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博物館陳列的實物性元素及內容結構析

      2016-06-24 05:22:17宋向光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北京100871
      東南文化 2016年2期
      關鍵詞:陳列展品實物

      宋向光(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 北京 100871)

      ?

      博物館陳列的實物性元素及內容結構析

      宋向光
      (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北京100871)

      內容提要:博物館陳列是在博物館語境中通過空間、展品和設計傳播知識、影響觀眾判斷及態(tài)度的方式,不同的歷史時期對博物館展陳有不同的要求。博物館陳列內容是一個多成分、多層階、多聯系的復雜網絡,博物館實物、博物館空間和陳列設計是構成博物館陳列的三個元素,其中的實物性元素包括實物、圖示、仿復制模型、場景、美術創(chuàng)作等;博物館陳列內容的組織方法有分類標本類、知識教學類、主題類、講故事類和論證類等類型,設計人員應根據陳列目的和觀眾學習需求妥善設計內容呈現的次序和狀態(tài)。

      關鍵詞:博物館陳列實物性元素內容設計陳列類型觀眾學習

      博物館陳列是在博物館語境中,以空間、展品和設計傳播知識,影響觀眾判斷及態(tài)度的方式。博物館通過展陳體現其知識創(chuàng)造和傳播的組織特點。在不同的歷史背景下,社會對博物館展陳提出不同的要求。歐洲啟蒙時期的博物館被視為世界的微縮景象,所有的藏品按照自然物的分類體系集中展示,以便研究者觀察比較標本形態(tài)和相互關系;又因為展示物品集中排放而被稱為開放的庫房。工業(yè)革命時期,博物館成為社會教育的重要機構,展陳以知識傳授為目標,以科學知識為藍本,以實物為載體,呈現系統、完整的知識體系。工業(yè)革命后期,在工業(yè)文明高歌猛進的同時,出現了保護農業(yè)文明的要求。露天博物館的展示方式突破了館舍局限,觀眾不再是旁觀者,而成為展陳的參與者和被觀望者。20世紀以來,博物館承擔了更多的社會責任,博物館展陳呈現多元化的狀態(tài)。特別是20世紀后期,博物館展陳出現重要變化,展陳目的從為學術研究服務轉向為公眾學習服務,陳列內容也從知識傳授轉向信息交流。

      新中國初期,博物館陳列以歷史唯物主義為指導思想,以社會發(fā)展史體系為主線,展現中華民族形成和中國歷史發(fā)展成就,陳列內容是將“主題與主題聯合在一個體系里,構成陳列的完整結構”[1]。20世紀80年代,博物館陳列強調體現有關學科知識,通過文物、標本等直觀實物來表現陳列內容,形成“分級主題”的內容結構體系,并將各級主題形象地稱為“一級標題、二級標題、三級標題”[2]。近年來則逐漸形成了以藏品、主題、信息為展陳內容組織主線的內容組織形式,如河南博物院2013年舉辦的“鼎盛中華——中國鼎文化展”展出了193件(套)鼎,以鼎為載體,闡釋中華民族價值觀,探討鼎在中華文明構建發(fā)展中的作用和影響[3];又如江浙地區(qū)一些地域性博物館以本地區(qū)文化傳統為主線統領展覽內容,形成“信息定位型展覽”內容組織模式,該模式綜合信息學、敘述學和文本解讀等理論,提出“信息定位型展覽”應具有主題、傳播目的、故事線等特點[4]。

      陳列內容的選擇和組織必須基于知識的基礎,內容的呈現載體及方式都必須服務于知識的真實呈現,服務于觀眾對知識的準確認知和理解。知識是人對客觀存在的狀態(tài)及規(guī)律的一般性認識,是對存在于不同個體的共性特征的歸納和抽象;具體實物則是人們感官接觸到的客觀存在。盡管博物館陳列展品都與相關知識有密切的聯系,但具體實物與概念化知識的差異還是巨大的。

