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論馬一浮的“詩史”精神

      2016-07-13 01:54:53云南大學文學院昆明650091
      名作欣賞 2016年18期
      關鍵詞:馬一浮詩史秋瑾

      ⊙劉 煒[云南大學文學院,昆明 650091]

      ?

      論馬一浮的“詩史”精神

      ⊙劉煒[云南大學文學院,昆明650091]

      摘要:作為20世紀的重要詩人,馬一浮繼承杜甫以來的“詩史”傳統(tǒng),以詩述史,不論是古體長篇,還是近體短章,都對20世紀中國的重大歷史事件做了詳細記錄與深刻思考,從而成為20世紀最重要的“詩史”作家。

      關鍵詞:馬一浮詩史杜甫

      1911年辛亥革命前后,馬一浮敘寫過諸多反映當時重大歷史事件的詩作,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對秋瑾事件的記錄與反思。1907年,光復會成員徐錫麟在安徽安慶槍殺安徽巡撫恩銘,這就是震驚一時的安慶起義。徐錫麟原以浙江紹興大通學堂為活動中心,后大通學堂交由秋瑾主持。所以徐錫麟起義失敗后,秋瑾受到牽連,被清廷逮捕殺害。秋瑾被殺,在全國引起很大震動,也激起馬一浮這位紹興同鄉(xiāng)的強烈憤慨。馬一浮相繼作詩三題四首,對這一重大歷史事件做了詳細記錄和深刻反思,堪稱一代“詩史”。

      其一題為《鑒湖女俠行》,詩前有長序,今詩佚序存,序曰:

      山陰女子秋瑾,才辯有奇氣。既嫁,居京師,憤時撓黷,嘆曰:“人言女子勿豫國事,今國中男子直棄其國,吾曹安能婑媠處閨闥事亡國之虜乎?”遂去,之日本,喋血海上,思結天下奇士,與謀倡大義,誅國賊。唏噓奮發(fā),奔走汔數載,卒無所集。會徐錫麟殺皖撫,國內震動。瑾方在鄉(xiāng)里,或告瑾錫麟黨也,且叛。官吏遽捕殺瑾,時人莫不惜之。予生不識瑾,從其死后,得瑾所為歌詩誦之,隱然有亡國之痛。又瞻瑾畫像,施高髻為日本妝,廣褒約腰,曳縑裳,革鞾,蒙冪離,佩倭刀長竟二尺,神姿皎皎若霜雪。桐城女子吳芝瑛述瑾遺事,言瑾好蓄劍,能舞。又客言,瑾嘗襲男子服,騎怒馬,郊外槍射飛鳥,應彈落。心奇之。嘅盈國皆丈夫而執(zhí)婢妾之行,若瑾抗志虜庭,誓滅國賊,殺其身不悔,此其風節(jié)豈脆士所及乎!古者,國之女子以貞節(jié)殉所歡,猶群以為難,若夫死國事,蓋未有也。瑾死,足變國俗。以瑾自稱鑒湖女俠,作詩哀之,號《鑒湖女俠行》。

      序文先寫秋瑾憤時撓黷東渡日本投身革命事敗被殺的革命經歷,次寫自己誦其歌詩瞻其畫像聞其遺事之追懷欽慕,最后感慨秋瑾之革命精神為古之女子所未有,亦今之男子所不及,足以樹新風而變國俗。此詩雖佚,但從詩題可以推斷,當為七言歌行,而詩中所寫則應與序文大致相同。

      其二題為《悲秋四十韻》:

