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駐日公使黎庶昌與中日琉球交涉

      2016-07-19 00:16:22戚文闖
      貴州文史叢刊 2016年2期
      關(guān)鍵詞:黎庶琉球朝鮮

      戚文闖

      (中國海洋大學(xué)文學(xué)與新聞傳播學(xué)院 山東 青島 266100)

      駐日公使黎庶昌與中日琉球交涉

      戚文闖

      (中國海洋大學(xué)文學(xué)與新聞傳播學(xué)院 山東 青島 266100)

      黎庶昌曾兩度擔任駐日公使,其外交任務(wù)主要是圍繞琉球問題和朝鮮問題而展開的,而琉球問題貫穿始終。其所提的琉球策略又隨著當時國內(nèi)外形勢的不斷變化而有所不同,從早期的以“存球”為目的,到最后提出了“放棄琉球論”以求達到中日同盟的構(gòu)想。通過對黎庶昌關(guān)于琉球問題交涉的考察,也駁斥了一些學(xué)者所認為的清政府在19世紀80年代初既已默認自動放棄琉球的論斷。

      駐日公使 黎庶昌 琉球交涉 甲申政變

      黎庶昌(公元1837-1898年),字莼齋,貴州遵義人,是晚清著名的外交家和桐城派散文家,被譽為貴州睜眼看世界的第一人。同治元年曾應(yīng)詔上萬言書議論時政,并得到了同治皇帝的嘉獎,后交由曾國藩差遣,頗受其賞識。1876年,追隨首任駐英公使郭嵩燾出使歐洲,并先后出任英、法、德及西班牙四國參贊,并以在歐洲的所見所聞撰成《西洋雜志》。1881年升任駐日欽差大臣,即駐日公使,這些出使經(jīng)歷使黎庶昌廣泛接觸到西歐文化和日本文化,并由此而逐步形成了自己獨特的外交風(fēng)格—文化外交。而其在兩度擔任駐日公使期間,始終認為琉球問題是懸案,并提出了多種解決“球案”的策略方案,期間伴隨著國內(nèi)外形勢的不斷變化,黎庶昌的對日琉球策略也在不斷轉(zhuǎn)變。

      一、球案緣由及其早期交涉

      琉球群島位于臺灣島與日本九州島之間,自古獨立存在。自明代洪武年間起,一直向中國朝貢,接受中國皇帝的冊封,雙方形成了穩(wěn)定而緊密的宗藩關(guān)系。由于琉球與日本距離也很近,并很早就為日本所覬覦。1609年,日本九州島薩摩藩派兵入侵琉球,“以勁兵三千,擄其王,遷其宗器,大掠而去”,①張廷玉:《明史》卷三百二十三,中華書局,2000年,第5606頁。強迫琉球向日本稱臣納貢。德川幕府為了從中獲取對華貿(mào)易利益,默認了琉球?qū)χ袊某曣P(guān)系,此后琉球長期處于中日“兩屬”的局面,這也為日本后來吞并琉球及其引發(fā)了中日之間“球案”交涉埋下伏筆。

      十九世紀后半期,明治新政權(quán)建立不久,日本便開始積極的向外侵略擴張,正式吞并琉球也被提上日程。1871年10月,琉球國太平山島民進貢中山府的船隊在返航時遭遇臺風(fēng)漂流至臺灣東南部,船上大部分人被臺灣原住民殺害。1874年,日本謊稱琉球是日本屬邦,并以此為借口發(fā)動大舉進攻臺灣的軍事行動。其后在英、美駐華公使的調(diào)停下,中日雙方于1874年10月簽訂了《北京專條》,但在條約中清政府承認了日本出兵臺灣是“保民義舉”,并賠銀五十萬兩,②唐淳風(fēng):《悲憤琉球》東方出版社, 2014年,第63頁。條約的簽訂等于間接地承認了琉球是日本的屬地,客觀上給日本吞并琉球留下了口實。1875年5月,日本禁止琉球向中國朝貢、派遣使節(jié)和接受中國冊封,制造了所謂的“阻貢事件”。①戴東陽:《晚清駐日使團與甲午戰(zhàn)前的中日關(guān)系(1876-1894)》,社會科學(xué)文獻出版社,2012年,第23頁。琉球多次向日本提出交涉,請求繼續(xù)向清朝朝貢,但均遭拒絕。隨后,琉球國王遣向德宏、林世功等人奉命來到福州,向閩浙總都何璟、福建巡撫丁日昌報告日本禁止琉球朝貢之事,請求代紓國難。此事遂被清廷獲悉,其后牽涉中、日、琉三國的“琉球問題”也即“球案”交涉就此展開。

