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教育研究培訓院 陳夫義
?
讓網絡見證學生成長(上)
□海南省教育研究培訓院陳夫義
2004年秋季,我省作為四個國家級實驗區(qū)之一,率先啟動普通高中新課程實驗。在實驗準備、謀劃和推進過程中,我們逐步嘗到了應用網絡的甜頭,遇到困難時,首先思考的路徑之一是能否借助網絡予以破解。在教育部基礎教育二司和課程中心的支持和指導下,我省借助網絡破解了諸多的課改難題——
例1:借助網絡實現資源共建共享,破解資源不足的難題。我省利用教育資源服務平臺,一方面引導各學科中心組教師及時上傳與教學同步的教學設計和視頻資源,供一線教師自主選擇;另一方面引導教師充分利用同一資源平臺進行備課。這一做法有效破解了課程資源不足對課程正常開設的制約,在全國率先全面開設通用技術課程,為這門課程在普通高中教育中的地位的牢固確立,做出了我省獨特的貢獻。
例2:借助網絡開展建構式評價,增進學校和師生實施綜合實踐活動的意愿。為了解決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可能面臨的“虛化”問題,我省運用“普通高中綜合實踐活動網站”開展“建構式評價”探索,加強對學校實施這門課程的監(jiān)督和管理。要求各校將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開設計劃、課程實施過程記錄、課程實施成果總結等相關材料上傳到該網站,建立學生電子檔案。專家和教研員定期上網閱覽,對學生的活動計劃、課題方案的合理性進行分析,解答師生在開展綜合實踐活動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并對課程實施過程和結果進行評價,接受各方監(jiān)督,保證了課程評價結果的客觀性和真實性,促進了這門課程的全面開設。
例3:借助網絡開展教師研修,化解了我省專業(yè)支持力量嚴重不足的難題。我們在實踐中探索形成“以校為本、區(qū)域協(xié)作、網絡支持、研訓一體”的教研新模式,特別是借助網絡,率先開啟網絡教研的建網、建模、建隊、建庫工作,充分發(fā)揮博客的助教、助研、助學、助管功能,引導教師自我反思和對話交流,邀請專家提供專業(yè)支持,并使教研與培訓融為一體,協(xié)同研修成為常態(tài)。在高中連續(xù)三年實施了全科全員網絡研修,對科學實施新課程發(fā)揮了十分重要的指導和支持作用,受到教育部的推廣。
這些探索,不僅產生了一批影響廣泛的有價值的教學成果,也為我省全面推進普通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網絡實施,積累了十分豐富的經驗。
綜合素質評價是課程改革的重點,更是改革的難點。為加強對我省中小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研究,確保綜合素質評價工作的科學性和可操作性,我省在實驗準備階段就成立了海南省普通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項目組,組織研發(fā)了具有海南特色的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手冊,每冊記錄兩個學期,每個學生在校期間需要記錄3冊,最后高考報名時每個學生還要提交一份綜合素質評價總表。
在實踐中,原先設計沒有考慮到的問題逐漸暴露出來,集中表現在——
1.紙質手冊,不易保管。部分學校每個年級學生達到上千人,有的學校在校生超過五千人。每個年級三年下來就是1萬多冊,如此大的數量,保管工作是一個難題。
2.紙質手冊,容易磨損。綜合素質評價內容涉及很多方面,記錄過程要在師生之間、師師之間多次傳遞交接,使用不久便出現磨損破爛。
3.過程記錄,周轉困難。大部分學科教師任教多個平行班,有些教師涉及整個年級,到了期中、期末,手冊記錄工作量大,周轉緩慢,工作進度受到影響。
4.過程監(jiān)管,難以到位。紙質手冊,集中收發(fā)不易,周轉登記繁復,過程監(jiān)管很難到位,時而集中時而分散,常有丟失情況發(fā)生。
5.紙質檔案,交流困難。陽光公開更難以做到,造成記錄者和使用者都對評價和記錄的誠信問題持懷疑態(tài)度。
幾年下來,綜合素質評價變成了一個“雞肋”,堅持困難,去之不可。