      含涕辭歡侶,甘心赴國仇。湛身原妾志,為虜是郎羞。松柏西陵怨,燕支朔地愁。懷人猶望歲,羈旅早驚秋。

      絕島窮年思,清江萬里舟。櫻花迷上野,芳草遍瀛洲。暮雨遲歸夢,春風獨倚樓。凝顰翻梵葉,帶笑佩吳鉤。

      步擁青綾障,門停白玉騶。褰裙追海月,舞劍對靈湫。錦字云中訊,胡笳塞上謳。鞮芬馀繡罽,鉛淚在香鞲。

      永夜何時旦,佳兵日未休。傾城悲女禍,恤緯切嫠憂。郁郁求龍種,申申詈犬酋。經過多俠少,感憤起同仇。

      在野思嘗膽,中朝苦贅疣。檄書時裂帛,侍從或兜鍪。寶肆捐珠匣,蕓房掩翠幬。釵鈿閑不御,粉黛黯誰收。

      揲草雙蛾斂,鳴弦十指柔。凌波無可語,轉袖待回眸。謠諑盈當路,艱難恃半籌。履霜寧報戚,多露敢逢尤。

      世事浮云變,年華似水流。南山羅正設,東海石仍投。痛絕黃門獄,冤沉北市囚。豈知讒士口,竟斷美人頭。

      終古軒亭恨,崇朝皖郡謀??蓱z殉虎穴,猶得首狐丘。太息三仁遠,誰為二子儔。魯衰賢漆女,秦帝愧留侯。遺憾逃文字,馀生戴髑髏。漫空飛毒蠱,白日叫鵂鹠。雨血天應泣,流沙地轉遒。起憤明大道,頓轡望長楸。隱霧來玄豹,神飆動赤虬。素車誰慟哭,青塚獨行游。斯事成千載,何人問九幽。招魂慚后死,無復恫宗周。

      此詩為五言排律,共四十韻,四百字,約為四層。前十韻為第一層,敘秋瑾為赴國仇,決然東渡,留學日本;下接十二韻為第二層,敘秋瑾感時憂國,投身革命,聯(lián)絡會黨;下接十韻為第三層,敘秋瑾不避艱險,策動起義,事敗被殺;末八韻為第四層,敘秋瑾之死,驚天動地,感召后來。全詩氣魄宏大,結構謹嚴,古今罕有。錢仲聯(lián)先生稱其“筆力遒勁,字正腔圓”,“為悼秋瑾詩中之魁”。⑤

      其三四兩首題為《秋瑾墓下作》,詩后有附記:

      誰教碧血污凝脂,繡帶緹衣事可疑。慚愧江湖游俠侶,爭憐報國是蛾眉。

      詔獄曾聞系范滂,市門今見葬吳章。孤墳三尺西泠路,更有何人解斷腸。

      范滂坐系黃門獄,嘆曰:“身死之日,愿埋頭于首陽山側。上不負皇天,下不愧夷齊?!辫m婦人,才不及滂,死可無愧。吳章為王莽磔尸東市門,門人懼罪,更名他師,云敞獨自劾為吳章弟子,收抱章尸歸棺殮葬。嘉興徐寄塵、桐城吳芝瑛,能哀瑾死,為營尺土。求之今日,上為難得之行矣。

      兩詩俱為七言絕句,前一首抒寫秋瑾蛾眉報國,其革命同志應慚愧不及,后一首抒寫秋瑾為國赴死,其華夏同胞卻反應冷漠;前一首稱贊秋瑾作為女性革命家之偉大,后一首感嘆秋瑾作為革命先行者之孤獨。

      馬一浮的這組詩歌,不僅敘寫了秋瑾革命斗爭的光輝事跡,還記述了國人茍安偷生的怯懦行徑;既有對秋瑾革命精神的敬仰之情,又有對國人奴隸性格的憤慨之意;從中不僅可以見出馬一浮的革命傾向,還可以見出馬一浮的國民性反思。在20世紀中國詩歌史上,還沒有哪個詩人對秋瑾事件的記錄與反思,達到馬一浮這組詩歌所具有的高度與深度。因而可以說,馬一浮這組詩歌是20世紀中國詩歌史上關于秋瑾事件最重要的“詩史”巨作。

      1937年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淞滬會戰(zhàn)后,上海淪陷,日寇進逼杭州,馬一浮避兵至浙江桐廬、開化,后又隨浙江大學輾轉江西泰和、廣西宜山,1939年赴四川樂山創(chuàng)辦復性書院,1946年隨復性書院遷回杭州。馬一浮在抗日戰(zhàn)爭時期的漂泊西南,與杜甫在安史之亂時期的流離隴蜀,頗為相似,因而馬一浮像杜甫一樣,所見所感,畢陳于詩,寫下諸多堪稱“詩史”的詩歌作品。

      《革言》(1938年)

