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紅
【摘 要】高中物理課堂實施問題探究式教學是高中新課標倡導的一種教學方法,也是提高學生學習能力的一種有效途徑。通過教學實踐,本文作者主要對實施問題探究式教學提出問題的策略和實施過程有效性的原則進行了初步探索,為實施新課程改革和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
【關鍵詞】高中物理;問題探究式教學;原則
問題探究式教學是指教師通過對教材的分析在課堂上創(chuàng)設合適的問題情境,在教學中以問題解決為中心,以學生的思維活動為主體作用;引導學生不斷地用問題解決的方式尋求問題的答案,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和創(chuàng)新能力。我結合相關教學理論和實踐經(jīng)驗,就高中物理問題探究式教學的實施原則進行如下探索。
一、探究的問題情境要符合學生思維的“最近發(fā)展區(qū)”
前蘇聯(lián)教育心理學家維果茨基提出的“最近發(fā)展區(qū)”理論的核心內容中是這樣描述學生的思維:學生的思維發(fā)展水平有兩個層面,第一是現(xiàn)有發(fā)展水平,指學生能獨立、有效地完成教師所提出的智力任務,能恰當?shù)孛枋鲎约旱乃季S過程。第二是潛在發(fā)展水平,表現(xiàn)在學生還不能獨立完成任務,但在教師幫助下,在集體活動中,通過訓練和自己的努力才能完成的智力任務?!白罱l(fā)展區(qū)”就是指這兩種思維發(fā)展水平間存在的差異。例如,自由落體運動的教學,我先提出問題:重的物體下落得快,還是輕的物體下落得快?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告訴他們是重的物體下落得快。接著提問:將輕物與重物縛在一起,再讓其落下,與原重物相比,將下落得更快還是更慢?答案有兩種,一種認為因重物被輕物拖住了,所以比原重物慢些;一種認為應更快些,因為兩物體連在一起比原重物更重了。兩種結論顯然針鋒相對。接著展示兩張材質相同的紙,一張面積大一些,一張則小一些。問:哪一個重?得到學生一致認同后,我將面積小的那張紙揉成團,再將它們在空中同時下落,結果是輕的落得快。學生自然得出結論:“重的物體比輕的物體下落得快”是錯誤的。這時接著做,在抽成真空的長玻璃管中裝有羽毛和鐵塊,豎直觀察是否同時下落。最后解釋生活中出現(xiàn)輕的物體比重的物體落得慢的原因,這樣學生就確信無疑了。這樣通過提出問題—啟發(fā)誘導—回答問題—不斷完善—得出結論,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動機與興趣,大大提高了學生學習物理的積極性,收到了“錯中求正”的良好效果,更培養(yǎng)了學生主動探究問題的意識。
二、探究的問題情境應具有科學性
學生的學習過程是由淺入深、感性到理性、由簡單到復雜的過程,這就決定了探究過程必須嚴格遵守學生認識規(guī)律,精心選擇設計實驗,使學生在探究過程中掌握知識、訓練技能和發(fā)展認識能力。教師要把將要學習的知識通過一定的問題情境或事件呈現(xiàn)給學生,造成學生認知結構與周圍環(huán)境的不平衡,引起學生對學習目標的注意和興趣,激發(fā)學生學習的內部動機。例如“變壓器”的教學,我分成以下幾步來引導:①由電磁感應定律引導得出線圈產(chǎn)生的感應電動勢的大小與匝數(shù)有關;②引導得出線圈所處的磁場應由另一通有交流電的線圈來提供。在授課中利用實驗室的可拆卸變壓器的兩線圈來完成實驗,發(fā)現(xiàn)產(chǎn)生的電動勢很小。③引導學生得出與磁場強弱有關,并在已有知識的基礎上得出要在線圈中插入鐵芯。在兩線圈來中插入鐵芯完成實驗,發(fā)現(xiàn)產(chǎn)生的電動勢還是較小。④引導學生得出要用閉合鐵芯。在線圈中插入閉合鐵芯完成實驗,發(fā)現(xiàn)產(chǎn)生的電動勢很大。這樣科學的探究活動學生不僅完全理解了變壓器的原理,而且在分析過程中體驗了怎樣設計變壓器的過程,極大地激發(fā)了對變壓器這節(jié)課的學習興趣,使得學習變成了學生自我解決問題的過程,課堂的效率明顯提高。
三、探究的問題情境應具有階梯性、循序漸進
教學中探究的問題與學生的知識水平有較大的距離時,往往要將所要探究的問題細化,讓學生在原有的知識水平中一個臺階一個臺階地上升逐步地解決問題,循序漸進,從而最終達到教學要求。例如,在利用單擺測重力加速度的實驗中,為了測量中周期T的誤差較小,可以這樣設計:①確保擺球在同一平面內擺動,讓學生動手,將擺球拉開一段距離后釋放,觀察擺球是否在同一平面內擺動,各組學生互相觀察,交流經(jīng)驗。②在學生成功完成①的基礎上,提出測量要求,要求每一組同學測出擺球完成一次全振動的時間,并記錄。教師讓每組學生都把各自測量的結果報出進行比較,學生會發(fā)現(xiàn),結果時間的差距不是在誤差的范圍內。③進一步提出問題,記錄一次全振動的起點定在哪一位置比較合適,交流并動手再試一試。教師通過這樣的三個步驟,可以促進學生學會正確測量單擺的周期,并體驗探究的樂趣。
總之,在問題探究式教學過程中,要把探究過程充分而合理地展現(xiàn)出來,使學生從直接參與探究的經(jīng)歷中獲得對探究特征的深刻認識,并得到探究方法的訓練。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真正體驗到探究的樂趣,從而增強學生的問題探究意識和問題探究能力。
參考文獻:
[1]閻金鐸主編.物理教學論.廣西教育出版社.
[2]范永梅.問題課堂――提高物理課堂教學效率的有效途徑.中學物理,20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