      圖一// 陳列內容子系統示意

      一 博物館陳列內容的實物性元素

      博物館陳列內容是多成分、多層階、多聯系的復雜網絡。博物館實物、博物館空間和陳列設計是構成博物館陳列的三項子系統,或者說是陳列的三個元素(圖一)。各項子系統有鮮明的特點,有不同的表達知識的方式,但又緊密依靠、相得益彰。博物館實物多是特定社會性行為的產物或記錄,被視為人類及環(huán)境發(fā)展的見證物,是理性知識的源頭和驗證。博物館實物是個性化的,作為獨立的標本,不受外部條件影響而實現自身客觀真實的價值。如何通過個性化的實物體現系統性的知識,表達抽象的概念和聯系,是博物館陳列空間的用武之處。將表達特定知識的若干展品組合放置在特定的陳列空間中,幫助觀眾關注這些物品的關系,思考將這些物品放置在一起的原因,通過關聯、比較、對比等方法,探討物品的一般特性和普遍性聯系。陳列空間還可以激發(fā)觀眾產生認知陳列內容知識的情感,如參考特定歷史尺度設計的空間環(huán)境,使觀眾產生特定時代的歷史感;又如局促、曲折的空間可以使觀眾產生緊張感,預感將要發(fā)生的重大事件。陳列設計是賦予碎片化的、價值中立的物件和空間以意義和情感的“無形之手”,陳列設計要營造陳列的語境(context)、氛圍、環(huán)境,構建陳列與觀眾的互動條件,構建觀眾學習的環(huán)境。通過對內容的選擇、組織、安排和表述方式的設計,將片段化的事實和信息秩序化、條理化,構建陳列的知識鏈,并使信息成為陳列組織者設定判斷和價值的論證依據。通過對展品位置、關聯及相關信息傳播媒介的設計,將具體的物件與抽象的知識、態(tài)度、價值取向聯系起來,并通過色彩、照明、陳列形態(tài)等設計手法,賦予展品特定的情感和情緒。

      博物館陳列的實物性元素是觀眾感知到的具有物質性的存在實體,包括實物、圖示、仿復制模型、場景、美術創(chuàng)作等。

      實物涵括了歷史物件、自然標本、文書檔案、照片、紀錄性影視資料、非當代藝術作品等,具有可感知的物質性和實體性,通常被認為是客觀的、本真的。實物是從物質世界、自然界中采集的物品,或隨機,或遵循采樣規(guī)則。物件、標本、文書檔案常被認為是自然的、沒有加工的原始資料;而照片、影視、古代藝術作品則由于紀錄者會對拍照或描繪場景、視角進行選取,有時還會要求被拍照對象在著裝、儀容、姿態(tài)上進行修飾,因此其“原始資料性”會受到影響。實物會受到被采集時的時間、空間的限制,特別是一些生命體,其攜帶的生命信息常常會截止到被采集的那一刻。這其實也是重要的特質,有利于研究人員運用年代測定技術確定實物的年代,也為不同年代標本的比較研究提供可能。

      圖示包括行為示意圖、資料匯編表、地圖等,如器物類型圖、青銅器鑄造圖、遺址分布圖、石器加工圖、行動進程圖、機構序列表等。圖示多是對行為性、過程性事實及制度化關系的表達,因缺少照片、影視等行為紀錄資料,常根據文獻記載或科學研究成果進行繪制,將無形的行為過程轉化為可見的形象。圖示呈現的是事實性行為或關聯,是研究者對相關事實過程的研究結果。因圖示常常是對同類行為共性特點的呈現,與實物相比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模型包括對現有物品、標本的復制品,以及根據科學研究對現已滅失的物品的復原制品,復制品如始祖鳥模式標本的復制品,復原制品如記里鼓車的復原制品。模型有助于更多觀眾直觀觀察重要標本,直觀看到并驗證文獻記載的重要發(fā)明。但模型復制時由于材料或工藝原因,可能會造成原件細節(jié)的缺失;復原制品會由于對歷史現實認知的不足,而依靠當代的技術、材料和工藝復原,因此可能會產生“貌合神離”的問題。模型常常是對特定信息的表述,在特定條件下起發(fā)揮信息傳播媒介和參考資料的作用。

      場景是對較大尺度區(qū)域、事件情景依原大尺度或按一定比例縮小制作的場面,包括沙盤景觀、主題活動場景、動物生境(animal habitat)場景、全景畫或半景畫等。場景將特定物品或標本置于體現其原始功能的環(huán)境中,有助于觀眾理解物品的功能作用,理解自然條件與生物生存的依存關系。場景的制作具有模型和美術創(chuàng)作的特點,但場景的制作目的和內容設計則有嚴謹的知識支撐,是多學科知識的綜合體現。