      革言貴有孚,文德宜遠柔。師貞在容民,干羽來歌謳。

      奈何棄忠信,夷夏同一流。圣智并思盜,力戰(zhàn)貪共球。

      亂國務兼攻,接壤皆寇仇。佳兵焉得已,各各相爾矛。

      秦帝魯連恥,宋亡墨翟愁。操刀一以割,所遇無全牛。

      朝矜虎豹變,夕嘆麋鹿游。滅國五十二,大惡書《春秋》。

      矢人爾何心,民命賤蚍蜉。艨艟蔽江海,輕若坳堂舟。

      沖輣疾飆馳,鐵騎盈山陬。飛鳶挾巨石,見卵紛下投。

      四衢絕人行,白日成九幽。野烏啄殘尸,狐貍上高樓。

      長鯨制螻蟻,濡需安豬婁。略地豈不廣,雨散將難收。

      舉足困蒺藜,引手扼嚨喉。傷哉橫目民,瞑眩未有瘳。

      宛轉就菹醢,咨嗟仰廟謀。秉旄信才杰,左次誰能訧。

      夸父有棄杖,王良竟摧辀。驚風掃枯籜,置國如傳郵。

      岐山走亶父,豳館思公劉。所嗟井邑弊,何以安瘡疣?

      怒蛙雖可式,我武唯鉏櫌。高視齊得喪,渙汗申嘉猷。

      重玄非世諦,誓誥殊俳優(yōu)。存亡一語判,龜筮安庸諏。

      驅士如驅羊,心惻壑與溝。真宰胡可罪,汝命實不猶。

      奠國有至計,不與三五侔。糜軀義無悔,安用空名酬。

      國仇諒可塞,土宇亦可修。我疆與我理,愆責委干糇。

      杼軸不自供,巖穴已畢搜。鑿山亟通道,裹糧足來麰。

      政成孰敢侮,無乃闕綢繆。人言實誑汝,充耳失前籌。

      所以有虞圣,惡佞誅驩兜。盜跖踞山陽,于今號西歐。

      睥睨雄鬼方,鞭撻逮諸侯。蠢彼卉服種,汰然傲旃裘。

      東西欲爭帝,抱火益薪槱。闔戶將自焚,冥行不知休。

      陵暴勢有盡,神器不可求。俗情闇消長,物理別熏蕕。

      眾狙逞喜怒,異論徒啁啾。但秉軒皇心,汔可禽蚩尤。

      玄圣制六藝,大禹分九州。子孫承血脈,服此良田疇。

      體信揚天聲,吐辭盡琳璆。群生脫桎梏,恭己垂冕旒。

      禮樂正萬邦,庶物皆油油。童稚戲俎豆,峨冠在兜鍪。

      祥刑措不用,直道人共由。洗兵罷征討,唯以事春蒐。

      斯言渺河漢,予罪或山丘。生滅眼底翳,成壞海中漚。

      未來倏如云,誰與刮雙眸。山徑蹲熊羆,夜樹叫鵂鹠。

      擊蒙利御寇,闚觀亦可羞。往蹇有來碩,亨困復何憂。

      馬一浮說:“《革言》卻是變雅,可當‘詩史’,不為茍作?!雹捱@是馬一浮唯一一首自稱“詩史”的作品,可見其重要。此詩為長篇五古,共一百二十八句,六百四十字,約分六層。第一層為起首二十句,敘寫當今各國攻占不已,如同春秋亂世;第二層為下接三十二句,敘寫日寇侵略慘無人道,中國人民遭受深重災難;第三層為下接三十句,敘寫政府宣揚國仇鼓動戰(zhàn)爭,實為不智之舉;第四層為下接十八句,敘寫東西列強爭霸,終將玩火自焚;第五層為下接十八句,敘寫中華民族應以傳統(tǒng)禮樂為立國之本,罷除征討攻伐;第六層為最后十句,敘寫戰(zhàn)爭如同世間萬象,旋生旋滅,不必困苦憂慮。這首詩歌將日寇侵華這一具體的歷史事件放置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這一廣闊的歷史背景之中,詳細敘述,深刻思考,批判戰(zhàn)爭侵略,期盼禮樂和平,既是對中國命運的重大關切,也是對世界命運的重大關切,不僅是一篇“抗戰(zhàn)詩史”,也是一篇“二戰(zhàn)詩史”。所以謝無量在他為馬一浮所作的《避寇集序》中說:“若夫《革言》諸篇,《草堂》諸什,其義之所備,直當及于齊州殊俗,非僅中土而已?!雹呷姎舛然趾?,魄力深厚,規(guī)模宏大,格律謹嚴,堪比杜甫《北征》,允為馬一浮“詩史”之代表作。

      《千人針》(1943年)