      “阻貢事件”發(fā)生以后,清廷便諭傳何如璋赴日相機妥善辦理“球案”,何如璋通過深入分析了日本的內(nèi)外形勢認為“縷述日本國勢困敝,自改從西制以來,所費不貲,餉無所出;又甫經(jīng)內(nèi)亂,必不敢遽開邊釁。琉球危急可憫,不能不為援手各情”。②臺灣大通書局編輯:《清光緒朝中日交涉史料選輯》,臺灣大通書局印行,1987年,第10頁。并籌擬了著名的“琉球三策”,“一為遣兵舶責問琉球,征其貢使,示日本以必爭;一為據(jù)理與爭,明約琉球令其夾攻,示日本以必救;一為反復(fù)辯論,徐為開導(dǎo),若不聽命,或援萬國公法以相糾責,或約各國使臣與之評理”。③臺灣大通書局編輯:《清光緒朝中日交涉史料選輯》,臺灣大通書局印行,1987年,第10頁。而何如璋是力主采用前兩策,也即對日本采取強硬的態(tài)度,以使日本屈服。而總理衙門與李鴻章則認為“日本自臺灣事結(jié)后,尚無別項釁端,似不宜遽思用武。再四思維,自以據(jù)理詰問為正辦”。④臺灣大通書局編輯:《清光緒朝中日交涉史料選輯》,臺灣大通書局印行,1987年,第10頁。即主張中日兩國通過外交手段來解決琉球問題,而不訴諸于戰(zhàn)爭、武力?!傲鹎蛉摺钡奶岢龃偈骨逭畬α鹎蛘哂上麡O轉(zhuǎn)向積極,而總理衙門與李鴻章主張通過外交手段來解決琉球問題對黎庶昌也有很大的影響,它奠定了此后黎庶昌對日琉球策略的基調(diào)。但日本卻害怕日后生變,外交談判不利于己,遂于1879年3月斷然宣布“廢琉置縣”,改琉球藩為沖繩縣,強行將琉球納入到日本版圖之內(nèi),正式吞并琉球。

      日本吞并琉球之后,首任駐日公使何如璋電告朝廷請求允許撤使回國以示抗議,但未經(jīng)同意,其后轉(zhuǎn)而提請美國出面居中調(diào)停。恰在此時,美國前總統(tǒng)格蘭忒來華旅行,于是何如璋趁機建議李鴻章邀請其居間調(diào)停。格蘭忒調(diào)停雖無實質(zhì)性結(jié)果,但卻提出了“琉球三分案”,并建議中日互相讓步,分割琉球,推動了此后中日第二輪琉球交涉。最終總理衙門與日本駐華公使宍戶璣通過談判達成了“分島改約論”,即“日本以增進中日兩國間和好的目的,以琉球南部接近臺灣之宮吉、八重山兩島分讓與中國,作為區(qū)劃兩國之國境線。而與此同時,修改中日通商條約,增加利益均沾條款,使日本人能與西洋人相同, 得以中國內(nèi)地貿(mào)易?!雹荩ㄈ眨〇|亞同文會編、胡錫年譯:《對華回憶錄》,商務(wù)印書館,1959年,第115-116頁。

      當時清朝與俄國因新疆伊犁問題而矛盾激化,而日本與俄國因樺太(庫頁島)問題亦發(fā)生糾紛,故而兩國都有互相提攜、聯(lián)合以共同對抗俄國的意向。而清政府內(nèi)部的大多數(shù)大臣擔心日俄勾結(jié),故也傾向于早結(jié)球案。但陳寶琛、張之洞等人則建議球案應(yīng)當緩結(jié),李鴻章也逐漸改變了先前的看法,主張“今則俄事方殷,中國之力暫難兼顧。且日人多所要求,允之則大受其損,拒之則多樹一敵,唯有用延宕之一法最為相宜……臣因傳詢在津之琉球官向德宏,始知中島物產(chǎn)較多,南島貧瘠僻隘、不能自立;而球王及其世子,日本又不肯釋還。遂即函商總理衙門,謂此事可緩則緩,冀免后悔?!雹夼_灣大通書局編輯:《清光緒朝中日交涉史料選輯》,臺灣大通書局印行,1987年,第39頁。此外,加上來華請愿的琉球人林世功以死阻約,最終總理衙門態(tài)度轉(zhuǎn)變,決定回避先前所定條約,中日簽約未成,隨后日本駐華使節(jié)宍戶璣憤而歸國,中日兩國關(guān)于琉球問題的交涉陷入僵局。