      表一// 陳列內容實物性元素及內涵關系*

      美術創(chuàng)作是根據陳列內容表述需要而創(chuàng)作的規(guī)定主題的美術作品,如繪畫、雕塑等。這些美術作品要依據有關的研究成果,符合規(guī)定的條件要求,如湖南博物館的“辛追夫人”復原蠟像。我國一些博物館的陳列內容,如古代農民起義,因為缺乏相關物品和視覺資料,遂以繪畫方式予以表現。盡管美術創(chuàng)作以扎實的研究成果為支撐,力圖客觀表現特定人物、事件和歷史景象,但作品常常要表達陳列設計者對主要人物、事件的價值判斷,如革命志士的英雄氣概和正義品格。

      博物館陳列的實物性元素具有豐富的內涵。表一左欄扼要說明其內涵的層階,這一層階序列是在博物館陳列語境中,反映實物性元素與陳列特性、陳列目標的聯系。從實物到價值反映了觀眾博物館學習的內容鏈,是觀眾從具體物件到抽象知識的歸納過程,是對陳列重要性和價值判斷的逐步認知和確認過程。

      實物是最原初、最原始的科學研究材料,自身攜帶大量的客觀信息。由于其個性、片斷、碎片化的特點,實物既有確定性的特質,又有“奇點”的特質,常??梢院推渌槠瘜嵨锲春希a生更豐富的內容,導致多樣化的解讀,改變既有解讀的方向。博物館陳列既要重視其原始證據的特質,又要謹慎對待其可能引發(fā)誤讀、歧義的問題。陳列設計者要將實物置于特定的事實語境中,表述特定的信息,指向特定的知識,在聯系與對話中體現其意義,成為觀眾學習知識的檢索標志和進行判斷的確鑿證據。實物的身份、性質、意義在觀眾的參觀學習過程中也逐步發(fā)生變化:身份從個體的物質實體演進為一組器物中的一件,性質從認知對象轉換為知識因子,意義則從身外之物轉化為內化概念,成為知識的構成要素和觀點的確鑿證據。在陳列中,實物是觀眾的注視焦點和興趣激發(fā)點,是引導觀眾認知相關概念的工具,也是幫助觀眾整理、記憶相關知識的輔助手段。

      事實是概念化的事件,如特定的行為、事件等。行為如陶器的制作技藝,事件如青銅器的禮儀之用。博物館陳列內容中的事實需要實物的支撐,通過實物及其上的痕跡證實事件的真實,說明事件的過程。事實只是實物特定功能或部分信息的體現,也是超越具體實物的一般性概念,如祭拜儀式中使用的禮器涉及多種類型的青銅器。事實有助于觀眾將實物與特定的行為和社會狀態(tài)聯系起來,將同一事實相關的實物聯系起來,使觀眾從聯系和共性特點層面解讀實物。

      信息是知識語境中的基本成分,將個別的或一般的感性事實轉化為知性的符號,這些符號在特定知識的框架下,通過理性、邏輯的方法進行處理,如對具體實物的形制、形態(tài)、狀態(tài)、工藝、功能、用途、使用者、流傳經歷、流轉過程、年代、來源等信息的說明,又如對特定類型實物的橫向類別及縱向演變的類型學說明。信息多為對感性事實的直接說明,可以被多種知識系統采用,所以基礎性信息可以在不同知識語境下的陳列中出現而不會產生異議,不會對陳列內容系統造成誤解。如對實物質地或裝飾紋樣的說明信息,可以用于考古學、歷史學、藝術史、民族志的陳列,甚至可以用于科技類的陳列。博物館陳列中信息的表達符號及內涵意義需要服從陳列目的和知識語境,以幫助觀眾采取相應的知識系統組織和利用這些信息。如“水”,普通人習慣用“水”這一通行的詞語,藝術家喜歡用描述水的性狀的詞語來比喻“水”,科學家則用“水”或“氧烷”指稱H2O。

      知識通常是特定的知識體系,包括特定的研究對象、概念、命題、邏輯和方法,如歷史學、考古學、藝術史、人類學等。知識有助于觀眾將陳列中具體的實物與個人已有的知識體系聯系起來,掌握新的知識內容,豐富并優(yōu)化個人的知識體系。知識也常常是觀眾來博物館學習的主要目標。

