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在那里,時間就在那里
付躍宏,中學高級教師,郴州市八中校長。
專欄
與優(yōu)秀老師交談,絕對是件受益匪淺的事。
學校有位58歲的女英語老師,早出晚歸,備課教書,幾十年如一日,默默無聞。校領導班子一致推薦她為師德標兵報上級表彰。推薦之前,我與她有過簡短交談。我說:羅老師,教英語的老師與你同年級都感到壓力山大,你知道嗎?羅老師笑了笑,沒有回答。我又問:你教的班成績比第二名高十幾分,這里有什么道道?羅老師想了想,說:道道沒有,我只不過比其他老師在教室里的時間多一些而已,我心在那里,時間也在那里!
“心在那里,時間也在那里”,樸實的一句話,于我有極大的觸動。我不由得想起了《莊子·達生》中所述的故事:
仲尼適楚,出于林中,見佝僂者承蜩,猶掇之也。
仲尼曰:“子巧乎!有道邪?”
曰:“我有道也。五六月累丸二而不墜,則失者錙銖;累三而不墜,則失者十一;累五而不墜,猶掇之也。吾處身也,若橛株拘;吾執(zhí)臂也,若槁木之枝;雖天地之大,萬物之多,而唯蜩翼之知。吾不反不側,不以萬物易蜩之翼,何為而不得!”
孔子顧謂弟子曰:“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其佝僂丈人之謂乎!”
“老翁捉蟬”的故事與羅老師的話語都傳遞著一個相同的道理,那就是,術業(yè)專攻,心無旁騖,方可勝出。
然而,現實之中,不少老師卻看不清這個道理。有些老師在家庭與工作之間找不到一個平衡點,當生活的天平傾向家庭,事業(yè)就有些無足輕重了;有些老師在娛樂與工作之間找不到一個平衡點,想方設法來娛樂,工作只是草草;還有些老師在謀生與工作之間找不到一個平衡點,課堂教學應付了事,全力以赴辦課外輔導班、托管班撈外快,壞風氣,損形象……這些老師的心不在學校,不在課堂,期望他們做出不一樣的成績,無疑是緣木求魚。
其實,教書那些事兒,只要你科班出身、有責任心,都會勝之有余。但是,一旦失去了責任心,就算讀了博士后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在教師隊伍里,為什么有能力的老師好找,而有能力又有責任心的老師難找呢?因為我們差了責任心。一個老師的能力可以有差距,但一個老師的責任心不能有差距。老師責任心有了差距,心思自然不在教書育人上,心不在,時間自然不會花在這上面,也就教不出好學生。
心如何才能在?一是政府要營造“心在那里”的條件?!奥尻柤堎F,居之不易”。老師也是人,首先要生活。安居樂業(yè),先安居然后才能樂業(yè)。如果鹽油柴米醋成了教師心之所系、情之所縈,那么老師就不可能投入更多的時間來教書育人。社會不要妖魔化老師,政府也不要太拔高老師。全社會尊師重教,首先是切實提高教師的待遇。如果一位教師的政治待遇與經濟待遇在一個國家不能排中上水準,那么這個國家的教育不可能有大的發(fā)展。二是教師也要保有“心在那里”的骨氣。選擇教育,就意味著教師要比別人付出更多;走上講臺,就意味著教師要走向清貧與寂寞。但象牙塔人自有象牙塔人的風骨,正如著名歌唱家劉歡在《從頭再來》中所唱:“再苦再難也要堅強,只為了那些期待眼神,心若在,夢就在,天地之間還有真愛?!睘榱撕⒆?,這是最大的理由;為了孩子,這是最大的希望。
我們的交流還在繼續(xù)。我又問:羅老師,你累嗎?羅老師看著我說:身累,但心不累。說完這句話,羅老師便起身告辭了。她的背影在我心中驟然高大。這場交流于我是一次心靈的洗禮。我望著她的背影,默默想著,“心在那里,時間也在那里”的后面還要添上一句,那就是,“事業(yè)也在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