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娜
(江西師范大學(xué)文學(xué)院,江西 南昌 330000)
?
淺析《世說新語》緣何不錄陶淵明
李娜
(江西師范大學(xué)文學(xué)院,江西 南昌 330000)
摘要:《世說新語》主要從東漢末年到東晉時期記述了當時文人雅士的風(fēng)流軼事,在研究漢魏時期的社會關(guān)系、風(fēng)俗人情方面有極高的歷史價值,但作為東晉名士代表陶淵明卻未能被收錄進去。本文便是基于前人研究的基礎(chǔ)上淺析陶淵明為何沒有進入《世說新語》,正文主要從陶淵明的家世門第,淵明當時地位不高影響不大以及《世說新語》的收錄旨趣如作者的境況喜好等方面進行探究,并進行總結(jié)。
關(guān)鍵詞:《世說新語》;陶淵明;收錄原因
《世說新語》由南朝劉宋時期臨川王劉義慶組織大批文人編纂而成,反映了幾代以來魏晉名士群像,表現(xiàn)了那個時期社會尤其是上層貴族的風(fēng)尚,其中也專門有一門描寫隱士的軼事,種種描寫他們或士族與他們交好的的事跡可見《世說新語》對隱士的推崇。
而一說到魏晉風(fēng)度,不論是名士風(fēng)流還是隱士氣度,后世至今最受推崇的恐怕莫過于東晉杰出詩人陶淵明了。陶淵明曠達自若,不拘泥于時俗,隱居避世,熱愛田園生活,即使家貧也不改其樂,將他的志向愛好投射在詩文中。陶淵明不僅 是著名隱士,“葛巾漉酒”也足可見陶淵明狷狂名士之風(fēng),受到后世諸多稱贊和推崇。
可便是這樣一位杰出名士,翻遍《世說新語》這本“名士的教科書”也難以尋到一點關(guān)于陶淵明的記錄,究竟《世說新語》為什么沒有將陶淵明收錄進去呢?本文在前人的基礎(chǔ)上,擬將對《世說新語》不錄陶淵明的原因作如下探究。
陶淵明所在的陶氏一族在晉朝并不算顯赫,傳至陶淵明可以說家世衰敗以致貧困潦倒了,二十歲時為生活所迫出任低級官吏,最后入仕還因為缺少門路四處托關(guān)系才不過出任一個彭澤小令而已。陶氏一族至陶淵明已是寒門庶族子弟,無世家大族名門聲望可依傍,按《世說新語》以收錄士族名士為主的標準,陶淵明未能進入《世說新語》可能與此有關(guān)。
至于陶淵明所處的陶氏一支是否曾是名門世族也有待商榷。關(guān)于陶淵明的記載第一次在史書上正式出現(xiàn)是在沈約所撰的《宋書·隱逸傳》:“陶潛,字淵明?;蛟茰Y明字元亮。尋陽柴桑人也。曾祖侃,晉大司馬?!睆倪@里可以知道,陶淵明有很大可能是從陶侃這一支傳承而來,陶侃所屬的這一支自入晉以來是以陶侃最為知名,而陶侃本人出身不高,來自寒門子弟,不以文才稱世而憑借武力軍功登上高位,但是就當時而言,僅憑寒門的出身和武人的身份就是易被高門大族所看輕的。
此外,在《世說新語》中還能舉例,可證明陶氏家族確實在當時世家貴族中不受重視,如《世說新語》中《方正》第五:“王修齡若饑,自當就謝仁祖索食,不須陶胡奴米?!碧蘸珦?jù)說就是陶侃之子陶范。余嘉錫此條箋疏云: “疑因陶氏本出寒門, 士行雖立大功, 而王、謝家兒不免猶以老兵視之?!?/p>
陶淵明雖說是陶侃之后,可是以陶侃當時的地位而言仍被世家大族看不上,到了陶淵明這一輩,他所屬的這一支已經(jīng)家道中落,家境貧窮且沒有什么政治地位,陶淵明雖然是當時較為有名的隱士,可他不像當時其他有名的隱士一樣到處結(jié)交達官貴人世家子弟,聲名不顯于上層貴族,自然也不為上層名士所看重,難于進入《世說新語》。就此看來,《世說新語》沒有收錄陶淵明是因為家世門第的影響。
陶淵明沒有進《世說新語》可能還與他當時在文壇的地位有關(guān),陶淵明在當時主流文壇眼里并沒有我們想象的那般重要,陶淵明在當時所知名的是他不為五斗米折腰的隱士形象和高峻的人格氣節(jié),而非文壇的詩名。陶淵明當時文風(fēng)并不被推崇和重視,以下幾點可以考證得到:
閱遍《文心雕龍》全書卻唯獨沒有提及陶淵明。不能說劉勰不知道陶淵明,或者厭惡排斥陶淵明的詩風(fēng),主要還是陶淵明的詩風(fēng)與主流不符,陶淵明詩風(fēng)平淡質(zhì)樸,當時文人作詩崇尚雕琢藻飾,陶淵明則詩風(fēng)平淡,追求本真自然,那么劉勰對于陶詩這種詩風(fēng),自然是不會特別看重了。
《詩品》由南朝鐘嶸所著的一部詩論專著,以其深入分析詩歌源流,仔細品評鑒賞詩風(fēng)種種特點影響頗大,其中最有爭議的莫過于《詩品》中鐘嶸對陶淵明的品評,即根據(jù)對陶淵明詩風(fēng)源流的評價,將其列為中品。
陶淵明不被鐘嶸列入上品還是因為陶淵明文風(fēng)背離當時主流,如與陶淵明同時期的謝靈運,在《詩品》中被鐘嶸列入上品,而謝靈運的詩歌特點是精工綺麗,與“錯彩鏤金”的顏延之在當時并稱“顏謝”,頗受追捧。
可知,陶淵明沒有進入《世說新語》,是因為他那平淡的文風(fēng)不符合當時時代的潮流,陶淵明不是被劉義慶個人所忽視,而是被整個時代所忽視。
《世說新語》對魏晉名士風(fēng)流軼事的收錄編排或多或少都與作者個人喜好息息相關(guān),而陶淵明沒有被收錄進去也很與可能受到作者劉義慶的影響?!妒勒f新語》收錄的故事里面屬于劉宋的部分只有三則, 從這里可以看出劉義慶是在有意地避免收錄同時期的文人軼事,以免觸及政治敏感部分,為的是保全自身。陶淵明身處晉宋之交,同時代文人自然成為回避的對象。
綜合以上幾點,針對《世說新語》緣何不錄陶淵明,可以推論主要在于陶淵明本人,他不是清談名士,文風(fēng)平淡,脫離當時社會主流文壇,大眾對他了解不多,又加之家世衰頹,作者劉義慶因個人原因?qū)μ諟Y明的刻意回避。種種原因這才導(dǎo)致了《世說新語》不見陶淵明的遺憾。
以上僅是一家之言,畢竟年代太過久遠,缺乏太多史料證據(jù),想要探尋《世說新語》究竟為何不錄陶淵明,實在是難以考究。只能說,從今世來看,《世說新語》沒有收錄陶淵明實在是一個不小的遺憾。
參考文獻:
[1](南朝宋)劉義慶.毛德富,段書偉等注譯.《世說新語》[M].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8.
[2]宋書·隱逸傳[M].北京:中華書局,1974.
[3]王建國.魏晉陳留阮氏及其家風(fēng)家學(xué)考論[J].天中學(xué)刊,2004,(4).
[4]陳寅恪史學(xué)論文選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
[5]周一良.《世說新語》和作者劉義慶身世的考察[J].中國哲學(xué)史研究,1981,(1).
[6]陶淵明資料匯編(上冊)[M].北京:中華書局,1962.
[7]王能憲.《世說新語》研究[M].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2.
[8]魯迅.中國小說的歷史與變遷[A].魯迅全集[M].北京: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1981.
[9]徐震堮.《世說新語》校箋[M].北京:中華書局,1984.
[10]王瑤.清談與玄學(xué)[A].中古文學(xué)史論[M].北京:北京大學(xué)出版社,1998.
中圖分類號:I20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6)07-0044-01
作者簡介:李娜,江西師范大學(xué)文學(xué)院2015級在讀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