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文秀
隨著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整合,現(xiàn)代教學技術已被廣泛運用到日常教學中,并且發(fā)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但在教學實踐中,這一有效的教學手段并沒有發(fā)揮出高效的作用,對實現(xiàn)教學目標,完成教學任務的作用顯著不足。下面筆者結合小學數(shù)學年、月、日的教學內容,來談談如何借助信息技術促進學生自主學習。
在小學數(shù)學年月日的教學中,通常教師以掌握年、月、日之間的關系,會判斷平年、閏年作為教學目標,多媒體課件只是發(fā)揮了創(chuàng)設情景,培養(yǎng)學生興趣的作用。我在教學探究中,增加了能力和情感的目標,以年、月、日知識的學習為載體,提高學生利用互聯(lián)網獲取知識的能力,激發(fā)學生對生活中的各種現(xiàn)象的探究欲望。信息技術不僅激發(fā)了學生強烈的求知欲,并且引導學生主動探究,自主學習。
一、巧借信息技術,設疑激趣
上課伊始,教師可設置一些與時間相關的生活小問題,由于其與學生的日常生活聯(lián)系密切,同學們知道的相關知識很多,課堂氣氛非常熱烈。
“我知道1小時=60分、1分=60秒。”
“我知道1年有12月?!?/p>
“我知道1個月有30天?!?/p>
“不對,有的月有31天?!?/p>
“我還知道1年有365天?!?/p>
……
看到同學們知道的知識那么多,我一邊贊賞,一邊又追問,“你們有誰知道年、月、日的時間長短的規(guī)定是怎么來的嗎?”
這是個有關天文學的知識,對于小朋友們而言,是一個新的領域,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最后一個個都睜大眼睛望著我。這時,我用多媒體課件創(chuàng)設了宇宙中三個星球運轉的情景:年、月、日的時間長短是根據(jù)太陽、地球、月亮之間的運轉規(guī)定的。我們人類居住的地球總是圍繞著太陽旋轉的,地球繞太陽旋轉一周經過的時間大約定為一年,月亮繞地球旋轉一周經過的時間大約是一月,地球自轉一周經過的時間就是一日。
同學們被生動的宇宙情景深深吸引住了,一個個直點頭。我趁機介紹了互聯(lián)網的作用:“這個知識,老師是從網上查閱到的?;ヂ?lián)網就像一個浩瀚的知識海洋。如果你掌握了快速、準確地獲取資料的方法,你就可以輕松獲取許許多多的知識。每個小朋友面前都有一臺電腦,你們想不想試一試,從網上學到更多的有關年、月、日的知識?”
同學們一個個都情緒激動,躍躍欲試。我先請有上網經驗的小朋友來介紹一下從網絡上快速獲取知識的好方法。有個學生說:“我想用百度搜索年、月、日知識。先找到百度網站,然后輸入想要搜索的信息的名稱,就可以找到許多相關的網頁?!绷硪粋€學生介紹說:“我以前是用360搜索的,因為它是中文搜索網站,很方便?!贝蠹夷阋谎?,我一語,相互介紹自己的上網經驗。接著,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從網上收集了許多的年、月、日的知識。
二、巧借信息技術,妙設懸念
判斷平年、閏年是難點。教師可讓學生在網上先收集1992年到2004年的各月的天數(shù),并且整理成統(tǒng)計表。在整理的過程中,同學們發(fā)現(xiàn):二月有時28天,有時29天,而且其中有規(guī)律。我便請同學們猜一猜:2004年后面的閏年是哪一年?并說出猜測的理由。在統(tǒng)計表的幫助下,每4年出現(xiàn)一個閏年的規(guī)律非常明顯,大家很快都猜測出下一個閏年是2008年,并且得出了其中的規(guī)律。
接著,教師可讓大家設計一個方法,怎樣根據(jù)年份很快判斷這一年是平年還是閏年。同學們思維活躍,有的提議:“用加4、減4的方法來判斷。先找一個閏年如2000年,那么2000+4,2000-4就可以判斷2004年、1996年一定是閏年?!边€有的說:“用年份除以4的方法來判斷。如果正好除完,就是閏年。如果有余數(shù)的,就是平年。”……
對于這些方案,教師可不作任何表態(tài)。然后建議大家從統(tǒng)計表中選一些平年和閏年,實驗驗證一下,這些方法行不行。最終通過實驗,得出了大家都認可的方法:用年份去除以4來判斷平年、閏年這個方法比較好。
接著,同學們運用自己設計的方法來判斷一些年份是平年還是閏年。教師在出題時,可用多媒體課件介紹一些與該年份相應的大事,適時地融入思想教育。比如:1900年八國聯(lián)軍侵入北京,圓明園遭洗劫焚毀,今日僅留遺址公園。1900年這個慘痛的一年是平年還是閏年?學生根據(jù)計算,很快得出1900年是閏年,而課件卻顯示1900年是平年。同學們議論紛紛,有的同學對課件的答案表示懷疑,說是老師的課件做錯了。有個同學提議:上萬年歷網站查一查,1900年的二月到底有幾天。在他的提議下,同學們紛紛上網查詢,發(fā)現(xiàn)1900年二月有28天,1990年是平年。一位學生大膽地提問:“老師,剛才我算過,1900是4的倍數(shù),為什么它不是閏年而是平年呢?”面對大家的困惑,我適時地用課件動態(tài)演示:閏年還有一個秘密你們沒有發(fā)現(xiàn)?。∥覀兙幼〉牡厍蝠?zhí)栃D一周實際上需要365天5時48分46秒,為了方便我們把一年定為365天??墒沁@樣,每過4年大約就要多出24時,也就是一天了,所以每過4年會出現(xiàn)一個閏年,閏年為366天。但是因為5時48分46秒不夠6時,多算了11分14秒,經過100年后,就會多算1100多分,差不多是1天左右的時間,還是有很大的誤差。為了更精確計時,又規(guī)定百年不閏,4百年再閏。
同學們恍然大悟,并對古代人制定歷法時的科學、嚴謹?shù)木癖硎練J佩,同時也激起強烈的探究欲望。
總之,信息技術與學科的整合要充分發(fā)揮信息技術的功能與優(yōu)勢,不能只停留于對多媒體課件的運用上,需要從教學觀念上、教學內容上,教學目標上乃至教學結構組織形式上與信息技術進行整合,運用信息技術促進學生自主地學習。
【作者單位:云陽縣人和街道立新小學 重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