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杰
印度國力日盛,如何同“阿差”交往成為了一個越來越熱門的話題。
印度人是全世界最精明的商人,跟印度人談生意,講價是一門比象牙雕塑更為精致的藝術(shù),因為他自第一句話開始已經(jīng)是謊言。
印度人喜歡吊你的胃口:“這件貨,我不想賣?!币源艘T你出高價。100元、200元、300元,價錢一步步提上去,他一味搖頭不語。等你開到了500元的上限,印度人才打破沉默,說:“我們不需要錢?!?/p>
這時,印度人最喜歡微笑著欣賞你失望的表情。在你決定離場之前的一個痛苦的臨界點,印度人會表示一點點憐憫的讓步:“好吧,我本來不想賣的,但是看在你這么有誠意的份上,我可以考慮賣給你?!?/p>
當(dāng)你喜出望外,以為500元可以成交時,印度人會告訴你:“老實說,昨天有人對這個東西出了1000元,可是我沒有賣給他。不過我不是一個貪心的人,而且我喜歡你的真誠,我不指望你出的價錢比他高,但希望你的價錢可以跟他持平。”
印度人擅用人情味做迷霧。最后,他賣這件東西不會收你1000元,而是收你950元,他有本事令你覺得省了50元是他天大的恩賜。其實,他手上的東西可能只值50元。
印度和中東一樣,6000年以來,買賣都在一種叫“巴剎”的舊市場舉行。此處人聲嘈雜,小販的叫賣夾雜著驢子馱貨時的銅鈴聲,還有耍蛇人的笛子音樂。在混亂之中,買家如果是外國人,難免心緒不寧,很想趕快做成買賣后回酒店沖一個熱水澡。但是要記住,在這個節(jié)骨眼上偏偏需要極大的耐性,只要你比印度熱更沒完沒了地啰嗦,他會從心底里尊重你。
印度人很早就從世界各地學(xué)會了使壞的精華,特別是從英國人那里。不過英國人歧視印度人,不是嫌他們臟,而是不忿印度人竟然比自己還要奸詐。印度人的英語很老派,他們從英語中學(xué)會了模棱兩可。印度人跟英國人有許多共同品位:板球、茶藝、牛津和劍橋的精英教育、等級制度以及法律。
印度人喜歡恭維,如果你把甘地置于丘吉爾之上,又指出撒切爾夫人其實是“英國的甘地夫人”,或者肯定尼赫魯是亞洲智商最高的領(lǐng)袖,他會樂不可支。你只需要告訴一個印度人:“世上有了印度,為什么還要有英國?真是既生瑜,何生亮?!彼欢〞笮?,把他14歲如西施般的女兒許配給你。(摘自《洗手間里的主權(quán)》鳳凰出版社 圖/zz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