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千武
摘 要:實訓課教學是中職教學中最重要的環(huán)節(jié),是中職教學人才培養(yǎng)的重要途徑。筆者總結多年的畜牧業(yè)實訓教學經驗認為,中職畜牧專業(yè)實訓課程教學應從學生興趣的培養(yǎng)、多媒體技術的應用、項目教學方法的落實、實訓基地建設及良好的評價體系的形成等方面著手,就能有效提高畜牧專業(yè)實訓課的教學質量,為我國畜牧業(yè)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出更多的人才。
關鍵詞:中職;畜牧專業(yè);實訓課;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6)31-0028-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31.016
畜牧業(yè)實訓課教學是對具有一定理論基礎的學員,在有畜牧實踐經驗的職業(yè)教師指導下,在真實飼養(yǎng)環(huán)境條件下,獲得畜牧業(yè)實訓飼養(yǎng)能力的過程。畜牧實訓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在理論結合實踐,強調學生參與式學習的學習方式下,讓學生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在專業(yè)技能、實踐經驗、工作方法、團隊合作等方面有所提升。
一、畜牧業(yè)實訓課教學的準備工作
(一)培養(yǎng)學生對畜牧專業(yè)的興趣
目前,中職學生普遍存在的問題是自卑感強、學習動力不足,在面對社會、學校、家庭的問題時缺乏自主思考的能力,對學習感到厭倦、迷茫,自己真正的價值無法發(fā)揮等問題。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教師在日常工作中,對于學習成績好、學習能力強的學生提高對他們的學習要求和標準,努力提升他們的興趣和潛能的等級;對于學習能力弱、學習成績差的學生要增強鼓勵和關心的力度,使他們樹立對學習的興趣和信心,讓他們快樂的學習[1]。比如,在進行豬生物學特征和豬的品種的課程時,教師可讓學生在課前準備一些本地常見豬的照片,上課時同學間互相傳閱,然后要求學生總結出這些豬的體貌體征。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新知識簡述時引導學生進行觀察、比較、分析,這樣容易讓學生接受新知識,進而對學習充滿了興趣和信心。
(二)充分運用信息技術教學
畜牧業(yè)實訓教學是一個動態(tài)的系統(tǒng),構成系統(tǒng)的要素是:教師、學生、課本和教學多媒體。在多媒體網絡環(huán)境下的中職實訓課教學[2],教學媒體對課堂教學系統(tǒng)的運行起著重要的制約作用。俗語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但是對于畜牧業(yè)這門使學生昏昏欲睡的課,學習能力強的學生也會有分散注意力的時候。所以,教師在運用多媒體進行教學時應根據教學的內容,制作出一個以圖片、文字、視頻相結合符合教學內容又能勾起學生興趣的課件,以激起學生學習的欲望。并且,多媒體課件能重點表示出課堂上教師所要講的重點。教師可用一些搞笑的圖片或者語句來突出教學的難點,從而激起學生的求知欲,達到讓學生在課堂上踴躍回答、相互交流的目的。教師還可營造出一個以學生為主角的快樂學習、自主學習的學習氛圍,充分地將學生學習的激情調動起來,使學生在課堂上不受教師、課本的影響天馬行空的想象,從而鍛煉出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動手實踐的能力,讓學生成為社會所需要的創(chuàng)新型牧業(yè)人才。
二、畜牧業(yè)實訓課具體的教學方法
(一)項目教學法
所謂的項目教學法其實指的就是教師與學生合作在一起完成一個“項目”,在整個項目完成的過程中學生和教師所進行的一系列活動。具體的就是教師將參與這個項目的學生分成若干個組,將這個項目根據實習的內容按照從易到難、從小到大的原則分給各小組。同時制定出各項目的實習目的、實習內容、教師的評分標準以及實習時所要用到的規(guī)范以任務書的形式分發(fā)給學生[3]。在實訓課開始的時候,教師應簡短地將該實訓的目的,所涉及的理論知識、所要用到的儀器以及儀器操作的具體規(guī)范、所有要注意到的細節(jié)、具體的考核內容以及在實訓時要注意的安全都給學生講解到位。在實訓的過程中,教師要在學生身邊,可以先不跟學生講解這個項目的具體實施過程,讓他們自己先討論出一個解決這個項目的方案,之后再由指導教師確定學生方案的正確性指導學生在拿到這個項目時第一步干什么。這樣既能防止學生對教師產生依賴感,鍛煉學生的思考能力,也可以促進學生互相交流學習的能力,讓他們懂得團隊合作的重要性。在實習期間,讓學生每天寫一篇《實訓日記》寫出自己一天所學到的知識和自己的感悟,在最后寫一篇實訓總結,與任務書訂好之后一起上交給教師。
(二)科學管理實訓基地
現在的工科學院中大多數都會有實訓基地,畜牧業(yè)教學中也有實訓基地,由于學生一直處在學校,對自己所學的專業(yè)知識僅限于理論上,所以實訓基地的主要用途是將學生帶到實踐中,指導教師和學生在一起做到實踐與理論的相結合,并逐漸地將學生培養(yǎng)成為技術理論合為一體的新型人才??茖W、完善的教學管理制度是提高實訓課教學實效性的前提條件。因此將基地開展的各項培訓項目列入全年培訓計劃中,并按照生產任務疏密程度和培訓管理制度,做出較為靈活、詳盡的安排,促成完整科學的管理,為提高學生專業(yè)技能奠定基礎[2]。
(三)實訓教學評價法
合理的畜牧業(yè)實訓課的評價制度是提高學生技能的主要方法,是鑒定教師在教學效果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它關系到學生在課堂上學習的動力、完成任務的動力以及教師在課堂上教學的效果和教學的方法等。因此,在學習與教學的過程中對于實訓教學評價是非常重要的。但是,由于傳統(tǒng)教育的理念導致了在實訓教學中怎么鑒定成為一個難點。這就要求學校要建立一個系統(tǒng)的評價制度,從教師教學過程中的態(tài)度、效果、教學創(chuàng)新等等方面制定出一個評定標準。通過教師評價小組隨機聽課的方法對實訓課進行檢查評價,在學校的官網上建立一套完整的評教系統(tǒng),讓學生在網上進行對指導教師的評價。對于學生的評價可以采取“三三四制”,具體方法就是將傳統(tǒng)的考試改為在學習過程中的評價(包括出勤率、課堂紀律、課堂上回答問題、作業(yè)的完成情況等等)占期末成績的30%,在期末時進行現場實踐考試占期末成績的30%,之后就是傳統(tǒng)的筆試占期末考試的40%。這樣能引導師生重視實訓教學,提高實訓質量。
三、結語
總之,畜牧業(yè)實訓課教學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增加技能水平和提高學生綜合能力起著關鍵作用。實訓課教學成果的提高需要長期努力,需要畜牧業(yè)的師生進行并肩作戰(zhàn)。而且,對傳統(tǒng)教育的改革不是一朝一夕的,但是在改革之后就可以加快畜牧業(yè)實訓的高素質、高技術的應用型人才的培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