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晨云南師范大學
?
彰顯旗幟力量--淺議德育工作中榜樣樹立及導向分析
王曉晨
云南師范大學
摘要:在多元文化的社會背景下,我們倡導主流文化,并將其作為旗幟予以彰顯和推崇。在這種文化推動力下,眾多的榜樣典型被樹立起來。眾人耳熟能詳的感動中國,中國好人,抑或是各地評選的地方標兵。在常規(guī)的投票方式以外,很多地方還引入網絡投票,旨在讓更多的人了解這些人的事跡,通過內心震撼感動來達到學習效仿,引為典范。本文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針對榜樣樹立的導向問題,何種做法可以作為榜樣,對待眾多榜樣又當以什么樣的心態(tài)去面對等問題進行分析論述。
關鍵詞:榜樣;效仿;導向;標準
對于從事德育工作或者接觸過德育相關內容的人員來說,有一個詞語定不會陌生,這個詞語就是“榜樣”。既然提到了榜樣一詞,那么有必要在這里對于這個詞語的含義進行闡述,為下文的論述做好鋪墊。筆者查閱了目前關于榜樣的眾多定義,得出一個較為通識的概念定義“榜樣,也是一種理想人格,或者說是主觀自我。以某個人為榜樣,就是領會運用某個人的立場觀點方法,把榜樣人物同主觀自我高度融合,在具體問題面前,運用榜樣人物的立場觀點方法來認識問題、形成觀念設想,從而指導支配自身的言行。以某個人為榜樣,其實就是學習領會這個人的立場觀點方法,使自己成為榜樣人物的替身”。偉大的革命導師列寧同志對于榜樣曾有過一句非常經典的論述:“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對于德育工作而言,榜樣既可以是一種資源,也可以是一種德育手段“榜樣示范”,同時也可以是一種效應,“示范性效應”。在明確了榜樣的定義和在德育工作中的作用之后,我們接下來需要談論一下榜樣的功能。翻閱眾多的德育教材和書籍,可以看到,榜樣的作用多被概括在兩個方面:一是行為示范功能。榜樣提供了一種值得學習的行為方式,這種行為方式在他人處理類似情況時,可以模仿或者借鑒,這是一種相對而言比較外在的體現。另一個方面就是人格激勵的功能。榜樣通過行為引起他人巨大的精神激勵和精神感召,使受眾產生想要達到與榜樣相類似的精神高度的動力。這是榜樣作用的實質。綜合而論,榜樣具有雙重示范性的影響。故而,我們可以明確一個問題,在多元文化充斥的社會中,選取榜樣進行示范影響,對于我們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著不可或缺的作用,榜樣也可以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容更加清晰完善的表述出來,使之立體化,生動化,使廣大干部群眾更加容易理解,明確了榜樣的定義和功能之后。接下來需要明確榜樣的確立。這是德育工作中進行榜樣教育的初始環(huán)節(jié),也是至關重要的環(huán)節(jié)。什么樣的人物,什么樣的事跡具有榜樣的作用值得論證和分析,引為榜樣的形成是一個社會和個體建構的過程,所推崇的人物必須是經歷社會過程塑造和大眾群體認同的,榜樣身上所體現的是社會主流道德精神和共同理想。具有一定的形象性,感染性和可信性的。那么,接下來本文將從榜樣選擇和榜樣學習兩方面存在的問題入手,分析一下我們在選取和效仿榜樣時應當規(guī)避的一些不當方面。
1:榜樣選擇:在這里要討論的第一個問題,是關于榜樣的定位。在此不妨提出一個關乎根本的關鍵問題,什么樣的人才可作為榜樣,才可讓公眾效仿?前文中提到的一個內容,榜樣首先是符合社會主流意識形態(tài)和被大眾所認可的價值觀的。那么,筆者想在這里提出一個關于價值問題的探討,愛護家人,贍養(yǎng)老人的標兵榜樣是否值得大力推崇?眾所周知,尊老愛幼,友善家人,和睦鄰里是包含在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中的。在當今社會,家庭成員的權利義務,在《婚姻法》、《繼承法》等相關法律法規(guī)中我們都可以找到明確的法律佐證。在贍養(yǎng)老人的問題上,我們可以看到:2013年《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修改時增加了新的規(guī)定:即除增設了老年監(jiān)護制度外,新法在家庭贍養(yǎng)與扶養(yǎng)方面還作了較全面的增添:是進一步明確了贍養(yǎng)人對患病和失能老年人給予醫(yī)療和照料的義務;是充實了精神慰藉的規(guī)定,把“?;丶铱纯磳懭敕伞?,不??赐先藢龠`法。從修訂案我們看到,不常探望老人都屬違法行為,更遑論不贍養(yǎng)老人。