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欣
近年來,圍繞一定的背景材料設計若干的問題,是高考思想政治學科的主觀試題命題的基本模式。試題中引入的材料十分豐富。能否審清材料,提取出有效信息,就成為主觀試題的重要環(huán)節(jié)。要做好這個環(huán)節(jié),應從幾個方面來把握。
以14年四川卷為例:
科學的宏觀調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發(fā)揮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優(yōu)勢的內在要求。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三 ?近年來,G省通過一系列改革,提升政府治理能力:施行《G省行政審批事項目錄管理辦法》,取消、轉移、下放行政審批事項共508項,進一步規(guī)范審批行為;辦好民生實事,解決了一批就業(yè)、醫(yī)療、住房等事關群眾利益的熱點問題,民生支出占公共財政預算支出的65%以上;在全國率先推出《政府向社會組織購買社會服務暫行辦法》,支持社會組織參與提供社會服務;建立全省統(tǒng)一互聯(lián)的全天候網(wǎng)上辦大廳,省直部門70%以上行政審批事項和60%以上社會服務事項實現(xiàn)網(wǎng)上辦理。
(3)結合材料三,運用“我國的政府”的知識,說明G省是怎樣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的。(12分)
解題的第一步,審題
審題首當其沖的就是設問的分析。明確題目要我們干什么,答什么。找準題眼。
1.分析知識的范圍。就考試而言,現(xiàn)在的以某一個具體知識點為切口設問比較多,看清題目,要求《經濟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與哲學》的那部分知識內容。這道題,限定知識點,我國的政府。這就需要我們在答題的過程中,緊緊圍繞這個核心內容展開。
2.分析設問類型。不同的設問類型有不同的解答套路。主觀題一般分為體現(xiàn)類(反映)、原因類(依據(jù))、措施類(對策、啟示)、意義類(影響)等等。這道題,從“G省是怎樣提升”的角度進行分析,屬于措施類設問。
3.分析分數(shù)。不同的分數(shù)數(shù)值,在組織答案的過程中,會有較大的差別。這道題目的設問12分,一般情況下我們可以從四點進行解答。
解題第二步,建構知識
材料中涉及的“知識范圍”我國的政府,以此為依據(jù),迅速對應教材中相關知識,進行知識建構形成完整全面的有關政府的知識體系,避免答題要點不完整,丟三落四。
解題第三步,重讀材料
帶著設問重新讀材料,講材料信息與知識一一對應。
1.《G省行政審批事項目錄管理辦法》,進一步規(guī)范審批行為——依法行政。
2.取消、轉移、下放行政審批事項共508項——簡政放權,我國正在建設服務型政府。
3.辦好民生實事,解決了一批就業(yè)、醫(yī)療、住房等事關群眾利益的熱點問題——公共服務職能中涉及完善市場就業(yè)機制,建立基本醫(yī)療衛(wèi)生制度等。
4.在全國率先推出《政府向社會組織購買社會服務暫行辦法》,支持社會組織參與提供社會服務——我國政府創(chuàng)新行政管理方式,提高行政效率。
5.建立全省統(tǒng)一互聯(lián)的全天候網(wǎng)上辦大廳——便民利民政府,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對人民負責原則。
解題第四步、組織答案
根據(jù)題目,組織語言,完成答題。組織語言的過程中,注意兩個方面,一方面明確設問主體,以及材料設置的背景。
本題的設問圍繞G省政府,怎樣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的。同時注意在語言的組織中可以運用關鍵詞有:堅持、完善、加強、健全、制定、創(chuàng)造、保護、貫徹、提高、調整、改善、轉變、培養(yǎng)、發(fā)揮、履行等動詞。
參考答案:①簡政放權,切實轉變政府職能;健全行政法規(guī),提高依法行政水平。②解決一批民生問題,向社會組織購買服務,增強社會公共服務職能。③創(chuàng)新行政管理方式,提高行政效率。④堅持為人民服務的職能和對人民負責的原則,努力建設服務型政府
實踐反思:
1.夯實基礎是成功破題和組織答案的關鍵。高考論述題的出題背景千變萬化,但是考點基本固定,只有學生對知識點足夠熟悉才能透過材料直達本質,撥云見霧回歸教材,命中答案要點。
2.高考論述題的參考答案來源于課本但又高于課本,用教材知識答但不僅僅是答教材知識,它是材料語言和教材語言的整合。所以,在對學生授講的過程中一定要展現(xiàn)思維過程,培養(yǎng)學生理論聯(lián)系材料的能力,這樣才能應對自如,獲得高分。講題中注重解題思路和方法的指導。做到做一題,學一法,會一類,通一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