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春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3-287-01
隨著課程改革體系在教學實踐中的貫徹實施,組織學生進行合作學習日益成為教學進程中極為重要的有機組成部分,是學生學習方式的重大變革。本人通過教學實踐,對新課程所提倡的“合作性學習”的內涵及其重大意義有了更進一步的理解和認同。合作學習是相對個體學習而言的,是指學生在小組或團隊中為了完成共同任務,有明確的責任分工的互助學習。在合作學習中,通過組員之間相互支持與配合,特別是學生之間面對面的促進性互動,并有效進行溝通交流,個人必須積極承擔共同任務中的個人責任,這些因素都有助于形成小組成員之間的信任感與責任感,有助于培養(yǎng)團隊合作精神和競爭意識。
一、結合生物學科的特點,利用多種渠道、采取多種形式,展開具體的合作性學習
1、以合作學習為重要形式組織課堂教學
學習新知識時,先在小組內部展開觀察、操作、討論、爭議、推理、分析、判斷等活動,同中求異、異中求同,進而歸納、總結規(guī)律形成小組結論;然后,全班交流,相互補充、修正,達成共識。面對這種學習方式,教師必須巧妙地提出問題、布置任務,進行必要的引導啟發(fā),控制好學習進程和方向,并對不同小組要根據(jù)不同情況及時給予指導,以免學生偏離主題太遠。最后,教師還要對結論作出統(tǒng)一的總結歸納,并對各組的活動給予恰當?shù)脑u價和鼓勵。
2、把合作性學習方式貫穿于科學探究實驗中
在課堂中把合作學習落實到探究活動中,就變得相當必要和有效,有利于同學們取長補短、相互幫助、相互學習、相互促進,利用集體智慧去完成探究中的一系列環(huán)節(jié)。合作探究過程中,明確具體分工任務,要求每位組員必須具有高度的責任心、認真細致的操作態(tài)度、虛心平等的合作意識,從而能很有效的培養(yǎng)學生們的動手能力和合作精神。
3、在各項課后活動中滲透合作學習方式
生物新課程中,有很多內容可以在課后完成,如資料收集與處理、社會調查與實習等,要求學生課后采用合作完成的方式,提供給學生豐富的合作學習機會,讓組員們相互影響與督促,先進帶動后進,從而達到良好的學習效果。
二、為了保證合作學習的效果,并促進全體同學的發(fā)展,應當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作為教學的保障
1、重視合理、均衡地構建合作小組
要在深入了解學生學習情況的基礎上,全面考慮小組及各組員的學習能力、心理特征、班級座位、表達交往能力等因素,盡可能進行學習實力強弱搭配、行為表現(xiàn)好差搭配,以充分發(fā)揮組員之間相互約束、相互影響、相互激勵的作用,避免出現(xiàn)學習效果過分懸殊的差異。
2、合作學習要與學習評價密切聯(lián)系
在開學初,就要讓學生認識到課程的學習評價并不僅僅注重知識點的掌握,同等重要的還有平時的學習態(tài)度、習慣、過程等方面,這就要求學生在平時學習中必須認真對待與落實。用這樣的綜合評價作為學習導向,才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自覺性和積極性,培養(yǎng)堅持不懈、持之以恒的良好品質
3、通過客觀、詳細的活動記錄,把握合作學習的進程與效果
教師要設計準備好每次活動的情況記錄表,表中應包括本次活動的臨時負責人、任務分工、活動目標、完成情況的自評與互評等內容,每次活動后匯報上繳,由教師保存,建立合作學習擋案。不僅要有小組細表,還要有班級總表,定時向全班公布,讓每位同學了解自己的學習情況及與他人的差距,從而激發(fā)大家的競爭意識與上進心,達到揚長避短、提高學習積極性的目的。
4、科學合理地安排學習內容,循序漸進地培養(yǎng)良好的合作學習習慣
合作學習的起始階段,教師要根據(jù)學習內容的不同特點,合理地作好學習任務分工,任務的輕重要與學生的學習能力相當,任務的難度要適當,組員的不同角色要不斷交替變換,讓學生體會到學習的豐富、有趣,體會到成功的喜悅及自己在集體中的重要性,從而培植學生的學習信心,同時還能促進組員之間協(xié)調、均衡、全面地發(fā)展,縮小兩極分化的程度與面積。
5、教師要深入把握學生的學習現(xiàn)狀,用相對標準進行分層要求分層評價,以便及時鼓勵先進,幫助后進
對學習能力強的同學,用相對更高的目標來要求與衡量,促進他們始終保持強烈的求知欲望和飽滿的學習激情,更上一層樓;對學習能力弱的同學,用較低的、與他們自身實力相符合的標準來要求與衡量,讓他們品嘗到“跳一跳就能摘到的甜蜜果實”的味道。只要每位同學的知識掌握、學習能力和學習態(tài)度等方面在原有基礎上有所提高,我們的教學工作就有所收獲。
三、在進行合作性學習的實踐嘗試中,遇到許多難題和困惑,這些都成為今后教學中必須面對的挑戰(zhàn)
1、隨著合作學習方式的展開,教師自然而然地進行著角色轉變,走下高高的講臺,融入學生之中。教師如何才能培養(yǎng)學生形成既文明又活躍、既有序又有效的學習習慣?如何強化自己駕御課堂的能力?這是擺在教師面前的迫切而重要的問題。
2、班級人數(shù)多,導致學習小組多,對每個小組及小組成員的合作參與情況和學習效果的檢查落實,在課堂內是無法完成的,教師該如何處理才能清楚把握全體學生的學習情況、了解學生的學習效果?這就要求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來。
3、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極為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影響到師生雙方進行充分的交流溝通和對知識的深入探究與擴展,如何解決這種矛盾,才能盡可能提高教學質量?
4、合作學習的不斷展開,學生個體差異日趨明顯,兩極分化也越來越激烈。
表現(xiàn)積極的學生日益得到鍛煉與提高,優(yōu)勢更加明顯;而處于劣勢狀態(tài)的同學則更加沉靜,無法適應,跟不上大家的步伐。這種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與我們“面向全體學生的發(fā)展”這一目標有極大的差距。如何改變這種狀況,更好地關注弱勢群體,真正使全體學生得到發(fā)展,這是一個艱巨而又重要的任務。
我認為,實踐中遇到的種種迷惑和困難,并不會削弱我們前進的決心和勇氣,相反,這些新的挑戰(zhàn),會更加激發(fā)起我們繼續(xù)探索和實踐的欲望與激情。教學改革任重而道遠,身處教育第一線的廣大教師們,一定會勇于承擔起自己肩負的重要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