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丹丹
摘 要:縱觀歷史,工程人員前仆后繼地投身于工程活動中,用他們的智慧和精神有組織地改造著世界。而在當今大科學時代,科學技術滲透在社會的每個領域,工程人員不僅人數(shù)眾多而且參與社會重大的決策和管理,因此,工程人員的責任和精神已經成為了令人格外關注的問題。茅以升,這位值得人敬佩的結構工程師、橋梁專家的生平事跡,無一不在踐行作為工程人員的職責,無一不在體現(xiàn)工程人員的偉大精神。
關鍵詞:茅以升;工程人員;精神;責任
茅以升,中國著名的結構工程師、橋梁專家,是中國現(xiàn)代橋梁工程學的重要奠基人。他領導設計、修建的杭州錢塘江大橋,是我國第一座由中國人自己設計建造的鐵路公路兩用橋,成為中國鐵路橋梁史上的一個里程碑,在我國橋梁建設上做出了突出的貢獻。茅以升在錢塘江大橋工程技術上的成就曾令國外同行對中國的橋梁建筑工程師刮目相看。他還參加了新中國第一座現(xiàn)代化大橋——武漢長江大橋的建造。并且,1959年擔任人民大會堂結構審查組組長,為這個歷史性的重大建筑貢獻了自己的技術、經驗和智慧。
上世紀30年代,在中國的大川大河上,已有一些大橋,但都是外國人造的: 哈爾濱松花江大橋是俄國人修的,濟南黃河大橋是德國人修的,蚌埠淮河大橋是美國人修的。而那時,我國正在興建中的浙贛鐵路要與滬杭鐵路銜接,需在錢塘江上架設一座大橋,時任錢塘江大橋橋工處處長的茅以升,受命開始主持這第一座由中國人自己修建的鋼鐵大橋工程。茅以升擔負著一項前所未有的重任,他要用自己的智慧來證明中國人有能力建造現(xiàn)代化大橋。錢塘江又稱錢江,地處入???,潮水江流,洶涌澎湃,風波甚為險惡,其潮頭壁立的錢江潮與隨水流變遷無定的泥沙是建橋的兩大難題。茅以升在造橋過程中,克服了許許多多的困難,他采用“射水法”、“沉箱法”、“浮遠法”等,解決了建橋中的一個個技術難題,保證了大橋工程的進展。但是,在大橋快要竣工之際,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了,迫于形勢他不得不親自炸毀花了兩年半心血建成的大橋。這是茅以升一生中最難忘、最艱難的決定??谷諔?zhàn)爭勝利后,茅以升又受命組織修復大橋,1948年3月,全部修復工程結束,錢塘江大橋又重新飛跨在錢塘江的波濤之上。 至此,茅以升主持的錢江大橋工程,前后14年,經歷了建橋、炸橋、修橋三個時期。于是人們在大橋北堍,豎起了茅以升的全身銅像,永遠懷念這位中國杰出的橋梁專家、深沉的愛國主義。
茅以升在工程建設中高度的責任感、自信力,偉大的個人犧牲精神和實事求是的創(chuàng)造精神,指引著我們這些未來從事工程工作的工程人員。工程人員的工作與國計民生聯(lián)系密切,上至飛機場,下至路橋、隧道,每一樣都不能馬虎。首先,工程人員必須具備埋頭苦干、上下求索的科學求證精神。所有工程的建設都是一環(huán)扣一環(huán)的,具有高度的科學精確性,只有不放過細節(jié),認真、嚴謹?shù)厝デ笞C的工程人員才能對工程本身承擔責任,對社會負責。錢塘江大橋屹立70年不倒,靠的就是每一顆鉚釘都貨真價實,靠的就是建設它的工程人員每個環(huán)節(jié)的科學嚴謹精神。其次,工程人員還應具有個人犧牲精神。工程建設的環(huán)境往往惡劣而條件有限,而工程人員為了更好地指導技術工作,常常需要和工人們一起生活,更甚者面對國家重大項目時更要犧牲自己的利益,不計回報無私地投入工作中去。為了建錢塘江大橋,辭掉大學教職,只身一人來到杭州,和一線工人們奮斗在一起,亮出高尚坦蕩的公共知識分子情懷以及“為國家擔當”的建筑信仰,遠功利、近高潔、輕物欲、重名分,才奠定了整個建筑團隊的精誠團結,造就了“建筑佳話”。工程人員只有發(fā)揚這些精神才能更好地運用科學原理和客觀規(guī)律去改造世界,為社會進步做貢獻力量,為人類造福。
而對于中國的現(xiàn)狀而言,目前缺乏的不僅僅是工程人員精神,還有工程人員的責任感。2011年7月14日上午8點50分左右,武夷山公館大橋北端發(fā)生垮塌事故。一輛旅游大巴墜到橋下,當場造成1人死亡、22人受傷。2011年7月15日凌晨2點左右,杭州西興大橋(又稱錢塘江三橋)發(fā)生塌陷事故,一輛重型半掛車從橋面墜落……這樣的事故新聞,我們生活中還是會頻繁地聽到。追溯其中緣由,事故發(fā)生并不都是因為設計和施工原因,也很可能是超載等不規(guī)范使用等的原因。但是,工程的層層分包造成的工藝缺失,利益交換的存在導致工程質量下降、事故頻發(fā)還是最主要的原因之一。
早期觀念也認為,與為健康服務的醫(yī)學和以公正為目標的法律不同,工程本身除了效率以外沒有什么明確的、內在的、獨立的理想,早期的工程師也只是指建造和使用“戰(zhàn)爭機械”的人。然而,責任是知識和力量的函數(shù),在任何一個社會中,總有一部分人由于他們掌握了知識或特殊的權力,他們的行為會對他人、對社會、對自然界帶來比其他人更大的影響,因此他們應負更多的倫理責任,需要有特殊的行規(guī)來約束其行為。尤其是在工程技術高速發(fā)展的當代社會,新興發(fā)展的科技賦予了工程工作者前所未有的力量去改變現(xiàn)狀、突破常規(guī),隨之而來的便是不可預料的行為后果?;蚬こ?、網(wǎng)絡工程、核工程、材料工程等高科技技術給人類帶來不可估量的利益的同時,也帶來了不可預測的危害和災難。在科學技術高度發(fā)達的大科學時代,工程師作為社會的成員除了做個好公民和本職工作以外,還有特殊的倫理責任。
我國現(xiàn)今并不缺說話響亮、榮譽滿堂的工程師,缺的反而是能夠踏實苦干、盡職盡責服務人民大眾、對社會負責的工程人員。作為新一代即將成為工程人員的我們,在認真踏實學習專業(yè)知識的同時,也要充分意識到工程人員存在的責任,繼承發(fā)揚工程人員所應具備的精神,立志成為對推進社會進程、造福人民大眾千千萬萬奉獻者中的一員。
參考文獻:
[1]北方新聞網(wǎng)-北方周末報,2011-08-04.
[2]章苒,王政.新華網(wǎng)-杭州,7月23日.
[3]任宏,晏永剛編.建設工程管理概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