      此后首任駐日公使何如璋也為再度重議球案積極獻計獻策,雖然希望渺茫,但終為后來再議球案打開了大門。而接任他的第二任駐日公使黎庶昌不僅繼承了何如璋的某些琉球策略,而且也成為重議球案時期的代表人物。黎庶昌自1881年(光緒七年)秋以駐日公使身份第一次赴日,至1890年(光緒十六年)底回國,前后近十年之久,期間雖因丁憂回國,但黎氏議球案卻貫穿始終,從未中斷。

      二、黎庶昌上任初期的琉球策略

      黎庶昌于1881年4月5日被任命為出使日本大臣。臨行前曾面見慈禧太后, 慈禧太后提到了琉球問題,同時指示黎庶昌上任后要慎重處理琉球問題。①黃萬機:《黎庶昌評傳》,貴州人民出版社,1989年,第90頁。隨后他又前往南京拜見了兩江總督劉坤一,向其詢問球案的處理意見。劉坤一闡述了自己的見解“諄諄以中國若因球案與日本肇啟兵端,殊屬不值為言”。②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清季中日韓關(guān)系史料》,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發(fā)行,1972年,第543頁。通過與一直以來主張日清聯(lián)合的劉坤一的會談,黎庶昌獲知了在國內(nèi)占主流的日清聯(lián)合論者是如何定位琉球問題的,黎庶昌也是日清提攜的重要倡導(dǎo)者之一,這也奠定了其后對日琉球交涉的論調(diào)。

      1882年2月黎庶昌到達日本東京,與前任駐日公使何如璋辦理交接,并一同前往日本皇宮呈遞國書,并致辭表示“深愿貴皇帝體中國大皇帝圣美之意,推誠相與,解釋嫌疑,使兩國交易日隆,物阜民康,使臣實任之幸”,③黃萬機:《黎庶昌評傳》,貴州人民出版社,1989年,第96頁。暗示希望上任后能夠解決琉球問題。

      黎庶昌上任之后便開始積極收集、分析有關(guān)琉球問題的資料,思考具體的解決方案。恰在此時,李鴻章正與駐華天津領(lǐng)事竹添進一郎談?wù)摿鹎騿栴},而談判也一度陷入僵局,李鴻章正積極尋求妥協(xié)之策,于是黎庶昌趁此向他提出了最初解決琉球問題的方案?!盎蛴姓{(diào)停其事者謂,割南島以封琉王并附益以首里王城,使得歸其故宮,祀其宗社,此外日本已并踞者,一任日人為政,但須堅明約束,堅明日后不得再占一步。”④李鴻章:《李鴻章全集》譯署函稿,時代文藝出版社,1998年,第4600頁??偟膩碚f,這一方案就是將本來打算割讓給清朝的南島加上首里城以歸還琉球,使琉球王國得以復(fù)國,其他占領(lǐng)之地歸日本國有。而竹添進一郎對此方案只是付諸一笑,未加理睬。李鴻章依據(jù)現(xiàn)實狀況,認為黎庶昌的方案難以實行,遂決定放棄這一方案。

