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平姣
元豐三年二月,蘇東坡因“烏臺詩案”被貶來到黃州;元豐六年,蘇東坡寫下了《記承天寺夜游》。這篇84字游記歷來被奉為中國散文中的神品?!吧瘛痹谀??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解讀。在筆者看來,本文用極為簡練的文字抒寫了作者回旋激蕩、曲折多致的內(nèi)心。
文章層次清晰,結(jié)構(gòu)明了。開篇敘事,共 47字,記敘的六要素清楚明白——時間: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地點:承天寺;人物:“我”與張懷民; 事件:夜游承天寺;起因:月色入戶,欣然起行;經(jīng)過:尋張懷民,相與步于中庭。中間寫景,共18字,一句話,連用兩個比喻:“積水空明” “水中藻荇交橫”,不著一“月”字,卻讓讀者看到了一幅竹柏搖曳多姿、澄澈空靈的景色。最后一層19字,是作者在澄澈透明、幽靜肅穆的環(huán)境中生發(fā)的感想。
一篇文章如果僅僅是簡潔明快,有時就免不了寡淡無味,甚至味同嚼蠟。蘇東坡可不這么簡單,84個字被他擺布得如同山間小溪,曲折多致;又似那浩渺洞庭,煙波生色?!队洺刑焖乱褂巍纷屪x者在簡潔明快的背后讀出了作者豐富多變的內(nèi)心世界。
明月是自然界中美的代表,月之美、雅、潔、明往往能激起文人的無限想象,自古以來明月也理所當(dāng)然成為文人筆下歌詠的對象?!霸屡c高人本有期,掛檐低戶映蛾眉”,蘇軾認為文人雅士與月亮有期約,因為他們都是愛月的。而蘇軾對月的感情可不是一般的喜歡,他對月亮近乎迷戀,在《前赤壁賦》《后赤壁賦》《水調(diào)歌頭》等作品中對月都有精彩的描繪,“月出于東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間”“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月有陰晴圓缺”“千里共嬋娟”等名句可謂婦孺皆知。
在《記承天寺夜游》一文中,當(dāng)他看到“月色入戶”時便“欣然起行”,“欣然”二字讓我們感受到作者內(nèi)心難以抑制的興奮;而“念無與為樂者”的“念”又將作者心中的失落透露出來了。是啊,有明月高懸空中,有美妙的月色,卻無人來分享,那是多么讓人遺憾的事!突然,一個名字跳出來:張懷民,一個有著共同遭遇的朋友,作者的內(nèi)心頓時變得亮堂了,“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遂”讓讀者與作者一起燃起了希望。接下來,事情就變得順暢了,“懷民亦未寢”,懷民未寢在意料之中,“亦”字讓我們觸摸到了作者難以言表的驚喜:不愧是好朋友,果然兩人心有靈犀,懷民未寢,也許他在等待自己的邀約呢。于是兩人心滿意足地來到庭院漫步。
庭院景色如何?蘇軾這位寫月高手沒有直接給讀者描繪月色的美麗,而是運用兩個比喻——“積水空明”“藻荇交橫”展現(xiàn)了一幅澄澈空靈的畫面。亦真亦幻的境界讓作者產(chǎn)生了錯覺,感覺此刻仿佛置身于江河之中,身旁滿是藻荇的世界,搖曳的藻荇讓作者有了去抓取的沖動,結(jié)果是什么也沒有,這時蘇軾才如夢初醒:哦,原來不是在水中,所謂的藻荇不過是竹柏的影子而已——“蓋竹柏影也”,“蓋”字巧妙地描摹了作者癡迷陶醉于月色之中的情狀,作者對月的熱愛迷戀之情也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至此,作者內(nèi)心的愉悅之情達到高潮。
夜游至此結(jié)束,但靜謐的夜色很容易勾起人們的遐想、沉思。于是蘇軾很禪意地寫下“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耳”,真是耐人尋味的結(jié)尾?!伴e”字意蘊豐富。在語教版教師用書中是這樣分析的:“此中有自嘲、自矜,也有自解、自慰,多種情感融于其中”“自謂‘閑人反映了他胸懷憤懣又自嘲、自解的心態(tài)”。各類參考資料都認為“閑”中“有賞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閑、自我排遣的達觀、被貶的悲涼” 。
這些看法我不敢茍同。探究蘇軾的內(nèi)心,首先必須立足文本。從敘事寫景透露的信息來看,作者的心情雖有小小的失落,但欣喜、愉悅乃至陶醉充盈心中。我們可以探求蘇軾被貶黃州的心路歷程。被貶的前兩年(元豐三年至元豐四年),牢獄之災(zāi)帶來的身體傷痛和心靈的傷害讓蘇軾思想消沉,頓覺人生如夢,理想破滅。元豐四年至元豐五年,蘇軾開始對人生和社會有深刻的認識和反思,他積極求索,懂得隨遇而安。元豐五年至元豐七年,蘇軾已表現(xiàn)出隨緣曠放的樂觀精神和心意閑適的生活態(tài)度,這正是蘇軾寫作《記承天寺夜游》的時間。
因此我認為“閑”字就是體現(xiàn)了作者的閑淡、欣喜、慶幸,可能有一點遺憾,因為沒有更多的人能欣賞到如此美妙的夜景。這點我們可以從元豐七年蘇軾再遷移汝州時寫的《浣溪沙》得到佐證:“細雨斜風(fēng)作曉寒,淡煙疏柳媚晴灘。入淮清洛漸漫漫,雪沫乳花浮午盞。蓼茸蒿筍試春盤,人間有味是清歡。”好一個“人間有味是清歡”, 何謂“清歡”?遠離官場,忘卻名利,走進山林,游山玩水,感受農(nóng)家素樸的清茶淡飯生活,這就是“清歡”。蘇軾喜歡這種清歡,享受這種清歡,他不會在美麗的月色中突然想到什么貶謫的悲涼,想到什么失去,更不會“胸懷憤懣”。
縱觀全文,84字的文章沒有悲傷,沒有抱怨,沒有一蹶不振,我們領(lǐng)略到的是作者內(nèi)心的興奮、遺憾、驚喜、滿足、從容、陶醉、閑適、慶幸。我們應(yīng)該感謝蘇軾,感謝他帶給我們?nèi)绱素S富的體驗。
參考文獻:
[1]許兆真.隨物賦形 信筆抒意——蘇軾《記承天寺夜游》賞析[J].中學(xué)語文園地(初中版),2000,(10).
[2]語文出版社教材研究中心.義務(wù)教育課程標(biāo)準(zhǔn)試驗教科書語文八年級(上)教師用書[M].北京:語文出版社,2010.
(作者單位:湖南省綏寧縣實驗中學(xu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