      價值是對博物館陳列內容的特性及重要程度的判斷,如對陳列內容真實性、珍稀性、珍貴性的判斷,對陳列內容所表達的善惡、美德以及現實作用的判斷。價值也是陳列組織者對陳列內容選擇標準和組織原則的準繩,如歷史類陳列是歌頌“帝王將相”的王朝偉業(yè),還是贊頌草根民眾的勞作創(chuàng)造,反映了截然不同的價值觀。博物館陳列的價值定位要有實物和事實的支撐,要有陳列內容邏輯發(fā)展的支持,要與觀眾的價值標準有一定的契合和相向的判斷邏輯,不能只是突兀的口號或詞語的生硬拼合。

      二 博物館陳列內容的組織方法

      博物館陳列內容是復雜的多節(jié)點、多聯系的系統。有些博物館陳列的內容是散點型的,如藝術、科技類陳列,陳列內容呈散點式布局,鼓勵觀眾積極探索,自主選擇,在選擇中發(fā)現共性,激發(fā)創(chuàng)造力。觀眾根據博物館提供的線索,或者根據自己的標準,對展品進行組合,在特定共性因素的基礎上,幫助記憶,形成判斷。更多的博物館陳列則是線性的,如人文、歷史、自然類陳列,陳列設計者希望觀眾循序漸進,按照事件進程體驗歷史,按照學習規(guī)律學習知識。這一類陳列有特定的目的和價值定位,陳列組織者不僅要呈現證據和信息,更要控制展品可能導致觀眾發(fā)生誤讀的信息表達。不論是散點型陳列還是線性陳列,陳列設計者都要對陳列內容進行選擇、組織和安排,以契合陳列的性質,輔助觀眾參觀學習,實現陳列的目的。在博物館發(fā)展歷程中,博物館專業(yè)人員根據博物館定位、社會發(fā)展需求和觀眾素質等條件,設計出多種內容組織方法,這些方法各有千秋,可以作為當下博物館陳列設計的參考。

      “分類標本”展示體系是早期公共博物館受自然科學學者標本室的影響,集中展示科研標本的陳列。這種陳列內容組織體系不同于皇室貴族的“珍寶庫”,后者多根據收藏者的興趣擺放展品,甚至根據神話傳說對展品進行排列組合?!胺诸悩吮尽鳖愱惲械哪康亩嗍禽o助科研,其基本觀念是自然世界是客觀的、持續(xù)演進和發(fā)展的;其內容組織的原則是實物的系統呈現,通常根據科學研究對資料的處理規(guī)則來安排展品;其關鍵詞是實物、產地、多樣、分類、觀察、比較、理性、客觀、公平、價值中立。1836年,丹麥國家博物館(National Museum of Denmark)研究員湯姆森(Christian Jürgensen Thomsen)將該館的古代器物收藏按石器、銅器、鐵器三個時代區(qū)分,每個時代的器物分別陳列在專門的展廳中[5]。英國牛津大學皮特瑞沃博物館(Pitt-Rivers Museum)建立于1884年,該館根據樂器、兵器、面具、織物、珠寶、工具等分類,將世界各地的同類器物一起陳列,幫助觀眾了解不同時代、不同種族的人是怎樣處理類似問題的[6]。此類陳列的展品數量眾多,且多為密集陳列,給觀眾帶來“世界真神奇”的驚奇感。觀眾在陳列中直接接觸最基本的實物標本,可以仔細觀察每一件展品,從眾多的標本中辨識其共性特點和個性特征,探尋標本間的關系,進而思考對這些現象及關系的解釋。