      黎庶昌提出的最初的解決方案被否決之后, 他便把關(guān)注點轉(zhuǎn)向了對日外交的新焦點朝鮮問題上,這也和日本加緊侵略朝鮮的政策有很大關(guān)系,朝鮮問題此后逐漸成為中日交涉的重點。黎庶昌欲借中日朝鮮問題交涉來一并解決琉球問題,而他的這種想法主要是受駐日使團參贊姚文棟《上黎星使書》的影響。姚文棟在這篇上書中就琉球問題論述道:“琉球一案,欲使日本全還中南兩島,必非玉帛所能了,勢須出于一戰(zhàn)。近來京師清議及天下世論,大抵注重此案,主用兵之議多,以為非如此,則國體不尊。當事巨公內(nèi)念時艱,又外顧物望,所以躊躇不能決。文棟竊統(tǒng)籌中國全局,寧以規(guī)復(fù)琉球之兵力,移為保護朝鮮之用。琉球之亡,傷一足指而已。今歲不治,則來歲治之,亦不為遲?!雹萆蛟讫堉骶帲航袊妨蠀部谄呤遢嫞鹗靠#骸痘食?jīng)世文續(xù)編》卷一百一十,文海出版社印行, 1966年,第4600頁。姚文棟認為僅靠外交談判來收回琉球已不可能,必訴諸于戰(zhàn)爭。而清廷此時又躊躇不決,但朝鮮問題遠重于琉球,倒不如延后解決琉球問題,以傾注全力來優(yōu)先保護朝鮮。他同時又尖銳的指出:“今議者,但知爭琉球而不及朝鮮,不過因琉球已然而易知,朝鮮未然而難見也,朝鮮之時勢,急于琉球。”⑥(日)西里喜行著、胡連成譯:《清末中琉日關(guān)系史研究》,社會科學(xué)文獻出版社,2010年,第532頁。姚文棟認為琉球與朝鮮問題是一個急與緩的關(guān)系,琉球已然被日本實際占有,而朝鮮尚未被日本所占,決不能因為爭琉球而失去朝鮮。此外他還提出了對朝鮮問題的三個對策,姚文棟的這些建議,對黎庶昌其后的對日外交策略產(chǎn)生了重要影響。此后, 黎庶昌的一系列琉球交涉活動,全部被置于“朝鮮·琉球”的大框架之下, 期間經(jīng)歷了幾次變化并逐漸走向了最后的“放棄琉球論”。

      三、壬午兵變后的尚氏世襲縣令方案

      1882年7月23日(農(nóng)歷壬午年六月初九日),朝鮮京軍武衛(wèi)營和壯御營的士兵因為一年多未領(lǐng)到軍餉以及對由日本人訓(xùn)練的新式軍隊別技軍的反感,而聚眾嘩變。大量漢城市民也加入了起義隊伍,起義士兵和市民焚毀日本公使館,并殺死了幾個民憤極大的大臣和一些日本人,并且攻入王宮,推翻了閔妃外戚集團的統(tǒng)治,推戴大院君李昰應(yīng)上臺執(zhí)政,是為“壬午兵變”。

      “壬午兵變”發(fā)生后,黎庶昌從日本友人處得知了事變情況和日本即將派兵入朝的消息,便立即電告北洋大臣張樹聲,“高麗亂黨,突圍日本使館,打死一人傷數(shù)人,日使花房等逃至仁川,云云……日本兵船即赴高麗,中國宜派兵船,前往觀變?!雹僦醒胙芯吭航费芯克骸肚寮局腥枕n關(guān)系史料》,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發(fā)行,1972年,第734-735頁。黎庶昌建議清政府應(yīng)速速派兵入朝,借以避免重蹈琉球的覆轍。不久清政府派馬建忠、吳長慶等人率兵入朝,囚禁了大院君,平息了叛亂。而日本也派兵到朝鮮問罪,意在迫使朝鮮訂立《濟物浦條約》,以獲取更大利益。依據(jù)條約規(guī)定朝鮮須謝罪、賠款,同時日本提出的包括駐兵權(quán)等要求也得到了滿足,條約的簽署進一步加大了日本對朝鮮的侵略,但也避免了中日之間可能發(fā)生的沖突。

      條約簽訂不久,琉球官吏馬兼才向黎庶昌提交了請求同時解決琉球問題和朝鮮問題的請愿書,黎庶昌也正有此意。1882年10月,日本大藏卿松方正義訪問駐日公使館,黎庶昌抓住這一機會與其商談琉球問題,前后歷時數(shù)月。當問及如何解決琉球問題時,黎庶昌認為:“李鴻章今春已與竹添在天津議定,將中南二島歸還球人,準其日清兩屬,日清兩國締結(jié)條約予以保護……只有將中南兩島互易,以中島歸還琉球, 南島歸于日本”。②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清季中日韓關(guān)系史料》,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發(fā)行,1972年,第1021-1022頁。但松方并沒有直接回答,在交談過程中,雙方都沒有提出什么具體的解決方案,其后兩人繼續(xù)接觸磋商,最后達成了一致意見。黎庶昌將與松方談?wù)摰慕鉀Q辦法致電李鴻章,請求其與總理衙門商議是否同意。即“球案昌于前月與松方擅議一善了辦法:日允中仍認琉球為國,聽憑尚氏朝貢中國,冊封一了定,日將琉球設(shè)縣,理其內(nèi)治,但釋回尚氏任為縣令,子孫世襲。松方昨日來報,似有可行,但意欲聲明是專屬。愚見能復(fù)封貢,余可概推與日。是否有當?準與再議否? 求中堂商之總署,示復(fù)大略”。③顧廷龍、戴逸:《李鴻章全集》電報一,安徽教育出版社,2008年,第36頁。

