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馨蕾
摘 要: 《紅樓夢》作為一部跨越百年的經典著作,對它的研究涉及方方面面,而且隨著學術脈絡的延伸,層次愈加豐盈和深邃。在應用語言學視閾下,對《紅樓夢》的稱呼語加以研究,會對作品有更深的理解感悟,特別有助于撥開“寶黛釵”之間的關系迷霧。
關鍵詞: 《紅樓夢》 稱呼語 寶黛釵 應用語言學
一、研究背景
(一)社會需求
應用語言學著重研究語言在各個現(xiàn)實領域的實際應用,主旨是解決生活當中的實際問題,研究它有助于我們認識社會生活中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態(tài)度和情感的一般規(guī)律,也就是教會自己認知自我社會位置,恰當表達自己的意愿和喜好,傾訴自己的情感和訴求,以期達到預想中的語言交流效果。
其中,稱呼語的研究,隸屬于應用語言學的范疇。研究稱呼語不但有助于加深社會語言學中對人際關系用語的研究,而且對語言學的教學科研有相當意義上的參考價值??此坪喓唵螁蔚囊痪浞Q呼語中,包含的意義可謂眾多:年齡、性別、文化、階層,乃至語場、語旨、語式等,不一而足。
《紅樓夢》作為中國四大名著之一,至今已經有16種外文譯本,熱度持續(xù)不衰,被稱為中國的百科全書。這部鴻篇巨制中人物眾多,關系復雜,稱呼語在許多場合下,對人物的刻畫都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使蕓蕓眾生在剎那間鮮活起來,增加了作品的靈性和厚重。研究《紅樓夢》的稱呼語,就是從一個嶄新角度,解析和感知18世紀中國的社會概況、風土人情,對今天而言,跨文化交流日益成為新常態(tài),對《紅樓夢》的稱呼語研究更具有跨越時空的社會價值和現(xiàn)實指導意義。
(二)理論前沿
近二三十年來,又有一大批詞典、專著和論文涌現(xiàn):張孝忠1988年出版了《古今稱謂語詞典》,2001年吉常宏的《漢語稱謂大詞典》由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稱呼語的社會語用研究》是陳夏芳在2002年出版的專著,牛繼華則發(fā)表了名為《近百年來私人書信中的稱呼語的社會語言學考察》(1919-2006)的論文,2002年陳毅平的《紅樓夢稱呼語研究》一書由武漢大學出版社出版發(fā)行。
應該說,圍繞稱呼語的研究從來都沒有停止過,在理論上,布朗和福特就美國的稱謂語進行了開創(chuàng)性研究。語言學家歐文·特里普(1984)在《稱呼的社會語言學規(guī)則》中,以流程圖的形式做了注解,并分析了美國西部學術界及19世紀俄語、依地語、波多黎各語中的稱呼語系統(tǒng)。后來,美國心理學家羅杰·布朗指明了稱呼語中的地位原則和親疏原則。
二、文獻綜述
(一)國內動態(tài)
對于稱呼語的研究由來已久。從北周的盧辨著有《稱謂》開始,唐朝劉知幾寫有《史通·稱謂》,到清朝梁章鉅的《稱謂錄》,都是響當當?shù)某晒?0年代,趙元任先生對現(xiàn)代漢語的稱謂系統(tǒng)進行了詳盡描述;陳原先生則對新中國成立后新出現(xiàn)的稱呼語進行了總結。
中國藝術研究院紅樓夢研究院,是國內“紅學”最權威的學術機構,對“紅學”的研究可謂盡心竭力、名家輩出。吳世昌、吳恩裕、吳組緗、周汝昌、啟功、林冠夫、陶建基、葉圣陶……每一位都是“紅學”大家,對《紅樓夢》的研究各有側重,當然,這其中有許多觀點可謂“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給這部文學名著更增添了幾許神秘色彩。
