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海璇
?
品讀綿長父愛
——讀《傅雷家書》有感
施海璇
手捧《傅雷家書》,讓人感受到一份濃濃的父愛,看似無聲無息,卻無所不在地融進了生活的每一個細節(jié)之中。這個冬日,我從那一封封往來于兩地的家信中,品讀著綿長的父愛。
“我們做父母的人,為了兒女,不怕艱難,不辭勞苦,只要為你們好,能夠有助于你們的,我們總盡量的給。希望你也能多告訴我們,你的憂,你的樂,就是我們的,讓我們永遠聯(lián)結(jié)在一起?!?/p>
在我的理解中,傅雷先生,一定稱得上是父親的典范。他的兩個兒子,一位是著名鋼琴家傅聰,一位是英語特級教師傅敏,雖然兩個人的人生道路有所不同,但毫無疑問,他們都是傅雷先生心頭永遠的牽掛。他們的人生能夠取得如此卓越的成就,這與家庭生活中的耳濡目染息息相關(guān)。
傅雷先生借助書信的方式與兒子進行交流,雖然相隔萬里,但字里行間卻透著一份濃濃的愛子之情。這其中,既有對兒子學業(yè)上的指導——希望傅聰不拘泥于鋼琴的演奏技巧,成為一名真正的藝術(shù)家,而非藝術(shù)工匠;也有對兒子待人接物的叮囑,如對師長,說話時手要垂直,人要直立,甚至于具體到吃飯、穿衣、花錢等生活的瑣碎之處;更有對如何看待人生起落的肺腑之言,希望他們將得失成敗盡量置之度外,只求竭盡所能,無愧于心……
都說摯愛無聲,父親對于兒女的愛,大多是沉靜的,沒有太多愛的表白,也少有信誓旦旦之言,他只是默默地為兒女做了許多,看似無聲無息,卻又聲勢浩大,一份從容與恬淡自在其中。父親的愛,更多地融進了生活的每一個細節(jié)里,給兒女不斷前行的力量。哪怕時光流轉(zhuǎn),相信那份感動總是讓人禁不住一遍又一遍地回想。
“我高興的是,我又多了一個朋友;兒子變成了朋友,世界上有什么事可以和這種幸福相比的。盡管將來你我之間離多聚少,但我精神上至少是溫暖的,不孤獨的?!?/p>
在很多人的眼中,父親的形象,時常給人以威嚴之感,為生計而奔波,是家庭的頂梁柱。他在身邊,兒女的心中便有著很多很多的安全感。事實上,每個人在無形之中,都扮演著不同的角色,更多的時候,父親也可以是無話不談的摯友。
與兒女成為朋友,在精神上相互陪伴、共同成長,相信對每一位父親來說,都是一份特別的溫暖。那些看起來不足為外人道的小秘密、那些略帶傷感的青澀年華,乃至每天的所見所聞所感,都悉數(shù)成了父親與兒女之間聊不完的話題。
兒子傅聰遠在異國他鄉(xiāng),傅雷先生便將這份精神上的陪伴化作暖暖的文字,漂洋過海,成為一份愛的給養(yǎng)。1955年,當傅聰在事業(yè)上取得巨大的成功,被掌聲和鮮花包圍時,傅雷寫了一封信,告誡他要學會控制情緒。傅雷先生以自己“過來人”的身份,提醒兒子要時刻保持謙卑,不懼怕孤獨,勇于攀登藝術(shù)的高峰,他借此提醒兒子在面對人生時,要永遠保持一顆赤子之心。
在書信中,傅雷先生也道出了這些溫暖文字的緣起?!耙粋€人的思想,不動筆就不大會有系統(tǒng);日子久了,也就放過去了,甚至于忘了,豈不可惜!就為這個緣故,我常常逼你多寫信?!睆倪@些被“逼”著寫下來的信件中,我感受到了一份沉甸甸的父愛,感受到了一種父子之間無與倫比的信任與依戀。當兒女推心置腹地與父親談?wù)撋畹狞c滴——事業(yè)的困惑、愛情的煩惱、對未來的期盼,父親便不僅僅是父親,而是無形之中成了兒女精神上相伴相隨的同行者。
我常在想,父母與子女之間,其實說到底就是一場溫暖的相伴。父母給予兒女以生命,看著孩子們從牙牙學語到成家立業(yè),默默付出,并用心記錄下成長的點滴。兒女的到來,讓家庭有了更多的歡樂。隨著兒女長大成人,他們開始學會獨立,承擔起自己的人生,這時,父母重又變成了小孩,他們在兒女的陪伴下慢慢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