      在這一新方案中,黎庶昌首先考慮的是“存球”讓琉球得以復(fù)國,而后才是琉球朝貢并接受中國冊封。清政府致力于琉球復(fù)國,也是因為琉球關(guān)系到中國的國家安全,中琉之間政治上的“冊封”朝貢關(guān)系至關(guān)重要。其次黎庶昌也考慮到日本已于1879年“廢琉置縣”,這一現(xiàn)實問題通過外交途徑已不易收回琉球, 進而提出“子孫世襲”的要求。其實,縱觀黎庶昌此次會談先后提出的方案,不難發(fā)現(xiàn),與之前上任初期的琉球方案是一脈相承的,仍然是清政府既定“存球”方針下的新一輪交涉。

      李鴻章接到黎庶昌的電報后,又將其轉(zhuǎn)交總理衙門,同時對此方案予以肯定。李鴻章暗示應(yīng)以黎庶昌的方案來解決琉球問題,但沒有明確表態(tài),而是把最終決定權(quán)交給了總理衙門。然而總理衙門卻認為:“尚氏復(fù)國,照常朝貢,甚是。惟改琉球王為縣令,名實不符,既非體制。聲明專屬,若系專屬日本,尤難允行。似此辦法,不如暫緩?!雹茴櫷?、戴逸:《李鴻章全集》電報一,安徽教育出版社,2008年,第37頁。總理衙門認為黎庶昌所提方案,是不可能將琉球納入朝貢體制的,改琉球王為縣令也無法說服琉球人接受此方案,同時如果聲明琉球?qū)儆谌毡荆透鼮椴焕?,不如暫緩??偫硌瞄T最終否決了黎庶昌的“尚氏世襲縣令方案”,于是,黎庶昌的方案再次化為泡影,琉球問題再次被擱置起來。緊接著中法越南問題日益突出,法、日也積極謀求聯(lián)合以共同對付中國,黎庶昌也借此機會向日方重提球案。

      四、中法戰(zhàn)爭時期的球案交涉

      朝鮮發(fā)生壬午兵變的同時, 因越南問題而引發(fā)的中法紛爭也開始日趨激化,1882年4月25日,法軍艦隊司令李維業(yè)率軍占領(lǐng)河內(nèi),越南國王請求清政府出兵援助,清政府于同年6至7月派云南、廣西清軍入越,雙方爆發(fā)軍事沖突的危險性與日俱增。法國也積極謀劃建立針對中國的日法同盟,而日本也想趁機向中國施壓,以求在琉球·朝鮮問題上占據(jù)主動權(quán)。

      李鴻章于1883年6月24日致電黎庶昌,讓其調(diào)查日法是否有意聯(lián)合攻華。“劼剛(曾紀澤)電云:日以助法相嚇,欲趁此了球案,頃美國楊使密稱,聞日本有助法攻華之意,確否?望密查電示。”①顧廷龍、戴逸:《李鴻章全集》電報一,安徽教育出版社,2008年,第62頁。黎庶昌通過調(diào)查之后于次日復(fù)電稱曾紀澤等人的消息并不確切,日本國內(nèi)近來十分平靜,沒有和法國聯(lián)合攻華的意圖。但其后中法兩國談判破裂,中法之間進入全面戰(zhàn)爭狀態(tài)。期間戰(zhàn)局也是不斷反復(fù),呈現(xiàn)出持久戰(zhàn)局面,清政府在尋求外交途徑解決的同時,也積極阻止日法互相勾結(jié),以免在越南、朝鮮問題上陷入被動局面,而與日本長期交涉的琉球問題依舊是焦點之一。