在眾多學術觀點中,也有涉獵《紅樓夢》稱呼語研究的專家學者。他們有的只著重于一個方面,像上海師范大學劉冰的論文,題目是《紅樓夢中女性稱謂語之語用考察》,關注女性角色稱謂語的使用情況,從親屬、社交、面稱與背稱、人際關系等方面加以研究分析。陳建萍的論文《真“姑娘”,假“姑娘”?紅樓夢中姑娘稱呼語的語義語用辨析》則是具體到一個詞,對《紅樓夢》的稱呼語進行細致的總結辨析。中國香港學者洪濤發(fā)表了論文《紅樓夢的語域、“立體感”與“平?;薄獜摹皟z俺奴娣”和異文看小說的藝術效果》,把著眼點放在地域視野內研究《紅樓夢》的稱謂語,可謂視野獨特、見解新穎。李蓓則在語言學的視角下,剖析《紅樓夢》的語言構成,特別強調不要把《紅樓夢》的“語言”研究和“語言學”研究混為一談,很中肯。陳毅平在2002年出版了一部專著——《紅樓夢稱呼語研究》,從社會語言學、功能語言學、語用學、修辭學角度研究《紅樓夢》的人物稱呼語。
(二)國外動態(tài)
弗斯,英國語言學家,他肯定語言研究不同于文學研究,在語言學上有兩項獨特見解:一是根據(jù)言語背景和上下文尋求意義,二是用一套新方法描寫語言節(jié)律(戚雨村,1990)。他堅持談語言不能不談人生和文化,分析語言不能撇開意義。
英國人韓禮德于20世紀50年代來到中國,師從著名的漢語言學大家王力先生,回國后至60年代后期,逐漸形成了從系統(tǒng)和功能角度對語言的研究,指出了語言的三大元功能,即概念、人際、語篇功能,探討了語言與社會及語境變量的關系,產生了深遠影響。
萊斯利·鄧克靈的《別稱與稱謂字典》(A Dictionary of Epithets Terms of Address),在長達35頁的引言中,講述了稱謂的語境、影響稱謂選擇的因素、稱謂引起的反應,以及文學作品中的稱謂等,共9個方面(陳毅平,2002),對學習和研究英語很有價值。
(三)研究空白
在國內,對《紅樓夢》的稱呼語研究,依然有很多留白之處,大家的著眼點幾乎都在幾位主角身上,像王熙鳳、林妹妹、寶哥哥,但是像劉姥姥、賴大家的、紫鵑、旺兒等小人物,研究著墨點不多,在400多個有名字的人物中,可進一步研究的領域還很廣闊?;蛘甙褞讉€人物鏈接起來,形成交叉,不僅是平面的靜態(tài)研究,而且是立體的動態(tài)研究,都是不錯的選題立項。
《紅樓夢》的外文譯本有很多,其中,楊憲益和霍克斯的譯本最著名。但是《紅樓夢》作為中國文化的集大成者,外文譯本畢竟不能全部表達出中國文化的精髓,具體稱呼語上,翻譯家往往找不到合適恰當?shù)脑~語描繪“奶奶”、“姑娘”、“姐姐”的不同語義和語用,所以,這個位置的研究空白還有待彌補。
三、研究方向
(一)研究假設
本文選用的是人民文學出版社1990年8月版本,以庚辰本為底本,由馮其庸先生負責總校注。以前80回為例,做研究對象,引用部分采用楷體,括號內數(shù)字,前為回數(shù),后為頁碼。
假設以寶玉、黛玉、寶釵三個人為主線,研究他們之間在不同場合、語域、情感下的不同稱呼語,那些“哥哥”、“妹妹”、“姐姐”的稱呼語都是在什么樣的情況下,以怎樣的語氣出現(xiàn),從而揭示稱呼語的一般規(guī)律,順便理清“寶黛釵”三者之間的情感脈絡。
(二)研究思路
首先界定“稱謂語”和“稱呼語”的概念?!胺Q呼”和“稱謂”是不同的兩個概念,單就學術意義而言,“稱呼語”一詞是名詞性的,不同于動詞的“稱呼”,也不同于名詞性的“稱呼”。名詞性的“稱呼”僅限于表示彼此關系的名稱,而且是當面打招呼用的,其概念外延甚至小于“稱謂”(陳毅平,2002)。
本論文所指的“稱呼語”,包括但不限于用稱謂名詞指稱的;包括但不限于表示彼此關系的名稱;包括但不限于當面招呼的(陳毅平,2002)。這一點要在論文中嚴謹?shù)亟淮宄?/p>
其次,對以下四個方面著手研究:
(1)夯實“稱”與“呼”的定義。舉例說明“面稱”、“他稱”和“自稱”。
一時黛玉來了,寶玉笑道:“好妹妹,你別撒謊,你看這三個字那一個好?”(8;79)
