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生成
(甘肅省張掖市高臺縣南華鎮(zhèn)禮號小學,甘肅 張掖 734300)
?
以“6+1要素”訓練法提高學生的語文寫作能力
葛生成
(甘肅省張掖市高臺縣南華鎮(zhèn)禮號小學,甘肅 張掖 734300)
摘 要:語文教學就倆字:讀和寫。寫,對于老師來說比較頭疼,因為寫的能力不是所有的語文老師都具備的。但是寫作教學是每個老師必須面對的,那么學生寫作能力的培養(yǎng)和素養(yǎng)怎么才能提高呢?學生從確立中心到謀篇布局,從組織結構到語言措辭,從語氣口吻最后的修改完善,整個寫作的過程,都是需要訓練才能掌握的,文章將就“6+1要素”的寫作方法做一個簡單的闡述。
關鍵詞:6+1要素;寫作教學模式;寫作能力
“6+1要素”這一模式的提出,是美國俄勒岡州“西北教育實驗室”開發(fā)并推廣的一種教學方法。開發(fā)的時間大致在20世紀80年代,他們在研究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學生在寫作方面呈現(xiàn)出幾個基本特征,即中心和內容的鮮明性、組織結構的條理性、敘述語氣的合理性、措辭方面的修辭性、前后語句的流暢性、慣例應用的熟練性,在后期又加了一個文章的呈現(xiàn)形式。這種方法問世后,慢慢地流行開來,幾乎全世界的每個學校都在采用。我們在日常教學中,也在強調寫作的每個方面,只是沒有形成系統(tǒng)的理論知識,下面我們簡單談談“6+1要素”在寫作中的具體實施。
(一)中心和內容
中心和內容就是文章的主旨、主題,是作者所要表達的觀點、所要抒發(fā)的情感。在寫作的整個過程中,確立中心是寫作的第一步,只有把文章的主題確立起來了,下面才能知道朝那個方面去實施。中心是文章的靈魂,應該明確集中,不能含含糊糊,后面的選材等都要圍繞中心來展開,如果中心確立不好后面的工作就無法開展。有經(jīng)驗的學生往往總是選擇那些自己最感興趣且非常熟悉的內容,這些內容是怎么來的呢?一般情況下在大腦中海闊天空的搜集各種信息,并選取一個獨特的視角來明確自己的話題,教師適當點撥一下,如文章的題目適合自己的口味嗎?對這個題目了解得透徹細致嗎?要表達的主要意思是什么?經(jīng)過如此的反復思考,中心內容就確定下了。
(二)組織結構
文章的組織結構是寫作的“路線圖”,是學生整體架構文章的思維過程,現(xiàn)以總分總的結構來說,開頭怎么寫,才能吸引讀者的眼球,圍繞中心分幾個方面來寫,每段寫什么,段與段之間的內容怎么聯(lián)系又怎么獨立,結尾又該怎么總結,才能使文章渾然一體。具體到文中,前后怎么過度銜接,好的文章總能設置懸念,引人入勝。除了三段式的組織結構外,其他如比較對比的組織結構,演繹歸納的組織結構,時間空間的組織結構,分析綜合的組織結構等幾個模式,不管是那種組織結構,都要做到心中有數(shù),有的放矢,不能隨心所欲,信馬由韁。
(三)文章的口吻
對于文章的口吻,一般教師都不會去講,它指洋溢在作品中字里行間的感情語氣、個性風格、精神靈魂等,是作者獨有的聲音,就是說文章是我的,不是他人寫的,我寫的文章印有我鮮明的印記,是他人無法模擬的,從文章中讀者可以讀到我的影子等。學生作文最缺乏的就是這種個性化的語言、風格,因此要引起重視。
(四)措辭語言
