng)造了我們仍然信奉的世界宗教。
在軸心時代,人類有了空前的大發(fā)展,翻開了嶄新的篇章。從軸心時代起,世界歷史獲得了全新認識,人類精神得到了一次覺醒、成熟和發(fā)展。人類歷史以“軸心期”為中心,“軸心時代”具有偉大的歷史意義。
第四個是科學技術時代(15世紀至19世紀全面開展)。它始于中世紀末,在17世紀出現轉折性發(fā)展,到19世紀全面展開。在雅斯貝斯看來,與軸心時代相比,這個時代人類精神極其匱乏,人類沒有了歸屬感,靈魂日漸空虛,人性的弱點漸漸暴露,但科學和技術的產生這一點,卻可以和軸心期一切媲美。科學技術是人通過一系列手段控制在自然的過程,但科技越來越明顯的成為人類的命運,這正揭示了人性缺失的秘密。
在《歷史的起源與目標》中,雅斯貝斯另辟蹊徑,根據世界政治前景,把歷史劃分為史前、歷史和世界史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史前時代,看雅斯貝斯看來,人類在史前時代逐漸形成。由于語言工具的產生,使人類進入人性和意識之謎中。但“這是一個巨大而緩慢的過程。這一切事情都是在無意識之中進行?!雹?/p>
第二階段歷史時代,古代文明并駕齊驅,人開始生成真正的人。但是,雅斯貝斯認為,起初各種主要的文化都是在彼此隔離的發(fā)展,然而,人類正在從歷史轉向世界歷史,在這一影響下,各種發(fā)展趨于統(tǒng)一。
第三階段世界歷史時代,在第三階段,“整體的統(tǒng)一開始形成”,世界開始打破隔絕狀態(tài),走向統(tǒng)一。“這個階段尚未達到成為歷史現實的程度,他仍然只是一種未來的可能性。因此,他不是經驗調查的對象,而只是一種形態(tài)。我們可以通過把意識變?yōu)槲覀冏约旱奶幘澈同F存來勾畫它?!雹?/p>
三、總結
縱觀雅斯貝斯在《歷史的起源與目標》中的歷史哲學觀點,雅斯貝斯意識到傳統(tǒng)歷史主義理論的種種弊端,弘揚“軸心期”是人類歷史的中心。同時不同于其他歷史學研究者,雅斯貝斯作為存在主義哲學家,將自己的存在主義思想融入歷史學研究之中,以其獨特的視角,揭示出各個時期人性的發(fā)展變化,從總體上對歷史的統(tǒng)一進行深入思考,使歷史主義研究又有了一大突破。
參考文獻:
[1]卡爾·雅斯貝斯.歷史的起源與目標[M].魏楚雄,俞新天譯.北京:華夏出版社,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