(2)稱謂系統(tǒng)與非稱謂系統(tǒng)的分析研究。包括親屬關系與社會關系的具體處理。
正說,只見寶釵走進來笑道:“偏了我們新鮮東西了?!睂氂裥Φ溃骸敖憬慵业臇|西,自然先偏了我們了?!睂氣O搖頭笑道:“昨兒哥哥倒特特的請我吃,我不吃他,叫他留著請人送人罷。我知道我命小福薄,不配吃那個。”(26;223)
(3)禮貌色彩與情感表達。情感因素的正極是禮貌,負極就是反禮貌的,特別在林黛玉身上,有很好的例子可以舉證。包括尊稱、敬稱、昵稱、諧稱和謙稱、傲稱、蔑稱、詈稱。
寶玉見問,一時解不來,因問:“什么‘暖香?”黛玉點頭嘆笑道:“蠢才!蠢才!你有玉,人家就有金來配你,人家有‘冷香,你就沒有‘暖香去配?”寶玉方聽出來。(19;166)
(4)稱呼語使用中的制約因素。這是基于語言的功能,分為5個方面:時空、正式程度、語場、人際關系、語篇。
寶釵笑道:“不用問,狗嘴里還有象牙不成!”一面說,一面走上來,把黛玉按在炕上,便要擰他的臉。黛玉笑著忙央告:“好姐姐,饒了我罷!顰兒年紀小,只知說,不知道輕重,作姐姐的教導我。姐姐不饒我,還求誰去?”(42;351)
四、結語
從立項到概念界定,從文獻綜述到找出研究空白,不難發(fā)現(xiàn),《紅樓夢》作為世界性的名著,字字珠璣,尤其是稱謂語部分,更是對揭示作者創(chuàng)作主旨大有深意?!皩汍焘O”作為糾結的主角,他們之間的關系、內心活動、地位變遷等,均在稱謂語中有淋漓盡致的體現(xiàn)。從應用語言學視閾下的稱謂語研究入手,可以對理解作家和作品起到提綱挈領的作用。
參考文獻:
[1]S.M.Ervin-Tripp,王菊泉.稱呼的社會語言學規(guī)則[J].北京:國外語言學,1984,04:16-26.
[2]陳建萍.真“姑娘”,假“姑娘”?——紅樓夢中姑娘稱呼語的語義語用辨析[J].紅樓夢學刊,2006,02:303-317.
[3]陳夏芳.稱呼語的社會語用研究[M].上海:上海東華大學出版社,2002.
[4]曹雪芹,高鶚.紅樓夢.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0.
[5]陳原.陳原語言學論著[M].遼寧:遼寧教育出版社,1998.
[6]陳毅平.《紅樓夢》稱呼語研究[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2.
[7]陳毅平.英語稱謂研究的一朵奇葩——介紹萊斯利·鄧克靈的《別稱與稱謂詞典》[J].武漢大學學報,2002,06.
[8]洪濤.紅樓夢的語域、“立體感”與“平常化”——從“儂俺奴娣”和異文看小說的藝術效果[J].紅樓夢學刊,2015,03:130-154.
[9]吉常宏.漢語稱謂大詞典[Z].河北: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
[10]劉冰.《紅樓夢》中女性稱謂語之語用考察[J].內蒙古:內蒙古農業(yè)大學學報,2009,06:345-347.
[11]李蓓.《紅樓夢》語言學研究綜述[J].紅樓夢學刊,2011,04:313-329.
[12]牛繼華.近百年來私人書信中稱呼語的社會語言學考察(1919—2006)[D].暨南大學,2006.
[13]戚雨村.弗斯和倫敦語言學派——紀念弗斯誕辰一百周年[J].外國語(上海外國語學院學報),1990,05:3-10.
[14]楊憲益,戴乃迭.紅樓夢.北京:外文出版社,2008.
[15]張孝忠.古今稱謂語詞典[Z].北京: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1998.
[16]趙元任.趙元任語言學論文集[C].北京:商務印書館,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