      早在中法談判期間,黎庶昌就曾向朝廷上書《敬陳管見折》,歷陳內(nèi)政外交建議。認為琉球問題依然是一個懸案,并建議應(yīng)該盡快考慮通過外交手段解決琉球問題,同時也要重點整頓內(nèi)政?!俺嫉确钍箹|西兩洋已逾八載,聞見所接,思慮所籌,何忍緘默,不言已負。朝廷望治之意者,法越事定,外禍漸紓,雖有球案一宗,雖懸而未結(jié)。無論將來如何擬議,實不足再犯兵端,然則今日所宜加意講求者,專在整飭內(nèi)政矣”。②沈云龍主編: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第八輯,黎庶昌著《《拙尊園叢稿》卷五,文海出版社印行,1966年,第367-368頁。后來清政府在中法馬尾海戰(zhàn)中慘敗,無疑暴露了其軟弱無能的一面。1884年9月9日,黎庶昌得知日本欲乘中法戰(zhàn)爭之間,派軍隊駐扎長崎,以武力相威脅來解決琉球問題,隨后他立即致電李鴻章,請求盡快通過外交途徑解決琉球問題。

      在中法越南問題不斷升級之際,日本是時刻關(guān)注中法關(guān)系的進展,以求在對華琉球和朝鮮問題上占據(jù)主動。除日本駐華領(lǐng)事積極在華進行情報活動之外,國內(nèi)的相關(guān)人士也開展了對中國駐日使館的情報工作,包括前來向黎庶昌探問中法越南問題的進展及前景。黎庶昌也借此機會,頻繁向日方提起琉球問題。

      1883年8月16日,明治政府指派田邊太一造訪東京的中國駐日公使館,黎庶昌與田邊太一進行了交談,并將這次會談作為解決球案的一個機會。中法關(guān)系因越南問題而日益緊張,田邊利用這種國際形勢,首先就朝鮮問題發(fā)表見解,他認為“朝鮮為一自主之邦,與世界各國締結(jié)條約,則不免顧前慮后。若暫歸為歸國之屬土,則恐朝鮮卷入俄國與貴國之爭。今朝鮮與美國同好,為自主之邦,若為日清保護之國,則俄國雖垂涎而不得伸手也?!雹壑醒胙芯吭航费芯克骸肚寮局腥枕n關(guān)系史料》,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發(fā)行,1972年,第1200-1203頁。田邊太一認為朝鮮雖已與西方國家簽訂通商條約,但仍未周全。不斷鼓吹由中日兩國或中、日、美三國共同保護朝鮮以防俄國。而黎庶昌則認為,琉球問題仍是一個中日兩國首先應(yīng)該解決的首要問題,盡管俄國對朝鮮的野心天下共知,但其重心仍偏重于西方,因而俄國不至于對朝鮮輕易采取武力。如果俄國有吞噬朝鮮的企圖,那么,以中國一國保護不見為少,以中日兩國保護亦未必為多,指出琉球問題是影響中日兩國關(guān)系進程的一大障礙,“現(xiàn)因琉球之故,尚齟齬未協(xié),又安能為此說乎?如貴國能退還琉球,或有商議,亦未可定”。④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清季中日韓關(guān)系史料》,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發(fā)行,1972年,第1200-1203頁。田邊認為琉球與朝鮮分屬兩事,與他所建議的中日共同保護朝鮮之說沒有關(guān)系,強調(diào)由中國一國保護不如中日兩國保護于更為有利。黎庶昌將琉球問題作為進一步討論朝鮮問題的一個先決條件,反復(fù)重申如果不首先解決琉球問題,則期望中日兩國聯(lián)合抗俄的任何主張,皆難以實行。如果日本答應(yīng)歸還琉球,則中國或可以同意與日本共同保護朝鮮。

      黎庶昌隨后將與田邊會談的內(nèi)容及其個人看法致函總理衙門。他進一步表明了琉球問題應(yīng)該是中日進一步談?wù)摮r問題的一個先決條件,如果日本答應(yīng)歸還琉球,則中國或可以同意與日本共同保護朝鮮。至朝鮮發(fā)生了“甲申政變”前,黎庶昌仍然不斷尋找新的談判機會以求能盡早解決琉球問題。而“甲申政變”的突然發(fā)生,則讓黎庶昌對琉策略發(fā)生了巨大轉(zhuǎn)變。

      五、甲申政變后的“放棄琉球論”

      1884年12月4日(農(nóng)歷甲申年十月十七日)朝鮮發(fā)生了“甲申政變”。這次政變以金玉均為首的開化黨為主導(dǎo),并有日本協(xié)助。政變的目的有兩個:一是脫離清朝而獨立,二是改革朝鮮內(nèi)政。開化黨發(fā)布了具有資本主義色彩的政綱,因此甲申政變也是朝鮮第一次資產(chǎn)階級改革的嘗試。最后被袁世凱所率駐朝清軍鎮(zhèn)壓,開化黨人或被處死,或亡命日本。

