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一瑩 (鄒城市文物局 273500)
?
淺談基層文物保護的現狀及對策
劉一瑩(鄒城市文物局273500)
摘要:文物是人們在社會活動中遺留下來的具有科學、藝術和歷史價值的遺跡和遺物,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歷史發(fā)展的見證,是廣大人民群眾集體智慧的結晶。它不僅蘊涵著豐富歷史藝術、科學價值,而且它還具有不可再生性,從而文物保護工作顯得彌足珍貴。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文物保護工作面臨著很多重大問題,加強對國家文物保護工作成為刻不容緩首要工作,而保護文物的工作應從基層做起?;鶎游奈镔Y源有效地保護和利用,是我們每一個公民義不容辭的責任。
關鍵詞:基層;文物保護;對策
我國是一個有著五千年悠久歷史的東方大國,勤勞智慧的中華民族創(chuàng)造了歷史上世界著名的文物,但由于歷史的種種緣故,一些文物已經不幸流失國外,一些文物還有我們去待挖掘和開發(fā),還有一些文物可能會伴隨著現代化建筑的樹立,難以修復。例如:舉世聞名的十二生肖銅獸首,又名圓明園十二生肖銅獸首和圓明園十二生肖人身獸首銅像。原為清乾隆年間的紅銅鑄像,是圓明園海晏堂外的噴泉的一部分。1860年英法等八國聯軍侵略中國,炮制了震驚中外的火燒圓明園,十二生肖銅獸首銅像從那時候開始已流失海外,可現在僅有少量被收回,因此它已經成為圓明園海外流失文物的重要象征。
我國各各范疇都沉淀著中華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蘊,遺產遍布了各大都市,豐碩的遺跡和遺物資源構成了我國最為牢固的根基。伴隨改革的發(fā)展,文物的保護措施也應與時俱進,在社會的發(fā)展同時,文物應該更好被我們保護起來。而基層文物的保護工作顯得至關重要,它的成效可能將直接影響到我國社會主義文物事業(yè)的發(fā)展。
1.對基層文物保護工作的意識不足
因為我國文物遺址發(fā)布不均,遺跡和遺物分散于民間或不同區(qū)域,地理環(huán)境影響著傳統(tǒng)文化所產生的效應。人們對文物的歷史價值和它對社會的經濟價值的了解不盡相同,再加上各個單位宣傳措施不當,力度不足,導致了阻礙文物保護的現象時有發(fā)生,甚至時常會出現一些違法違紀行為,這對文物保護工作造成極大的負面影響,加之人們理論知識和思想觀念上的存在差異,從而使得文物的保護工作顯得困難重重。
2.基層文物的保護措施存在一些問題
基層的文物保護措施隱藏著很多的弊端,這些問題固然不能直接破壞文物,可是它會對文物的保護產生很大的影響?;鶎游奈锏谋Wo措施并沒有對文物進行周全的保護,比方說,我國著名的文物風景區(qū)云岡石窟為中國規(guī)模最大的古代石窟群之一。2007年5月8日被國家旅游局評為首批國家5A級旅游景區(qū),在這一石窟群區(qū)中涵蓋很多國家一級保護文物,可是在實際中,雖然作為國內這么出名的旅游景點,相關部門保護力度理應會大一些,可很多旅客還是會想方設法去撫摩文物或亂寫亂畫,等等,進而對文物造成了嚴重的損壞,甚至出現了文物損壞的程度嚴重到了無法復原的地步。文物的保護措施如同擺設,根本就沒有起到文物保護護的作用。
3.文物保護與旅游業(yè)的矛盾
總所周知,文物作為重要的旅游資源,各個景點的旅游收入雖然能給文物保護工作提供一定的經濟支持,有利于文物的保護工作的實施,兩者相得益彰,可同時它也給文物保護產生了不利的影響,個別旅游部門在經濟利益的驅使下,以發(fā)展經濟為幌子,根本不顧及文物的保護工作,在文物景區(qū)內大搞不可持續(xù)發(fā)展的超范圍開發(fā),造成了嚴重的文物毀壞,而每件文物都具有其特定的環(huán)境、時代背景以及時空特征,它是一種不可再生的資源,所以破壞文物而付出的代價是不可以用金錢來衡量的。