      游子征衣慈母線,此是太平桑下戀。島夷卉服亦人情,何故云鬟偏教戰(zhàn)。街頭日日聞點兵,子弟家家盡遠征。傾城歡送皇軍出,夾道狂呼萬歲聲。眾里抽針奉巾帨,不敢人前輕掩袂。一帨千人下一針,施與征夫作蘭佩。大神并賜護身符,應有勛名答彼姝。比戶紅顏能愛國,軍前壯士喜捐軀。拔刀自詡男兒勇,海陸空軍皆貴寵。白足長憐鹿女癡,文身只是蝦夷種。徐福乘舟去不回,至今人愛說蓬萊。豈知富士山頭雪,終化昆明池底灰。八纮一宇言語好,到處殺人如刈草。蛇吞象骨恐難消,火入松心還自燎。蓽路戎車勢無兩,水碧金膏看在掌。明年《薤露》泣荒原,一例桃根隨畫槳。千人針變萬人坑,尺布何能召五丁。羅什當筵食蒺刺,佛圖隔陣訝風鈴。四海爭傳新秩序,河間織女停機杼。秦都閭左已空閨,夏后中興無半旅。君不見,櫻花上野少人看,銀座歌聲夜向闌。板屋沉沉嫠婦嘆,朱旗猶夢定三韓。

      “千人針”是日本軍國主義時期的一項重要習俗,起源于20世紀初期的日俄戰(zhàn)爭,至侵華戰(zhàn)爭時期達至頂峰。日本士兵出征之前,家中女性會奉送一條腰帶或頭巾,這條腰帶或頭巾必須是由一千名陌生女性每人一針縫制而成,所以稱之為“千人針”。據說“千人針”可以保佑出征的士兵旗開得勝,平安歸來,所以出征之前,日本女性往往都要趕制“千人針”。她們通常會到神社、火車站、街頭巷尾等人多處“乞針”,而任何一名被“乞針”的女性必須慷慨配合,否則便會被視為不敬不忠。這首詩歌就是對這一習俗的記錄與批判。全詩約分兩層,第一層為前二十句,敘寫日本婦女在軍國主義的蠱惑之下,瘋狂制作“千人針”,熱衷戰(zhàn)爭,鼓動侵略;第二層為后二十四句,敘寫日本軍國主義給中華民族帶來深重災難,同時也必將引火自焚,自我毀滅,日本婦女也必將為其瘋狂的行為付出代價,承擔“嫠婦”“空閨”的悲慘命運。全詩為七言古體,語言通俗,敘述流利,意象華美,頗具元白之風。

      像《革言》和《千人針》這兩首詩歌一樣,以長篇五古、七古的形式敘述抗戰(zhàn)史實的詩歌,還有《將避兵桐廬留別杭州諸友》(1937年)、《郊居述懷兼答諸友見問》(1937年)、《廣州灣》(1943年)等。除此之外,還有諸多以短篇律絕的形式反映抗戰(zhàn)史實的詩歌,如下面兩首:

      即事(1941年)

      鈴鐸傳胡語,兒童學楚歌。崎嶇百戰(zhàn)地,羈旅一身多。

      巴峽聽猿臥,衡陽無雁過。遙看今夜月,愁殺洞庭波。

      晚望(1941年)

      江上風帆送夕暉,閑云須散客須歸。

      鄰翁沽酒兒童喜,聞道長沙已解圍。

      馬一浮說:“《晚望》為《即事》一首作結?!雹鄡墒自姼杷鶎懙亩际?941年的第二次長沙會戰(zhàn),第一首寫長沙告急,第二首寫長沙解圍。兩首詩歌主要是抒發(fā)戰(zhàn)爭所引發(fā)的“愁”與“喜”的感慨,而非直接描述戰(zhàn)爭本身,但對戰(zhàn)爭史實仍有所反映,表現出一定的“詩史”精神。

      1949年新中國成立后,經歷了一系列重大的歷史事件,對外有抗美援朝戰(zhàn)爭、中印邊界戰(zhàn)爭、抗美援越戰(zhàn)爭等,對內有反右、大躍進、文革等。對于這些歷史事件,馬一浮給予了高度關注,并寫入他的詩歌之中,其中尤以對大躍進的記錄與批判最為集中和深入。