好的作品,都有非常好的語言,這種語言是作者獨有的,是他人模仿不來的。語言的豐富、精細、富有色彩是打動讀者的主要因素,因為好的措辭生動、形象、準確,富有表現(xiàn)力,在敘述故事、描繪人物事物、刻畫細節(jié)等方面,起到畫龍點睛的妙處。同樣的一個意思,好的措辭簡明扼要地表達出來,不拖泥帶水模模糊糊,說了半天語不達意。如有個學生在描述新來的老師時說:喚醒了以前上課呼呼大睡的“小豬”;驚醒了上課慢慢吞吞的“小蟲”;吸引了嘰嘰喳喳的“小鳥”,新來的老師真是有“魔力”。這些描寫非常形象生動,幾個比喻句構成排比句,把語文教師的課用幾個常見的意象淋漓盡致地表現(xiàn)出來,顯得很有氣勢,很有節(jié)奏感,情感表達淋漓盡致。如果僅僅說是有“魔力”,就顯得單調空洞無物。
(五)句子的流暢
流暢的句子會呈現(xiàn)出有節(jié)奏感和韻律美的特點。就是說好的文章讀起來朗朗上口,抑揚頓挫,引人入勝,是用文字來奏響的人生的圓舞曲。好的句子應該是長短結合,結構多樣,舒緩自如,表達的意思清晰有力。在教學中,我發(fā)現(xiàn)學生往往詞不達意,西拉東扯,語句顛三倒四,真是兩只黃鸝鳴垂柳,不知所云。怎么樣能克服這種問題呢?一樣的意思,是不是用不同的方式表達呢?寫完后看看句子是不是完整清晰意思表達明白了?從修辭的角度看句式是不是錯落有致,詞語之間是不是搭配合理?然后大聲地讀出來,是不是別人聽了都說好?通過以上幾個環(huán)節(jié)的審視,寫出來的文章一定是進得了大雅之大堂。
(六)格式慣例
這是寫作的基本要求,就是指在寫作的時候是否自覺的遵循了大家都在遵循的格式和要求。比如標點符號的使用,一句話完了句號要有,不能句尾沒有標點;左邊第一格中不能點標點符號,應該在右邊的句尾點,可學生往往點在了左邊;下引號一定不能缺少,學生的作文里經(jīng)常見有上引號,沒有下引號等。
書寫是作文美觀的外在表現(xiàn),字寫得漂亮與否跟書寫成正比例的關系,往往字寫得好的學生,書寫就工整,越是字寫得難看的學生書寫就像“蝌蚪文”,讓人難以辨認。還有的學生整篇作文就一段,而有的學生寫上兩行就分段,管你能不能分,反正就分了。這都是常見的現(xiàn)象,怎么糾正?唯一的辦法就是反復修改,修改的時候看看,標點符號是不是都正確?錯字是不是改正了?分段是不是合理?題目和內容是不是一致等等。
另外,還有文章的呈現(xiàn)形式問題。作文寫出來了,終究是要給別人看的,好的作文可以讓更多的人分享。在信息化日益發(fā)達的今天,文章的呈現(xiàn)形式可以是多種多樣的。優(yōu)秀的作文可以發(fā)布到學校的網(wǎng)站上,成為大家學習的典范,也可以發(fā)布在家校群里,讓家長讀讀自己孩子的作品,分享成功和喜悅,也還可以轉發(fā)到不同的QQ群里,就是說作文呈現(xiàn)的形式非常多,我們要根據(jù)不同的作品,選擇不同的場合來呈現(xiàn),如在網(wǎng)頁上傳播,可以插入圖片,字體也可以使用藝術字體來美化,達到圖文并茂的效果。
“6+1要素”寫作方法,通過一整套的過程訓練,使學生從起初的確立中心構想到最后的修改美化,以及最終的呈現(xiàn)形式,對寫作的要領和各個環(huán)節(jié)的把握,有了清晰的認識和了解,知道了寫作是怎么回事,不再是以前的那種,面對作文題目茫然不知所措。熟練了以后,學生可以自己設立目標,自我訓練、自我評價,在不斷的訓練中不斷提高寫作水平。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善于使用這種方法,相信完整的訓練,能把學生的作文水平提高到一個新的檔次。
[責任編輯 齊真]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6)29-0070-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29.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