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善景
我一直希望妻子能認識到她的勞累和苦惱多源于“占便宜”的心理和對物品的過于執(zhí)著,這并不是我在貶低她。
有一次逛商場,她看到“店鋪轉讓,揮淚處理”的廣告,竟用我半個月的工資買了一口大號蒸鍋。20年過去了,這口鍋僅用了五次。還有一次,某超市搞活動,每包十支牙膏,兩包享受批發(fā)價,她當即買了兩包??靸赡赀^去了,一家三口每天刷牙三次,牙膏還剩一半。類似的事有很多,她的理由總是:東西便宜。
那口鍋確實便宜,但20年用五次的使用價值值得商榷;牙膏上沒有保質期,是不是假冒偽劣產品也不得而知。前一段時間,我因牙痛受了不少罪,也花了不少錢,妻子壓根兒不提牙膏的事兒。
對家里的物品,不管能用與否,妻子都相當珍惜,搬了幾次家,始終“不離不棄”。三室兩廳一陽臺的空間,除了客廳,其他地方越來越擁擠。我也曾勸過她丟棄些閑置物品,但她總是說舍不得丟掉那些花錢買來的東西,我感覺好端端的家成了雜貨鋪。
半年前,我讀到《斷舍離》這本書,相當受益,便把它推薦給妻子。妻子讀完之后竟幡然醒悟,開始對家里的“雜貨”開刀,該扔的扔了,該送的送了,該當廢品賣的就賣了,家里的空間一下大了起來。妻子開始堅持不去逛超市,遏制購物欲。半年過去了,我們再也不用為物品沒地方存放而苦惱了。
生活就是這樣,當斷不斷,反受其亂;當舍就舍,有舍方才有得。遠離那些不需要、不適合又讓人不舒服的東西,環(huán)境才得以清凈,精神才得以放松,生活自然過得舒心。
(摘自作者新浪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