      甲申政變對朝鮮國內(nèi)外都具有重大影響,也是黎庶昌琉球策略發(fā)生轉(zhuǎn)變的一個直接促動力,事變發(fā)生后黎庶昌開始將琉球與朝鮮問題聯(lián)系起來,并逐漸走向了“放棄琉球論”,中間也經(jīng)歷了幾個發(fā)展階段。

      甲申政變發(fā)生之時,黎庶昌因為母親去世而于1884年10月5日丁憂離職,但他仍然留在日本,正等待繼任的徐承祖前來交接,得知此事后便開始積極奔走, 探聽事變真相,為甲申政變的善后處理而奔走。因為他深知可借朝鮮問題的交涉之際來一并解決琉球問題,黎庶昌隨后前往外務(wù)省拜見井上馨,以了解日本處理朝鮮問題的意向。

      1885年1月,黎庶昌致函總理衙門,著重分析了當時中日關(guān)系的態(tài)勢并提出了解決琉球、朝鮮問題的相關(guān)對策:“中日兩國積疑已久,恐其決裂,不在琉球,而將在高麗。與其含糊而釀禍,不如明辨以息紛。此案辦結(jié)之后,彼無他求固善,若求他求,庶昌有愚計二,姑妄陳之,以備采擇。一則莫如委以琉球,與之訂明以后不得干預(yù)朝事,不必駐兵,截然分而為二,各不相侵犯。一則責以歸還琉球,兩國立約保護,明許以共保高麗,嚴立規(guī)條,亦屬弭釁之策?!雹僦醒胙芯吭航费芯克骸肚寮局腥枕n關(guān)系史料》,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發(fā)行,1972年,第1604頁。

      黎庶昌在所提方案之中使用了“委以琉球”一詞,實際上就等于是“放棄琉球”之論,通過放棄琉球來換取日本不干涉朝鮮內(nèi)政。黎庶昌之所以提出這樣的對策,主要是由于中日兩國積怨已久,而此時的日本志在征服朝鮮,琉球問題已隨著日本1879年“廢琉置縣”而降為次要地位,朝鮮問題則成為中日之間的最主要問題。另外中日兩國互相猜忌已久,如果雙方發(fā)生戰(zhàn)爭,其原因主要不是因為琉球而是因為朝鮮,后來的甲午中日戰(zhàn)爭也正是如此。所以當務(wù)之急,必須妥善處理這兩個問題,結(jié)束兩國紛爭。這足見黎庶昌對當時的中日關(guān)系的把握切合實情,要使日本改變在朝鮮問題上的立場,也只有拿琉球作交換,才有一定的現(xiàn)實性。黎庶昌的本意可能更傾向于第一個方案,但無論那一個方案,其目的都是希望同時解決琉球問題和朝鮮問題。

      1885年2月2日,黎庶昌告別駐日公使館的同僚和日本友人后,從東京起航,返回上海,結(jié)束他的第一次赴日交涉。此后,圍繞中日之間的外交交涉問題則由繼任駐日公使許承祖主導(dǎo),但在正式交涉中,中日雙方都沒有提及琉球問題,而黎庶昌卻始終沒有忘記琉球問題,并在其1887年再次出任駐日公使后重提琉球問題。

      1889年8月19日,黎庶昌獲知日本新任駐華公使大鳥圭介不日即將赴任中國,遂邀請他會談。此次的談話內(nèi)容涉及修約問題、琉球問題、朝鮮問題等。以下為會談節(jié)略:“先詢彼國近日修約如何……其次為琉球。此案擱置多年,總算未了。雖中國未必因此與日本開釁。而閣下到京,必應(yīng)將此案解說分明而后可。此為兩國交誼厚薄之根。大鳥謂:此案自宍戶璣在津談?wù)摵螅謬嗣褚阉懔私Y(jié)。且此次本公使赴中國,未奉有談?wù)摯税钢?,似難置議。大鳥又徐論及俄人之可畏,朝鮮之可危,東方大局之可尤。若果朝鮮有事,中日兩國均屬不利,其平日亦喜持此論。庶昌謂:尚有一句局外的話,日本能還復(fù)琉球,中國能約日本共保朝鮮,則拒俄親亞,東方皆熨帖矣。大鳥首肯大笑”。②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清季中日韓關(guān)系史料》,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發(fā)行,1972年,第2641頁。