      “知識教學”類展示體系是以傳授知識和輔助教學為目標的陳列。“知識教學”陳列組織者認為,傳播知識和教化民眾是博物館不容推卸的社會責任,陳列應發(fā)揮博物館實物教學的特點,要考慮學習者的學習需求和博物館學習的行為特點;陳列要有明確的教學目標,要有完整的知識系統,要有能幫助觀眾學習、理解、記憶的實物展品;陳列可使用有助于解說知識和傳播知識的圖表及其他輔助性展品。“知識教學”陳列的關鍵詞包括知識、概念、知識鏈、知識層階、學習者、學習目標、行為、循序漸進、教學法。1870年,英國頒布《基礎教育法》,博物館成為學校開展“實物教學”的重要場所。1895年,英國黑斯爾米爾教育博物館(Haslemere Educational Museum)創(chuàng)辦者喬納森·哈欽森(Jonathan Hutchinson)爵士明確表示,博物館是觀眾的“一本有著豐富插圖的書”[7]。美國史密森學會國家博物館(the United States Na?tional Museum)館長古德(G. B. Goode)是博物館教育的積極倡導者,他認為博物館陳列是教育性的,“如同教育性說明的收藏,每份說明都配以精心選擇的標本”[8]。這類陳列方式被人們形象地稱為“掛在墻上的教科書”。20世紀后期,英國博物館工作者認為博物館陳列是傳播知識和促進對知識的理解,幫助觀眾學習并形成積極的態(tài)度。英國自然博物館(Natural History Museum)提出基于行為理論構建知識學習的陳列模式,該模式認為應確定觀眾的知識狀況和學習興趣,陳列要仔細梳理內容的知識結構,結合觀眾學習興趣,將理性的知識結構設計為幫助觀眾循序漸進學習的概念體系[9](圖二)。陳列內容知識應是基礎性的,并要根據學習目的進行選擇和組織。圖三所示的第一級信息是陳列內容的基本知識點和知識鏈,第三級信息是某一知識點的研究前沿情況,位于兩者之間的第二級信息則是基本知識點與研究前沿問題的聯系[10]。

      圖二// 陳列內容主題結構示意(據The Design of Educational Exhibits第51頁圖6.4繪制,見注釋9)

      圖三// 陳列內容“三層級”結構圖(據The Design of Educational Exhibits第51頁圖6.2繪制,見注釋10)

      圖四// “不列顛1500—1900”陳列主題結構示意圖(據Creating The British Galleries At The V&A: A Study in Museology第240-241頁的附錄4繪制,圖中陳列專題內容有刪節(jié),見注釋11)

      “主題”類陳列是以特定的概念為綱并貫穿整個陳列,將陳列中相關的碎片化內容串聯組合,在陳列主題的統轄下呈現展品特定的內涵信息。英國維多利亞與阿爾伯特博物館(V&A Muse?um)的目標是致力于促進英國設計的發(fā)展,該館“不列顛1500—1900”陳列的內容是英國15世紀晚期到20世紀早期(1485—1914年)的日用工藝制品與藝術品。陳列圍繞英國設計的發(fā)展主題,突出設計和藝術在社會生活中的影響,以及促進設計發(fā)展的社會條件,基于英國社會發(fā)展史、物質文化史、工藝美術和設計創(chuàng)意的研究基礎,設置了“風格”、“誰引領潮流?”、“時尚生活”和“何為新潮?”等四個貫穿陳列的主題,每一主題下又分別安排了若干專題,各個專題獨立成篇,但都與主題有著密切的關系,形成眾星捧月的效果[11](圖四)。

      “講故事”類陳列內容模式是將知識的科學邏輯轉換為生動的故事邏輯,將價值中立的信息用帶感情的語句表述出來,將機械的物質運動轉換為鮮活的人的行為。其目的是讓觀眾置身于故事構建的情景中,通過與陳列環(huán)境、展品和陳列內容的對話和互動,保持對陳列內容的興趣,保持參觀的主動性和注意力,能夠將陳列內容轉換為自己的生活語言,并向他人轉述?!爸v故事”要求故事內容的完整性,要有始有終,故事中的人物、事件的背景、面臨的問題及挑戰(zhàn)、解決辦法和結果要交代清楚。“講故事”重視故事線的設計,故事發(fā)展要有邏輯,其熱點和轉折要合乎故事發(fā)展邏輯,既在情理之中,又在預料之外。要讓展廳、展品、設計都成為故事的講述者,這些元素之間的關系就在講述,這些元素與觀眾之間也在交流,就如同講故事人不僅用語言講述故事,也在用語氣、語調、場所等方式來表達感情,影響聽眾?!爸v故事”陳列的關鍵詞包括目標觀眾、情節(jié)、沖突(問題)、節(jié)點、轉折、風格、邏輯、情感、價值、交流、互動、環(huán)境?,敻覃愄亍せ魻枺∕argaret Hall)在《展覽論》中討論了用陳列講故事的方法:教育性陳列應對內容有所選擇,確定陳列內容的基本故事元素,即何人、何地、何時、何種方法、何種程度從事什么事情,確定講述的順序,確定陳列的節(jié)點,選擇與基本元素與故事主線發(fā)展相關的物品,以有助于目標觀眾主動參觀展覽,理解內容,并認識其重要性[12]。霍爾以庫克船長的航海經歷為例,具體說明了陳列內容資料的搜集、整理并形成陳列內容結構的方法(圖五)。