4.文物保護的法律法規(guī)尚不健全且文物部門建制低,執(zhí)法力度單薄
目前,國內對于文物的保護工作沒有一套合理而權威的法律法規(guī)可以適用,僅可見諸于種種不同法律法規(guī)及通知規(guī)定當中,且一旦出現問題存在數頭管理的尷尬,從而出現權責不明無人問津的地帶。如文物保護工作《文物保護法》中明確由國家文物行政主管部門負責,而《環(huán)境保護法自然保護區(qū)條例》卻明確由環(huán)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負責,還有《城市規(guī)劃法》則明確由國家城市規(guī)劃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可是《文物保護工程管理辦法》又明確由國家文化行政主管部門負責等。在國內,縣級文物部門附屬于當地文化局,但大部分屬于股級單位,從而不便于文物保護工作的開展。雖然文物部門是全權管理全縣范圍內的文物保護工作,但由于建制低,不得不依賴當地鄉(xiāng)鎮(zhèn)政府的協(xié)助執(zhí)法,有時它們提出的一些文物保護的措施根本得不到有關部門得重視,甚至不予理睬。
1.正確處理好文物保護與發(fā)展旅游業(yè)的關系
首先,我們要在努力保持文物現狀的大背景下,合理開發(fā)地文物資源,盡量做到文物保護和旅游開發(fā)的完美結合。其次,應該更好地發(fā)掘文物的歷史價值、文化價值,將互補聯系的分散文物旅游點完美地結合在一起,從而形成資優(yōu)化配置,既能吸引更多旅客,又有利于提高景區(qū)旅游收入,最終做到文物保護與旅游業(yè)發(fā)展的有機結合。再次,旅游業(yè)的蓬勃能在很大程度上解決文物保護支出不足的困境。既然遺跡和遺物可以給旅游景點帶來經濟利益,那么相反旅游景點也拿出其中一部分收益致力于文物的保護工作,這樣才能形成一個良性的循環(huán)。
2.建立權威的文物保護法律法規(guī)體系
首先各級部門應該認識到文物保護工作重要性,從思想上重視文物保護的工作,深入持久地加大國家《文物保護法》的宣傳力度,從而提高人民對文物保護工作重要性和緊迫性的認識,出臺可操做性強的法律法規(guī)和措施,形成一個以國家法律為主體,以地方法規(guī)為輔助的法律法規(guī)體系。其次,加強文物執(zhí)法人才隊伍建設。文物執(zhí)法工作任重道遠,我們要建成一支聯合執(zhí)法隊伍,涵蓋文化、工商、公安、土地、森林等多個相關部門,通過切實有效地宣傳和教育,從而破壞文物的行為得到有效地制止和嚴厲的懲處。
總之,文物保護工作是一項浩大而極具挑戰(zhàn)性的工程,需要全社會的參與和全民意識的提高,我們要以“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強管理”方針為指導,建立健全和完善文物保護管理的體制及規(guī)章制度,在確保文物安全的基礎上,不斷發(fā)展旅游事業(yè),不斷改進文物保護措施,進一步加大文物保護法律法規(guī)的宣傳,處理好文物保護與發(fā)展經濟的關系。雖然我們面臨著很多的問題,但只要通過文物保護者和全體公民的共同參與和不懈努力,我國的文物保護工作一定會呈現出一個嶄新的面貌。
參考文獻:
[1]楊忠盛.當前基層又物安全保護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防控對策[J].神州,2013(5).
[2]董薇.當前基層又物保護工作現狀及對策探析[J].黑龍江史志,2014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