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東良
【中圖分類號】G62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14-0051-01
隨著社會科學技術的進步,計算機正日益介入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信息技術的發(fā)展,多媒體技術教學手段正逐步步入課堂,由于電化教學直觀形象、生動有趣,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之產(chǎn)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在歡樂的情景中獲取知識。本文就多媒體與小學科學課堂的整合進行了一定的探討
一、情景呈現(xiàn),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愛因斯坦的這句話,在教學實踐中永遠流行。但實際教學中,教師在傳授知識的同時,往往忽視了興趣的培養(yǎng),運用多媒體技術,通過生動、直觀、有啟迪性的演示,創(chuàng)設生動活潑的課堂情境,學生通過感悟,體驗,內(nèi)化為內(nèi)心深處的需要傾向,會逐漸激發(fā)出學習興趣,會從情境中發(fā)現(xiàn)問題,進而針對性地開展討論,提出解決問題的思路。經(jīng)過這樣良性循環(huán),學生主動參與探究活動的能力會大大加強。計算機進入課堂,為學生的“興趣學習”創(chuàng)設了良好的情境。例如,教學《秋冬的生物》時,當學生觀察了書本上的各種動植物之后,教師很自然地用一句過渡句:“其實,在秋冬的大自然里,還有許許多多漂亮可愛的動植物,不信你們瞧!”“空格”鍵一按,屏幕上顯示出100多種漂亮可愛的動植物。頓時,教室里沸騰起來,學生面對這樣多活潑可愛的小動物或是美麗無比的植物,歡呼雀躍:“呀!怎么有這么多???”“有趣!”教師緊接著問:“想不想對它們進一步了解?”“想!”學生的學習欲望一下子被調動起來了,個個躍躍欲試。由于現(xiàn)代教育技術能將文字、畫面、聲音有效地融為一體,將教學內(nèi)容形象、直觀、生動地展現(xiàn)在學生面前,使學生仿佛身臨其境,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參與意識和學習興趣。
二、突破教學難點
由于多媒體可以進行靜態(tài)和動態(tài)的演示,將教學內(nèi)容用文字、圖像等形式呈現(xiàn)在大屏幕上,易于把學生的眼、耳、手、腦等器官都調動起來,讓他們積極記憶、理解和掌握教學內(nèi)容。如《晝夜交替現(xiàn)象》這一課的內(nèi)容皆為比較抽象的天文知識,小學生學起來有很大難度。教師導入新課時可利用多媒體課件用一些三維動畫影片展示天體的運動情況,使學生在大腦中形成立體空間的概念。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通過影片及示意圖片結合各個具體問題,給學生介紹并指導學生進行模擬實驗,最后利用幻燈片對本課的知識進行完整的回顧,加深學生對晝夜交替過程的理解。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充分利用多媒體,能有效突破教學難點。
三、培養(yǎng)探究能力
在教學中,要依照學生的年齡特點,緊緊抓住學生,想盡辦法讓靜止的教材動起來,讓學生動起來,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多媒體課件的直觀和動畫功能有助于教師創(chuàng)設更生動、逼真的情境,從而有效地突破學生的思維障礙,引導學生進入自主學習狀態(tài)。在教學《食物鏈》一課時,沒有實驗研究的內(nèi)容,動植物之間的食物聯(lián)系也無法在課堂上通過實物觀察得出,傳統(tǒng)的的教學方法很難激起學生探究的興趣。我設計并利用教學課件:大森林里,一只昆蟲正吃著樹葉,一只鳥像箭一樣俯沖下來,把昆蟲吃進肚里,遠處,一條蛇吐著信子悄悄的爬過來了,毫無察覺的小鳥轉眼之間成了蛇的盤中餐,一頭野豬發(fā)現(xiàn)了蛇,經(jīng)過了一番生死搏斗,最終,蛇被野豬吃掉了。通過課件的引導,學生自然而然思考到樹葉、昆蟲、鳥、蛇、野豬之間的食物關系,從而自然的進入食物鏈的研究。多媒體的運用促進了學生的探究活動,從而使學生的主體地位得以充分發(fā)揮,激發(fā)了學生推理、推測的興趣。
四、充實科學知識
在教學中,運用多媒體能擴充課堂信息量,節(jié)約時間,提高教學效率。多媒體教學節(jié)約了教師板書的時間及學生記筆記的時間,屏幕的快速投放,可以在短時間內(nèi)顯示大量信息,尤其是只需要學生了解的一些知識和內(nèi)容。通過使用多媒體真正達到“小課堂、大社會”的最優(yōu)化效果。課堂教學中運用多媒體形成多角度、多層次的信息刺激,能夠強化學生對知識的記憶和理解,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擴展學生的知識面。從而在擴充課堂容量的同時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如《微小世界和我們》一課,學生對這個課題所知甚少,所查的資料也不全面,討論也得不出一個滿意的結果。我利用自己制作的多媒體課件,向學生展示了人類在食品農(nóng)作物、醫(yī)學衛(wèi)生、環(huán)境保護、克隆技術等多個微小世界取得的舉世矚目的成就,極大地豐富了學生的知識,開闊了學生的視野,從而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五、拓寬學生視野
在科學教材中,有一部分拓展性知識,需要學生自己搜集查找資料,如六年級下冊《太陽鐘》里有一個思考題:你還知道哪些形狀的日晷?由于生活經(jīng)驗和知識面的限制,很少有學生懂得日晷的知識,更別說與書上介紹的四種日晷不同的形狀了。這時我們可以指導學生利用網(wǎng)絡技術進行自主學習,通過搜索資料,展開網(wǎng)上人機對話獲取新知識,然后再與其他同學交流,從其他同學那里獲取相關信息,從而掌握更多的科學知識和方法。
總而言之,在應用計算機多媒體技術進行教學過程中,加大了課堂容量,在一定程度上也拓寬了學生的視野,加深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同時也留給學生更充裕的思考問題時間,從而提高了教學效率,利于教學難點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