      從1955年開始,當時的經濟工作中逐漸出現冒進的思想傾向,至1958年終于發(fā)展成為轟轟烈烈的大躍進運動,并一直延續(xù)至60年代初期。針對這場狂歡式的人民運動,馬一浮始終保持清醒的頭腦,冷靜觀察,并對之作了非常嚴厲的批判,列舉數首詩歌如下:

      再次賀敏生韻(1956年)

      浮生日日送斜陽,寒暑還同道路長。

      舉世形勞皆墨翟,豐年尸祝有庚桑。

      飄風忽似蚊蝱過,好句如熏戒定香。

      已絕將迎無內外,不因心所累心王。

      寄懷嗇庵(1958年)

      天上星辰不計年,人間榆柳又新煙。

      知能縱使窮諸有,耕鑿無過返自然。

      去日已隨飛鳥逝,附書欲問白云邊。

      千巖萬壑平生舊,最憶山陰雪夜船。

      遣暑戲作五首之二(1958年)

      心怵形勞世少安,寄書慎莫勸加餐。

      邦家未就消亡日,樂土還應讓涅盤。

      遣暑戲作五首之四(1958年)

      穴處巢居并不宜,耕田鑿井亦無辭。

      只愁禹墨形勞極,未抵陰符十倍師。

      擬古(1959年)

      是身如浮云,六合一墟墓。人靈謂有生,妄想暫流注。

      長年憂粒食,況乃腥膻慕。萬物信芻狗,秕糠任陶鑄。

      火宅肆安居,捷徑唯窘步。宰物者誰子,曰予有制度。

      吁謨豈不遠,渙汗出喜怒。利析秋豪端,喬岳藐弗顧。

      矜名亦何得,窮劫莫能寤。力追夸父日,終墮蚩尤霧。

      勞勞昏晝間,孰辨玄與素。逝將學無為,浩哥謝行路。

      自題詩后(1960年)

      每遇山川多感喟,非因疾病好呻吟。

      林棲云臥平生習,陰慘陽舒道路心。

      禹墨勞形終有盡,蚊蝱過眼不相侵。

      無言言與無聲樂,或是寥寥太古音。

      驚蟄雷雨后作(1960年)

      雷雨洊雷動已盈,春郊群卉見勾萌。

      羲和歷序知誰運,禹墨形勞為有生。

      制作因時皆圣智,謳歌無日不升平。

      只愁文字終磨滅,一例浮云點太清。

      這些詩歌里面反復出現的一個意象就是“禹墨形勞”,它隱喻著當時這場激進的大生產運動。對于發(fā)展生產,馬一浮是支持的,但他主張的是道家的自然無為,而非墨家的勞心勞力。“禹墨形勞”的大生產運動,在馬一浮看來,不過是攪擾天下的“愚計”而已,終將歸于失敗。這在馬一浮的詩歌中也有記錄和反映:

      秋懷(1958年)

      倚樹閑吟一夏過,秋來坐雨對殘荷。

      常疑郭璞游仙誕,今見嵇康好鍛多。

      聚鐵應留神禹鼎,陳詩唯頌玉山禾。

      鄰翁矉蹙兒童喜,日昃難為鼓缶歌。

      再成一首并寄(1958年)

      湖平魚罶見疏星,歲晚霜林或更青。

      劉向枕中無火記,嵇康樹下有丹經。

      驅蚊負岳憐飛動,用管窺天惜杳冥。

      凈洗雙眸承半偈,定知語默總惺惺。

      苦雨(1959年)

      陰雨連三日,剛風遍九夷。民勞夸歲穰,寒重覺春遲。

      柳下唯趨鍛,商山或苦饑。不驚河漢遠,霖潦欲安之。

      這些詩歌里面反復出現的一個意象就是“嵇康好鍛”,這是對當時大煉鋼鐵的隱喻。馬一浮說,不論男女老幼,不分工人農民,鼓動全民大煉鋼鐵,這就好比“驅蚊負岳”“用管窺天”,如此脫離實際,如此荒誕不經,只會給人民的生產生活造成嚴重的后果,這在馬一浮的詩歌中也有記錄和反映:

      歲暮病起答星賢饋問(1960年)

      升降浮沉識象先,春來思發(fā)定花前。

      形勞天下誰知敝,氣轉風輪又屢遷。

      苦堇如飴尋孔樂,三星在罶記周年。

      病翁恰已無心用,多愧留題濯錦箋。

      (向惠玉版宣甚佳,至今未著一字。)

      除夕飲鄰家口占(1960年)

