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磊
【摘要】課堂是“教師教和學生學”的主陣地,如何讓教師在課堂上得心應手,有效促進學生的學習?這是每位教師應不斷深思和探索的.有人不同意“高效課堂”的提法,認為我們該打造的應是“理想課堂”.筆者認為,無論是“高效課堂”還是“理想課堂”,只要是以促進學生掌握知識、生成良好情感和態(tài)度、樹立正確價值觀為目標的課堂,都可以認為是高效且理想的.下面就如何成就理想的高效課堂,筆者談點個人的體會和看法.
【關(guān)鍵詞】思維;語言;反思
一、思維碰撞是高效課堂的核心
教師對知識點的思考應基于兩個方面:一是對知識本身理解的透徹程度,教師將一道自己都不夠思考順暢的題目講給學生聽,很難保證學生能夠順暢起來;二是以學生思維為基點,分析學生掌握這個知識的難易程度,并適時搭建一定的階梯,使之符合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
高明的教師總是善于總結(jié)知識點和教法,并且能夠盡可能地引導學生對知識點進行歸納總結(jié).教師在課堂上應該盡可能地降低姿態(tài),盡量將自己的思維與學生的思維進行有效融合,適時搭建學生思維前進的階梯.
教師要防止自以為是的清高,為了“顯擺自己”而置學生的思維水平于不顧是種極其幼稚的教育行為,應該及時予以自醒和摒棄.要想在課堂上達到良好的思維碰撞,就要在課堂上實現(xiàn)師生、生生之間的有效溝通交流.
課堂師生交流的方式有多種,有很具體的交流,如提問、板書、檢測、指導等;有神情動作的交流,如眼神、手勢、表情等,無論哪種方式都是為了達到教學目標.
課堂的交流不應只包含師生交流,還應包括生生交流.在很多情況下,生生交流的效果遠好于師生交流.生生交流,有利于學生體會彼此學習的深入程度,感知彼此學習上的差距,提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進取心.
生生交流包括一對一的解決問題方式的評價、同桌之間的交流、小組之間的探索等.其中有小組交流還有助于團隊合作意識的提升.在多數(shù)情況下,生生之間的課下交流要比師生之間的交流要多,課堂上的生生交流還有待于教師對課堂氛圍的把控.
理想的高效課堂,就是在教學目標的指引下,進行有效溝通交流、思維碰撞的課堂.
二、精彩語言是高效課堂的潤滑劑
在課堂上,在語言過渡停頓的剎那,同學們所呈現(xiàn)聚精會神的神態(tài),相信教師都感受過.豐富生動、簡練幽默的課堂語言能夠?qū)⒖菰锏膬?nèi)容以生動活潑的形式呈現(xiàn)給學生,大大提升學生的思維集中程度.
那么,課堂語言有哪些方面需要關(guān)注呢?
1.課堂語言的簡練.人人都不會喜歡聽啰哩啰嗦的話語,學生在課堂上同樣不會喜歡,尤其是在不想聽又不得不聽的前提下,學生的學習熱情和積極性就會受挫.簡練的語言能夠很好引導學生去思考,對于問題的思考和表述都有很大的幫助.
2.課堂語言的幽默生動.單一的知識講解,如不能夠適時將精煉的語言生動化,也會給學生帶來枯燥的感覺.課本的語言夠簡練,但若只是按照課本的語言復述問題,就會讓學生覺得知識本身缺乏生機.比如,為了讓學生體會“曲線某一點處的放大”時,可以用“站在籃球上想象腳下的籃球逐漸地放大成了地球”語言來讓學生感受“曲線逐漸逼近直線”.
3.課堂語言的氣勢.教師需要在課堂上尋找屬于自我的教學激情,進而營造出課堂的氣勢,讓學生感受到課堂上的“氣場”,并盡可能地融入進來.
4.課堂語言的轉(zhuǎn)折.課堂語言的過度非常重要,教師應該讓學生感受到知識的“環(huán)環(huán)相扣”、“層層遞近”,而不是些“稀稀疏疏的芝麻”,這要求教師在備課的時候,盡可能地考慮到知識前后的銜接.用恰當?shù)恼Z言進行“起承轉(zhuǎn)合”,保持課堂和知識結(jié)構(gòu)的完整性.
5.課堂語言的停頓.課堂語言的停頓往往能起到“無聲勝有聲”的效果.有學生不認真聽講,可以利用停頓引起他的注意,使之回歸課堂;有知識需要強調(diào),可以利用停頓強化同學們的注意力.停頓再配合聲音的高低,使聲音“抑揚頓挫”,會大大提升課堂語言的魅力,有助于課堂語言的“出神入化”.
三、反思總結(jié)是高效課堂的升華
筆者曾上過《復數(shù)的幾何意義》后,感覺很不好,整個課堂自己基本上都總在講解知識,但又感覺講解得不夠清晰明了.
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種狀況?經(jīng)認真反思總結(jié),覺得原因如下:一是自己備課還不夠充分,由于這節(jié)課的內(nèi)容對于自己來說是個“難講”的課,理應花更多的時間來備,最好預演一遍;對于如何來理解復數(shù)的模的幾何意義這一點,就應該最終給學生一個“基點”,讓學生從這個基點出發(fā),解決問題、發(fā)散思維,而不是告訴學生——可以用“復數(shù)在復數(shù)平面內(nèi)對應點的距離”來理解、也可以先轉(zhuǎn)化為向量來理解、也可以先將復數(shù)設出來后列出相應的方程來理解.二是課堂設計有問題,這節(jié)課是在灌輸知識,缺少引導,學生的個性思維參與度遠遠不夠.比如,對于復數(shù)加減法幾何意義的理解,這本可以是協(xié)助學生回顧向量、將復數(shù)運算與向量運算進行比較的絕好機會,而自己只是一味地向同學們講解有關(guān)內(nèi)容,而不是“拋磚引玉”、讓學生去思考這些知識的聯(lián)系和區(qū)別.三是心態(tài)不好,急于求成,感覺自己很難把握的東西,就想到學生也可能不太容易把握,所以不敢放手讓學生去獨立思考探索,本來這部分內(nèi)容也完全可以讓學生自學,然后通過提問、追問、變式等方式協(xié)助學生加強對知識點的理解,但自己卻沒有選擇這條道路,最大的原因還在于自己不肯放棄“舊章法”.
從這節(jié)課出發(fā),筆者又反思了近期的課堂.發(fā)現(xiàn)近期的課堂教學又回歸了“原點”,逐漸向“一言堂”的模式在靠近,這是很值得警惕.課堂應該還給學生,“學生是主體、教師是主導”.實實在在地圍繞“學生是課堂的主人”,課堂才能呈現(xiàn)出“學生樂學、教師樂教”的理想狀態(tài).
通過如此理論與實踐相結(jié)合,不停地反思總結(jié),才能夠逐漸升華課堂、越來越靠近理想中的高效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