為深入實施高中新課程,加強普通高中的誠信體系建設,提高學分認定與管理和綜合素質評價記錄的電子化水平,我們決定充分發(fā)揮我省在借助網絡推進課程改革方面的成功經驗和諸多優(yōu)勢,利用現有技術手段,研制和開發(fā)“海南省普通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網絡平臺,把海南教育服務平臺(“好研網”)上的“學生成長”功能做實。
在省教育廳的大力支持下,我們于2006年初啟動了普通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網絡平臺的研制、開發(fā)和實施,經歷了從紙質手冊到單機版電子檔案再到網絡版電子檔案并不斷完善幾個階段,于2010年3月16日正式啟用海南省普通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網絡平臺,2010級(2013屆)高中學生高考報名實現了網絡電子檔案的正常提供。下面簡要介紹網絡版電子檔案的有關情況。
1.檔案內容。網絡版綜合素質評價的內容主要包括“我(學生)的自評”、“同學互評”、“班主任評語”、“課程修習學分”和“綜合實踐活動”等。通過師生協(xié)同,第一至第五學期每學期根據學生本學期的表現形成一份“學期表”(見附1),第六學期則根據前五學期和最后一個學期學生的綜合表現形成“綜合表”,即終結性評價表(見附2)。其中,綜合素質評價檔案綜合表最終接入海南省考試局官網,作為高考報考必備材料,高校還可以通過該表全面深入了解考生除高考(學考)分數外的綜合素質發(fā)展狀況,選錄更適合在本校(本專業(yè))學習和發(fā)展的考生;綜合實踐活動記錄包括研究性學習課題(社會實踐或社區(qū)服務項目)名稱、概述及摘要、指導教師點評、成員及討論、開題報告、過程記錄、總結和結題報告等。
附 1:海南省普通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表(學期表)(2 0至 2 0學年度第 學期)
附 2:海南省普通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表(綜合表)畢業(yè)學校:
擔任學生干部情況班級干部擔任情況校級干部擔任情況:所獲榮譽獲獎名稱 獲獎時間 頒獎單位 獲獎級別由自己選擇最能反映自己特長業(yè)績的獎項 3項;或電腦自動生成三項該生高中期間的最高等級獎。突出表現及自我評價個性化發(fā)展特別推薦推薦教師簽字:學校推薦意見校長簽字:
2.職責分工。
(1)學校管理員職責。
學期初(開學1個月內完成) 學期中 期末(學期結束前三周、后一周內完成)1.為新教師、新生分配賬號2.調整行政班級班主任賬號3.填寫本學期學校課程方案、教學計劃、課程表4.組織教師、學生平臺操作培訓5.提醒、敦促師生在“賬號管理”中的“實名認證”中填寫正確的身份證號1.協(xié)助調整行政班、教學班變動2.隨機指導、處理師生過程性評價工作中的相關問題1.提醒、敦促、檢查課程修習記錄和學分登記情況2.提醒、敦促、檢查綜合素質評價表填寫情況
(2)教師(班主任)職責。
學期初(開學1個月內完成) 學期中 期末(學期結束前三周、后一周內完成)1.新教師、新班主任領取賬號2.根據教學安排、填寫教學班學生名冊(任課教師)3.檢查班級成員、督促學生加入班級(班主任) 1.及時填寫學生模塊修習情況,記錄學分等(任課教師)2.指導研究性學習和社會實踐(社區(qū)服務)活動,填寫相應的指導評價記錄(指導教師)1.認定模塊學分、填寫修習記錄和評語(任課教師)2.研究性學習課題、社會實踐(社區(qū)服務)學分認定(指導教師)3.班主任審核填寫期末綜合素質評價表(班主任)
(3)學生職責。
學期初(開學1個月內完成) 學期中 期末(學期結束前三周、后一周內完成)1.領取賬號,修改密碼2.加入班級,填寫個人信息(新學期規(guī)劃等)1.申報研究性學習課題和社會實踐(社區(qū)服務)項目2.填寫同伴互評3.填寫研究性學習和社會實踐(社區(qū)服務)記錄1.填寫期末綜合素質評價表2.提交研究性學習課題和社會實踐(社區(qū)服務)總結
3.管理監(jiān)控。省、市(縣)教育行政部門要根據工作進度要求,適時查看各學校填報完成情況,做好組織管理和監(jiān)督實施,并按照規(guī)定的時間及時關閉網絡。學校管理員(代表學校)對師生、班主任對學生等都負有督促實施之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