      棗柏充腸歲已闌,深山麻麥雪初殘。

      鄰翁莫恨齋廚乏,姑射神人風露餐。

      從上面的論述可以見出,馬一浮的“詩史”作品主要有兩種形式,一種是五七言古體長篇,一種是律絕近體短章,前者以敘事為主而兼及抒情,后者以抒情為主而兼及敘事。這與杜甫是一致的,馮至先生曾說:他的詩,尤其是長篇的古體詩,“多記當時事”,里邊卻含有濃厚的抒情成分,同時他的寫景兼抒情的詩(多半是近體詩)也經常聯(lián)系時事。這兩大類詩是他的詩集中最主要的部分。在數量和質量上都占有很大的比重,也就是這些詩千古傳誦,感動了無數后代的讀者,使杜詩得到“詩史”的稱號,為杜甫在中國詩歌史上奠定了一個崇高的地位。⑨這就是說,馬一浮與杜甫一樣,古體近體皆可用以記事述史,成為“詩史”之作。但是,正如杜甫的“詩史”作品更多的被認為是以《北征》為代表的古體長篇,馬一浮的“詩史”標準也是偏重于古體長篇,這從馬一浮只稱《革言》為“詩史”便可以看出。

      總之,馬一浮繼承杜甫以來的“詩史”傳統(tǒng),以詩述史,不論是古體長篇,還是近體短章,都對20世紀中國社會所發(fā)生的重大歷史事件做了記敘與描述,尤其是對辛亥革命、抗日戰(zhàn)爭、新中國建設三個最為重要的歷史時期做了詳細而深刻的記錄與反思,其創(chuàng)作時間之持久、詩歌體式之多樣,反映歷史之廣闊、思考問題之深邃,在20世紀中國詩歌史上都是較為罕見的。因此,我們可以說,馬一浮是20世紀中國最為重要的“詩史”作家,馬一浮的詩歌是20世紀中國最為重要的“詩史”作品。

      ②張暉:《中國“詩史”傳統(tǒng)》,三聯(lián)書店2012年版,第263頁。

      ③⑦《馬一浮全集》第三冊(上),浙江古籍出版社2013年版,第144頁,第47頁。

      ④劉煒:《六藝與詩——馬一浮思想論衡》第四章,《詩以感為體:馬一浮的詩歌本體論》,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0年版。

      ⑤魏中林整理:《錢仲聯(lián)講論清詩》,蘇州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第177頁。

      ⑥⑧丁敬涵編注:《馬一浮詩話》,學林出版社1999年版,第68頁,第76頁。

      ⑨馮至:《“詩史”淺論》,《杜甫研究論文集》第三輯,中華書

      局1963年版,第67頁。

      作者:劉煒,云南大學文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中國文學與思想。

      編輯:曹曉花E-mail:erbantou2008@163.com

      基金項目:本文系作者主持的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馬一浮詩學研究”(13CZW060)的階段性成果。

      猜你喜歡
      馬一浮詩史秋瑾
      百年詩史巨著——《百年詩頌》
      中華詩詞(2021年12期)2021-12-31 09:05:42
      信仰的真與執(zhí)著——讀《秋瑾集》
      當代陜西(2021年16期)2021-11-02 06:45:46
      “東亞漢詩史(多卷本)”簡介
      東疆學刊(2021年4期)2021-02-12 01:50:18
      A Study on the Far Wake of Elliptic Cylinders
      秋瑾年譜的幾個問題
      馬一浮不回熊十力的信
      晚報文萃(2015年3期)2015-08-29 07:29:37
      馬一浮不回信
      中外文摘(2014年21期)2014-11-19 08:59:46
      馬一浮“新《六藝》論”論稿
      獨白與多元——馬一浮國學觀檢討
      試論杜甫“詩史”在宋代的接受
      莱西市| 黑山县| 西贡区| 晋城| 岳普湖县| 玉山县| 霍城县| 平南县| 南木林县| 石楼县| 庄浪县| 句容市| 兴仁县| 三河市| 堆龙德庆县| 万全县| 兴文县| 博湖县| 突泉县| 成都市| 苍溪县| 府谷县| 长子县| 孟津县| 中西区| 黄冈市| 清原| 中超| 长海县| 德安县| 新昌县| 普陀区| 辽源市| 阿城市| 涿鹿县| 连平县| 临高县| 铜梁县| 太湖县| 五寨县| 白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