前文中我們提到,榜樣的作用一是行為上的效仿,從這個層面而言,這些榜樣的確立具有合理性,我們可以鼓勵全社會學習這種尊老敬老的精神。同時,在贍養(yǎng)老人方面做的極其突出者,是可以宣揚其事跡,讓更多人能夠去關懷老人,和睦家庭;可是從更深層的角度而言,對于榜樣的學習,是效仿者依據自身力量,以期達到相同境界。如果力不能及,則可以只是贊同或崇敬。沿著這個層面發(fā)展,不贍養(yǎng)老人只解釋為能力不及,只怕是與法律精神相違背的。所以,對于這種情況,筆者認為,此種榜樣的樹立和宣傳應當慎重的,不贍養(yǎng)則受到法律制裁,贍養(yǎng)成為稀松平常之事,這才是我們這個社會需要的結果。而非贍養(yǎng)老人受到大張旗鼓的表揚,不贍養(yǎng)者無關痛癢。以此例子,筆者想在此得出一個論斷,與上述例子相同的情況下,我們在確立榜樣的時候,考慮應當是全面細致的,既要想到榜樣作用積極的一面,對于因為如此確立榜樣而導致的消極甚至負面的影響也應當有所考慮,這樣才可確保我們在確立榜樣的時候能夠產生長效,正面的德育影響。
2:刻意的疊加事件,塑造榜樣。這里所談的,其實就是我們常說的“為了榜樣而榜樣”。不可否認,有時我們意圖選定的榜樣并非十全十美,甚至在某些方面存在著一些道德瑕疵。這時,就會出現一種拼湊完美榜樣的現象。把本不屬于此榜樣的行為,強行安在這個人身上,凸顯出高尚、全面和偉大。這樣塑造出來的榜樣,實則已經脫離了人性的一些東西,人性本就有缺點,有不完美的方面,這些需要在不斷的德育實踐中進行修改和完善的。如果我們塑造的是完美無缺的榜樣形象,勢必會使受教育者覺得空泛而遙不可及,存在巨大的心理差距,這樣的后果是不要說期望受教育者學習模仿,只怕連接受都很難。
3:學習實踐的過程中斷章取義,適得其反。任何榜樣的產生,是有一定的社會背景和事件產生的客觀條件的。這些客觀條件并非放諸于四海皆準,所以德育工作者在向受眾傳遞榜樣形象的時候,一定要說明一定的客觀條件下。例如,艱苦樸素的作風,在那個特殊的年代被推崇是有不得已的時代條件的。今天我們推崇樸素作風是與社會上日漸興盛的攀比風、奢靡風做斗爭。所以,要求受教育者做到不浪費,不鋪張、節(jié)約克己就好。沒必要還像當年一般,提倡“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F在的社會,大多數的群體受眾溫飽早已滿足,穿的時尚美觀,食物健康精細的要求在很多城市也都達到。在這種情況下,過分提倡簡樸會讓很多人在接受上產生抵觸,反而造成不好的影響。而在學習榜樣的過程中,我們也發(fā)現,少部分的學習者存在對榜樣事件了解斷章取義,體現在自身就是表現的極端化。例如,此前網絡上有一張圖片引起過廣泛的關注。這張照片記錄的是一位胸前掛滿軍功章的軍官,在妻子和孩子的墓前,淚如泉涌。筆者查閱了相關的事件,當他的妻子難產之時,他正在執(zhí)行任務,由于大雪封路無法趕回。等條件允許,他匆匆而回的時候,早已是天人永隔,妻子與孩子雙雙殞命。當這位軍人來到妻子和孩子墓前時,難掩悲痛之情,才有了照片所呈現的畫面。這件事情被某部隊單位廣泛宣傳,說是愛崗敬業(yè)標兵,新時期軍人典范??扇羰抢潇o的看待此事,他無法趕回的原因,是有很多的無奈和不得已。而這份無奈和不得已,在某些宣傳中被刻意的隱去了,致使某位戰(zhàn)士在學習了之后,在其父親病重離世之時,不愿意回去。這樣的做法,與我們最初宣揚榜樣的目的背道而馳。奉獻的精神固然可嘉,可是,如何平衡家庭與工作的關系,也是我們需要考慮權衡的問題。有人說過,人生是沒有歸程的旅行。既然無歸程,很多事情,錯過了可能就永遠的錯過了,日后無論是追悔莫及也好,想來心痛也罷,終究遺憾已成為既定的事實,無法更改,無法彌補。筆者通過上述的兩個例子,想要闡明的觀點就是,我們在對榜樣進行宣傳時,一定要呈現完整,不能為了達到震撼人心的目的而去刻意地夸大,篡改榜樣本身和事件本身。
綜上所述,以上三個方面,是我們在選定榜樣和運用榜樣示范時候的一些不完善的方面,明確了問題才可以討論問題的解決。要求我們在選擇榜樣時慎重考量,對如果采用會產生的好和不好方面的影響都需要顧及到;在榜樣示范法實踐時需要立足于學生對榜樣的全面了解,有著相對全面的感知,彰顯正面內容,對于榜樣本身存在的消極影響進行有效的干預和控制,幫助學生形成較為理性的認知,提高榜樣對于德育的影響力。因為榜樣對于德育工作有著重要的作用,是受教育者學習道德的一條相對簡潔的途徑,榜樣可以以自身潤物細無聲的感化作用,促進受教育者全方面的發(fā)展,這是我們在從事德育工作時的一把利器。所以作為教育者,我們需要去思考怎樣用好它,規(guī)避一些在榜樣示范時不當的方面,使學生樂于認可和接納,從而使榜樣的力量在一代代人中傳遞,薪火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