      圖五// 庫克船長航海展的故事線

      “論證”類陳列內容組織方式重在對觀眾判斷的影響,它的陳列目的在于影響觀眾對陳列內容的價值、意義的判斷,并決定個人對陳列內容的態(tài)度?!罢撟C”類陳列認識到不同觀眾對陳列內容的意義和價值的判斷是不同的,這影響到他們對陳列內容的解讀?!罢撟C”類陳列與其他類型陳列的共同點在于展品和陳列內容的客觀性及真實性;不同點則在于后者關注觀眾對這些真實內容的認同和記憶,而前者則關注觀眾對陳列內容的判斷。不同的人對同一事實可能會產生多種判斷,對博物館來說,由于實物內容及關聯的豐富性,可能會影響到觀眾對實物產生不同的解讀和判斷。陳列組織者通過內容設計和呈現,影響并引導觀眾達成陳列組織者意圖實現的判斷?!罢撟C”類陳列內容結構包括問題提出、描述證據、設身處地、比較歸納等成分?!皢栴}提出”是根據特定情境和事實提出具體問題,以幫助觀眾根據問題來搜集和驗證信息。“描述證據”是準確描述展品與問題相關的事實性信息,以幫助觀眾建立獲得判斷的客觀基礎,讓觀眾相信自己是在客觀證據基礎上獨立取得的判斷,而不是受他人影響的判斷?!霸O身處地”是讓觀眾如同置身于問題解決的情境中,感受當事人的心理感受,理解當事人采取行為的意義?!氨容^歸納”是將曾發(fā)生的相關事件與陳列內容進行比較,通過對曾發(fā)生事件的評價,引導觀眾對陳列中類似事件的判斷;歸納則是將陳列中獲得的片斷性體驗及判斷綜合歸納,得到對陳列多提出問題的判斷。由于判斷是觀眾個人的心理活動和決定,陳列組織者應將客觀、互動作為設計陳列內容安排及呈現的重點,確保展品及相關信息的客觀準確,通過互動讓觀眾感受到陳列組織者的真誠和尊重觀眾判斷的態(tài)度。我國博物館中多見政論類、紀念類、勸誡類陳列,其目的多為影響觀眾對某事、某人的判斷,可以參考“論證”類陳列內容組織模式。

      上述幾種陳列內容組織方法是博物館多樣性發(fā)展的體現,也反映了當代博物館觀眾對博物館陳列的不同需求。分析這幾種陳列內容設計方法的特點及適用范圍,有助于我們更深入地理解博物館陳列的特點,發(fā)揮陳列的不同作用(表二)。不同的陳列內容組織方法還可以充分發(fā)掘博物館藏品的內容寶庫,多維度、多層面呈現藏品的內涵和價值,這也為博物館陳列的豐富多彩提供了更多可能。

      表二// 陳列內容組織方法的特點

      三 博物館陳列內容的安排

      內容安排是在內容組織結構框架中,對已選定具體內容的量度、位置、表述方式、重要程度以及陳列內容各部分比重的安排,是對作為內容載體的實物性因素的張力、關注度、呈現方式和空間環(huán)境的設計。陳列內容的內涵會吸引觀眾的注意力,內容的張力會激發(fā)觀眾的參觀興趣,內容呈現順序會引導觀眾依照陳列主題線索參觀;陳列內容的安排有助于觀眾形成適宜的參觀預期和參觀行為模式,有助于觀眾將主要注意力集中在陳列內容和學習過程上,降低因參觀行為調整而帶來的緊張感。

