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偉平
根據新課改的要求,目前,我省農村小學也普遍開設了信息技術課。由于各級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門的重視,目前農村學校裝備的計算機甚至比城區(qū)的學校還要先進。那么,如何發(fā)揮硬件優(yōu)勢,提升信息技術課的教學有效性,我認為應根據農村學生的實際,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首先要吃透教材,并能根據學生實際合理“變通”教學內容
眾所周知,現行的信息技術教材和學生的實際存在脫節(jié)的現象,由于信息技術的教育水平和電腦硬件的配置標準,不同的學校的信息技術教學水平肯定是不一樣的,學生的操作技能也是不一樣的。如果硬是按照浙攝版的《小學信息技術》教材的要求照搬照抄,肯定不能取得滿意的效果。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按照學生的實際情況,對教材做一些“處理和變通”,以使教學內容和操作技能的要求能更加符合學生的實際。比如在四年級下冊第二課《使瀏覽更方便》一課中,教材要求學生首先啟動瀏覽器,然后輸入中國科普博覽的網址,并且學會瀏覽器中“歷史”按鈕和收藏夾的使用,并且能掌握主頁的更改技術。對應已經有一定電腦基礎的學生而言,這似乎不成什么問題。但是,由于農村孩子本身接觸電腦的機會不多,操作能力較弱,很多學生甚至連什么是瀏覽器都不知道,我在操作實踐中參照以前紹興市教委編寫的《小學信息技》一書,在操作之前首先詳細給學生講解以下瀏覽器及其相關操作知識,把課本中涉及的知識點也在講解的時候包含進去,講一遍以后讓學生練習。這樣學生練起來就有印象,知道自己該啟動什么軟件,怎么去操作。這樣“變通一下”比單純按照課本來講解,自然效果要好不少,而且花時也不多。
二、重視“多媒體教室”軟件的作用
目前一般的學校機房(包括農村學校的學生機房)都配備了不同的多媒體教室軟件系統,如“凌波、極域”等,這些軟件的使用使我們管理機房十分方便,可以一次性關閉機房所有機器,對于違規(guī)學生進行“封鎖”等,非常實用,功能也非常強大。但其實多媒體教室系統其實最重要的功能,還是其教學演示功能。這一功能比起學校的多媒體教室來,學生能看得更方便,更清楚,更真切。農村學生操作技能普遍比較薄弱,如果光是采用黑板講、上機練的模式,受基礎限制,學生理解起來就有困難,這樣的課課堂效率和教學質量也不會好到哪里去。因此我們普遍的做法是在上課的時候首先將教學內容的整個過程在電腦上演示一遍,然后再讓學生自己練習,同時在練習過程中還要巡視,對個別學生還要輔導。對于農村孩子而言這是必需的。在這過程中,讓學生能更看清看好整個演示過程,輔導時怎么能做到及時準確就成為整個上機練習的關鍵。而媒體教室軟件的所具備演示功能和雙向交流功能則會使這一切變得很方便,很快捷。比如我自己用的“凌波多媒體教室”軟件所具有的功能就十分強大,在集體教學時可使用它的“屏幕廣播和影音廣播”功能,學生只需在自己的位置、自己電腦的屏幕上就可以看到教師整個操作過程和它所播放的演示軟件;在個別交流時可以使用它的“遠程遙控和雙向對講”功能,利用他可以實現對學生的個別輔導而不影響到其他學生;在交流時可以使用其“網上交流”,這是類似于局域網聊天軟件的功能,每個學生都可以將自己的操作心得和感受交流出來,也可以看到別人發(fā)布的信息,十分方便的同時,它還具備的“屏幕廣播+錄制”和“屏幕回放+廣播”功能可以讓教師的整個教學過程進行保存和回放,便于課后總結。對于農村學生而言,由于操作技能的相對薄弱,多媒體教室軟件的這些功能則尤其顯得十分實用和必要,有了它,學生就可以清楚地看到整個過程;有了它,教師就可以實現對學生的個別雙向輔導和交流,這對于整個信息技術學科的課堂效率的提高,對于學生操作技能的強化和基礎知識的鞏固,效益無疑是十分明顯的。
三、加強基礎知識的教學
農村學生與城市學生相比較,由于條件的限制,普遍存在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薄弱的情況,同時由于學生間的接受能力和家庭條件的差異,學生之間技能掌握也是不平衡的。另外,考慮到大多數學生沒有計算機基礎,所以有必要把計算機基礎知識細化講,如鍵盤與指法的教學、鼠標的基本操作等。比如向學生講解計算機硬件組成時,最好能實物教學,這樣給學生一個直觀的認識,便于學生記憶和理解計算機的內部結構。在上第一節(jié)信息技術課時,要向學生明確課程的學習任務,解決好為什么學的問題,以及怎么學的問題,此后結合課程的目標要求,提出每一階段的學習任務,可以將任務明確化,通俗化,具體化,同時將任務簡化,簡化為基礎和技巧兩部分,便于讓學生抓住重點,保持良好的學習情緒?;A部分內容嚴整,便于教學,一定要嚴格把關,確保每位學生都學會。技巧部分教學不必一一細講,要引導學生學會摸索學習,同時注意分層,對不同程度的學生提出相應難易的任務。另外,信息技術課的學習多半時間是在學生自己上機練習、自學中進行的,上好本課程,教師的組織引導起關鍵作用,為全面提高教學質量,可以據學生素質情況進行分組搭配,通常每小組安排有一兩名接受能力較強的學生,教師可以單獨輔導這部分素質較好的學生,他們接受速度快,然后由他們再去指導他們小組的同學學習,以提高上機實踐課的課堂效率,促進全班學生基本操作技能的提高。
信息技術課是一門新興的學科,“教無定法”,靠老師在實踐中摸索提高。對于農村學校而言,由于受到學生素質參差不齊,信息相對閉塞,家庭條件欠缺等因素的制約,信息技術課的教學更是面臨諸多困難。作為農村的信息技術教師,唯有踏踏實實上好每一堂課,強化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yǎng),挖掘身邊一切可用資源和手段,夯實學生的“雙基”基礎,才能切實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提高學生的信息技術素養(yǎng),為農村培養(yǎng)新世紀合格的建設者。
【作者單位:紹興市越城區(qū)東湖鎮(zhèn)中學 浙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