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會騏
信息技術課程重點在于教育學生信息技術知識,掌握現(xiàn)代信息技術要領,培養(yǎng)信息技術操作能力,讓學生在文化課學習的過程中適應社會信息技術的發(fā)展,養(yǎng)成良好的信息技術實踐能力,用信息技術的手段武裝自己,支持自己多方面學習,為以后學生的全面成長打下堅實基礎,培育學生全面發(fā)展。
一、運用新課程理念,促使學生產生主動學習意識
從心理學角度來看,人只有對事物充滿了興趣,才會愿意付出,愿意學習,主動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從而獲得事物的最終本質。信息技術教學同樣如此,怎樣引導學生對于信息技術課程興趣心至關重要。實際教學過程發(fā)現(xiàn),在信息技術教學中,總是存在個別學生極少接觸過計算機甚至是從未接觸過計算機的情況,這也導致了這些學生對于信息技術的知識完全不了解。實際課堂操作中不知道如何依照老師安排進行操作,這也不可避免地出現(xiàn)很多可笑問題,在這個時候,老師就更不應該責備學生,老師應當認真對待學生遇到的每一個不解問題,逐一進行幫助解答,輔導學生信息技術基礎知識,平等對待每一名學生,在激勵和贊揚中幫助學生建立學習趣味性,強化學生的學習信心。
二、針對學生學習實際,調整信息教學內容
我們發(fā)現(xiàn),學生在相關課程學習中突顯的學習層次差距較大,主要是因為課程開始階段的學生理解能力、實踐能力不同而引起的,我們可以進行相應的輔導幫助,經(jīng)過長時間的磨煉,所有的學生都可以完成信息技術課程要求的責任目標。然而因為信息技術課程固有性特點以及學生學習層次不同,在差異化對待的基礎上實現(xiàn)當下班級人數(shù)眾多、教學配套設備不全還要兼顧教學質量要求很有難度,因為學校常常不能給予該門課程老師相應的培訓,教學壓力可想而知。因此要針對學生學習實際,調整信息技術教學內容。因為教學條件的不盡相同,學生知識層次的不一致,可能信息技術教程中過多講述的知識點實際操作簡單明了,由此一來,這就更高標準的要求了老師的課程教學規(guī)劃。老師應當正確認識學生的學習層次、信息技術知識掌握程度、上機實踐操作能力,依照不同教育對象實施差別化教育方法,因人而異,因地制宜,科學實施信息技術教學規(guī)劃。
三、打破傳統(tǒng)單一的評價模式,運用科學合理的評價方式
評價的含義即依照定量的標準方法,實施教學質量全面估量分析,結合實際教學成效實施學生綜合價值評定?;谠u價能夠很好地幫助學生了解自己課程學習程度,是否進步,幫助學生形成成績感,強化課程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習自信心。良好的評價能夠鼓勵學生以及老師更好地實施課程任務目標,發(fā)揮有效激勵的作用。
但是在實際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學生由于多數(shù)時間是在電腦上進行學習,未能得到很好的評價,更甚至沒有評價,時間一長,學生積極性喪失。中學信息技術考試是在初中二年級的時候進行,學生經(jīng)過兩年的時間進行學習,時間短,任務重,所有老師都會嚴厲要求學生認真完成課程任務要求,學生同樣認真對待信息技術課程知識掌握。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必須掌握較多的信息技術知識,因此教師和學生之間要形成新的學習活力,進行相應的評價,從而有效促進學習能力的提高。由此,我們應當成立科學的信息技術課程評價機制,讓老師和學生真正認識信息技術知識學有可用。在有效評價機制的幫助下,激發(fā)學生的學習進取心。
總之,信息技術老師應當建立新觀念、新思想,創(chuàng)新信息技術教育環(huán)境,轉變信息技術枯燥課堂氛圍,變枯燥為生動。培養(yǎng)學生熱愛學習信息技術知識,讓學生真正理解信息技術課程的重要性,培養(yǎng)正確的價值觀。同時,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造力,鼓勵學生將知識應用于實踐,在實踐中檢驗知識的真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