      陳列內容安排主要是對具體內容的設計,但要服從陳列內容的系統性和整體性,要關注知識的完整,根據具體內容在知識系統中的位置和層階,安排其在陳列中的位置和表現力度,避免喧賓奪主和節(jié)外生枝。陳列內容安排要有助于觀眾的學習,要符合觀眾學習的心理過程和學習狀態(tài),對重要的內容或需要從多方面呈現的內容,要根據觀眾學習心理發(fā)展的不同階段提供適宜的內容。如青銅器有名稱、器物功能、組合、社會意義等若干層階的內容,可以在陳列開始階段重點介紹與器物本體相關的內容,之后在特定的歷史、文化、社會情境中述說更為復雜的內容。陳列內容安排要為實現陳列目的服務,要將隱形的知識線、“故事線”、情感價值通過實物性元素呈現出來,讓具象的實物性元素成為觀眾學習的觸發(fā)器和記憶支撐。實物性元素要能夠體現知識要素的關聯和邏輯關系的發(fā)展,這需要陳列內容設計人員系統梳理知識脈絡,確定知識節(jié)點,明確與知識節(jié)點相關的展品,根據知識元素、知識節(jié)點的重要性確定相關展品的重要程度,如展品的珍稀度、實物尺度及外觀品相、研究成果、知名度等。如實物性元素的體量較小,或是照片、檔案等實物性較弱的材料,陳列內容設計可通過較多的同類資料進行資料可靠性的互證,并通過資料數量、綜合體量給觀眾以重要程度的暗示。陳列內容安排可考慮重要內容的重復,在不同的陳列階段,對重要內容不同層階的信息進行呈現,幫助觀眾在了解相關信息的同時,加深對信息主體的記憶。

      不同的內容組織模式會影響內容安排。“知識教學”類陳列要綜合知識體系與教學范式,即從知識的基本概念開始,讓學習者對知識的全貌有所了解;又要照顧教學的要求,考慮教學課程綱要的安排,考慮學習者的學習習慣是探究式學習還是建構式學習?!爸v故事”類陳列要在陳列開始部分交代故事構成的基本要素,讓觀眾對故事結果有所期待;故事展開部分要設置若干情節(jié)轉換點,使陳列內容的講述呈現戲劇性。“論證”類陳列則要在陳列開始部分提出問題,讓觀眾帶著尋求答案的期望,在參觀時搜集證據,得出組織者所希望的判斷。

      陳列內容設計要重視陳列的開始和結尾。陳列開始部分的內容包括陳列標題、前言和第一部分內容:標題要吸引觀眾注意,引導觀眾進入陳列;前言要讓觀眾產生參觀興趣,對陳列內容有大致了解,并對參觀結果產生積極預期;第一部分內容要基于陳列內容模式,提供基礎性、鋪墊性信息,同時要有一些重量級的實物性展品,增強觀眾參觀的興趣,并激勵觀眾主動參與到探索未知、尋求答案、學習新知的活動中。陳列內容的結尾應包括陳列的結束部分以及陳列的結束語:結束部分是對陳列內容的總結或歸納,是陳列內容發(fā)展、演進和論據積累的最后結果,是“標本”普遍規(guī)律性知識的呈現,是“知識教學”的總結和強調,是“主題”對相關事實影響的總結,是故事中各種問題、挑戰(zhàn)的“大結局”,是“論證”的最后判斷的決定時刻,是觀眾對陳列學習、思考行為的總結,是結束歷史的情境而回到現實社會的轉換;結束語可以是對知識的總結,是陳列內容情感的升華,是陳列呈現證據的反思。正如美國浩劫紀念博物館(United States Holocaust Memorial Museum)理事艾伯特·阿布拉姆森(Albert Abramson)所說,“應讓觀眾懷著對未來、教育和改變的信念走出博物館”[13]。

      [1]“(陳列)提綱要根據陳列的內容和要求,將所有各類主題與分題,按照邏輯關系和時代順序排列出來。它是陳列方針的體現,是主題思想與陳列目的的具體化,也是據以陳列的綱領。陳列提綱中每一個主題,……是互相有著內在聯系的統一體,即每個主題都要從整體出發(fā),主題與主題聯合在一個體系里,構成陳列的完整結構?!币娢幕课奈锞种骶帯吨袊┪镳^學概論》,文物出版社1985年,第139頁。

      [2]“所謂陳列內容包含兩個方面:一是陳列主題所要表現的有關學科內容,一是表現陳列主題所需要的文物、標本以及其它展品。”見王宏鈞主編《中國博物館學基礎(修訂版)》,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第258頁?!霸陉惲写缶V中,單元是基本環(huán)節(jié)。單元下可分若干組,必要時下面還可再分小組,一般可有二至三個層次,最多不超過四個層次。由若干單元組成完整的陳列體系?!币娫摃?60頁。

