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樹萍
在實際教學中,利用模型進行教學可以將要求掌握的知識點整理成圖片或表格,讓學生對整個知識結構有一個更直觀的認識;通過建立對比模型解決同一類型的浮力問題,使學生在對比中降低解題的難度,實現(xiàn)更高效的學習。
新課程改革要求教師堅持以提升學生自我對所學知識點的歸納總結能力,能運用所學的知識靈活解決各種實際問題的能力,試題的解決過程中要求考生具有更強的分析、歸納總結和應用能力。那么在浮力復習過程中,我們怎樣利用模型對所學的知識進行歸納?怎樣對眾多浮力問題的解題方法給予總結?怎樣學為已用,利用已知的的方法來尋找問題的突破口,解決新一類的問題。
一、利用圖片或表格總結浮力的相關知識
在復習浮力的相關知識點時,對物體沉浮時的受力分析是相當重要的,因此要讓學生自己歸納不同情況下的受力分析及對應求解浮力的方法。在具體教學過程中可以從一個雞蛋在不同液體中的沉浮是不一樣的(如右圖)來引導學生來構建相應浮力知識點模型:
圖片模型:
表格模型:
利用上述知識點模型可以清楚的再現(xiàn)不同物體在同一種液體中的沉浮狀態(tài)或同種物體在不同液體中的沉浮的狀態(tài),并依據(jù)不同的狀況選擇合理的方法進行計算,這種以表格(或圖片)模型的形式總結知識要點可以使知識點突出、重點明確,選擇方便,做題簡單。
二、建立對比模型解決相似題目
浮力大小的判斷或計算時方法的選擇非常重要,利用學生熟悉的實物模型可以對同一類的浮力題目加以簡化,使解題的難度降低從而達到更有效的學習。
模型(如圖一):同一個雞蛋在兩種不同液體中的情況,讓學生分析該用什么方法判斷浮力的大小。根據(jù)所整理的知識樹模型由于雞蛋都處于漂浮狀態(tài)且處于不同液體中,學生容易想到利用狀態(tài)分析法:漂浮時浮力等于重力,兩個雞蛋重力的大小一樣,所受浮力也一樣大。那么是否可以把它當作一種模型來解決某一物體在不同液體中所受浮力情況的分析呢?比如密度計在測量液體密體時因為都處于漂浮狀態(tài),根據(jù)狀態(tài)分析法,浮力的大小都等于其重力。同理學生也可以把圖一當作解答下面這種常見問題的模型,以避免阿基米德原理帶來的影響。
一艘輪船從長江駛入東海,下列關于輪船在長江與東海里所受的浮力正確的是( )
A.由于海水的密度大,所以輪船在海洋里受到的浮力大
B.由于輪船始終浮在水面上,所以它受到的浮力不變
C.由于輪船排開海水的體積小,所以它在海洋里受到的浮力小
D.由于輪船排開海水的體積大,所以它在海洋里受到的浮力大
總之,不同的模型解決了物體在不同狀況下所受浮力的大小。抓住一種模型的特點,舉一反三,可以分析不同狀態(tài)下浮力的大小。即物體漂浮(懸?。r,浮力等于重力,依據(jù)重力的關系判斷浮力的關系。浸在液體中的浮力大小都可以用阿基米德原理來求得。
三、自創(chuàng)模型,提升自我解題能力
浮力的計算題型千變萬化,種類繁多,如果在分析題目的基礎上能合理選擇模型,也就使浮力的計算變得輕松簡單了。如果不行就自創(chuàng)模型(模型變形),來解決實際問題。
如:我國沉船打撈人員需要在海面下作業(yè),當他下潛的過程中,關于潛水員所受浮力和壓強的說法正確的是
A.浮力變大,壓強變大
B.浮力變大,壓強變小
C.浮力不變,壓強變大
D.浮力不變,壓強不變
由于在同一種液體中根據(jù)阿基米德原理排開液體的體積相同,所以浮力相同。類似的還有潛水艇,在浮力不變的情況下可以通過加水增加自身的質量實現(xiàn)下沉,也可以通過排水減小自身的質量實現(xiàn)上浮。
以模型為手段的復習方法是一種新穎的教學模式,但是它能夠活躍課堂氣氛,調動復習過程中學生參與的積極性,更能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思維能力。任何模型的創(chuàng)建和使用都需要學生對基礎知識有一個較好的把握,在不斷的練習和使用對常見模型進行鞏固,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