      [3]田凱:《鼎盛中華——中國鼎文化展》,《智造展覽——博物館館長講博物館②》,北京大學出版社2014年。

      [4]嚴建強:《信息定位型展覽提升中國博物館品質的契機》,《東南文化》2011年第2期。文中歸納“信息定位型展覽”的特點包括:(1)有明確的主題;(2)有一系列為說明主題而設定的傳播目的;(3)有一個幫助觀眾理解的故事線;(4)有一個能很好地揭示主題并符合觀眾認知要求的展覽結構;(5)通過對實物展品和非實物展品的合理組合,實現設定的傳播目的;(6)非實物展品的制作必須經過真實性的檢驗;(7)傳播目的實現與否成為判斷展覽質量的依據。

      [5]Kenneth Hudson. Museums of Influenc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7, p.29.

      [6]參看英國牛津大學皮特瑞沃博物館介紹本館收藏及陳列的網頁。[EB/OL][2015-08-11]http://www.prm.ox.ac. uk/pittrivers.html.

      [7]Eilean Hooper-Greenhill. Museum and Gallery Education. Leicester University Press,1991, p.21.

      [8]Edward P. Alexander. Museum Masters:Their Museums and Their Influence. AltaMira Press,1983, p.290.

      [9][10]M. B. Alt,D. C. Gosling&R. S. Miles. The Design of Educational Exhibits. Routledge,2ed.,1988, p.51.

      [11]Christopher Wilk&Nick Humphrey(edit). Creating The British Galleries At The V&A:A Study in Museology. Victoria& Albert Museum,2004,pp.240-241.

      [12]〔英〕瑪格麗特·霍爾:《展覽論——博物館展覽的21個問題》,燕山出版社2007年,第55頁。

      [13]Rina Weinberg&Jeshajahu Elieli. The Holocaust Muse?um in Washington. Rizolli International,2001,p.55.

      (責任編輯、校對:毛穎)

      The Content and Narrative Structure of Museum Displays

      SONG Xiang-guang
      (The School of Archaeology and Museology, Peking University, 100871)

      Abstract:Displays are an instrument of the museum to disseminate knowledge and to influence the judgment and attitudes of the audience through space, exhibits and design. What and how a display was ex?pected to display changed in line with the changing roles that the museum played in history. According to its narrative structure, a display can be styled as taxonomical, knowledge-and-learning oriented, theme based, demonstrative, or storytelling. The designer shall take into account the goals of the display and the learning objectives when designing the narrative structure.

      Key words:museum displays; exhibits; content design; display style; audience learning

      中圖分類號:G265

      文獻標識碼:A

      收稿日期2016-01-27

      作者簡介宋向光(1954-),男,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博物館學。

      猜你喜歡
      陳列展品實物
      帶你學習實物電路圖的連接
      中國貨幣通史陳列
      中國錢幣(2022年2期)2022-10-25 09:46:40
      2022兩岸賞石文化交流線上展覽展品展示第2輯
      寶藏(2022年5期)2022-08-29 12:37:46
      中國貨幣通史陳列
      中國錢幣(2022年1期)2022-08-23 12:34:26
      展品被盜了
      毓慶宮惇本殿明間原狀陳列的復原
      紫禁城(2020年8期)2020-09-09 09:38:04
      民國時期北平古物陳列所的陳列展覽
      中國博物館(2019年3期)2019-12-07 05:43:10
      當手繪遇上實物
      基于Arduino控制的半實物模擬駕駛系統
      電子制作(2018年1期)2018-04-04 01:48:26
      CIM T2017部分展商主要展品預覽(一)
      石河子市| 淳安县| 抚顺市| 洪湖市| 印江| 泸溪县| 阿合奇县| 阳朔县| 门头沟区| 遵化市| 财经| 鱼台县| 财经| 南溪县| 内江市| 周至县| 五华县| 城市| 文昌市| 天台县| 麻江县| 鹤岗市| 宁远县| 栾城县| 玉山县| 准格尔旗| 包头市| 通州区| 宜章县| 乌拉特中旗| 三门县| 桃源县| 广州市| 镇江市| 龙口市| 那曲县| 公主岭市| 大渡口区| 资中县| 盐亭县| 克什克腾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