      從他們的對話中可以看出,黎庶昌強調(diào)琉球問題是中日兩國關(guān)系深厚與淺薄與否的根本問題。而大鳥圭介則極力回避琉球問題,并極力夸大俄國在朝鮮問題上的威脅,目的是為了促使清朝與日本聯(lián)合抗俄。黎庶昌通過對當時內(nèi)外形勢的觀察,并借鑒了以前所提的解決琉球問題的方案,于1890年6月9日致函總理衙門,提出了解決球案的三個方案:一是中國 “委以” 琉球, 日本不干涉朝鮮;二是日本歸還琉球, 中日共同保護朝鮮;三是琉球王族的世子一人歸屬清朝,王爵世襲,終身給予秩祿。總之,其第一個方案實質(zhì)就是中國放棄琉球,以求達到日本不干涉朝鮮的目的;第二個方案是日本歸還琉球以使琉球復(fù)國,但須由中日共同保護,是一種利弊參半的解決方案;第三種方案其實仍是先前與松方所談的“尚氏世襲縣令方案”。①(日)西里喜行著、胡連成譯:《清末中琉日關(guān)系史研究》,社會科學(xué)文獻出版社,2010年,第549-550頁。但他并沒有提及這三種方案之間優(yōu)先選擇的順序。

      1891年1月1日在黎庶昌第二次駐日公使期滿之際,向總理衙門提交了一篇總結(jié)性的奏折,在奏折最后他提出了一些對日政策的建議:“似宜因彼有向善之誠,隨勢利導(dǎo),與為聯(lián)絡(luò)。趁修改條約之際。將球案一宗彼此說明,別訂一親密往來互助之約。如德奧義三國之比,用備緩急。設(shè)異時西洋強國啟釁,東方庶免肘腋之虞,別生枝節(jié)。雖公法條約原不足恃,而具此成言在前,則在我有所羈縻,在彼亦有關(guān)外人之口,雖不明為朝鮮,朝鮮實陰受其庇。此之為利,似十倍于爭論琉球。”②臺灣大通書局編輯:《清光緒朝中日交涉史料選輯》,臺灣大通書局印行,1987年,第100-101頁。黎庶昌在奏折中的建議就是以放棄琉球為前提以謀求中日聯(lián)合,這樣既可以聯(lián)合抵抗西方列強的挑釁,又可以防止俄國對朝鮮的侵蝕,朝鮮則能在暗中得以保護,此中利益,比起爭論琉球要多十倍。黎庶昌此時已深刻認識到日本已無意放棄吞并琉球,當下唯有中國放棄琉球才有可能實現(xiàn)中日聯(lián)合,否則中日只能訴諸于戰(zhàn)爭。

      六、結(jié)語

      十九世紀八十年代,琉球問題和朝鮮問題成為了中日兩國之間外交的焦點問題,黎庶昌兩次出任駐日公使除去丁憂歸國之外,時間長達六年之久,對日外交始終以琉球與朝鮮兩大問題為重點,而琉球問題則貫穿始終,從未中斷。期間伴隨著國內(nèi)外形勢的不斷變化,黎庶昌的對日琉球策略也在不斷發(fā)生變化,其琉球解決的方案也大致遵循著這樣一條主線,即從早期的以“存球”為目的,到后來隨著中日之間朝鮮問題的日益突出,又轉(zhuǎn)向提出琉球、朝鮮問題一并解決論,并把琉球作為解決朝鮮問題的一個先決條件和重要籌碼,但由于日本竭力反對將琉球問題與朝鮮問題混為一談,清廷內(nèi)部又趨向保守,到最后黎庶昌選擇了“放棄琉球”以求達到中日同盟的構(gòu)想。

      綜觀黎庶昌駐日公使期間的對日外交活動,其憑借高超的外交才能,不卑不亢,據(jù)理力爭,游刃有余,其外交活動可圈可點,在駐日期間,并逐步形成了自己獨特的外交風(fēng)格—文化外交,為后世留下了寶貴的外交經(jīng)驗。在朝鮮爆發(fā)壬午兵變后,清政府能趕在日本出兵前及時出兵朝鮮,平息叛亂,黎庶昌具有首推之功??傊?,黎庶昌在近代中日琉球、朝鮮問題的交涉中所作出的努力和貢獻不容磨滅,其所提倡的文化外交的理念也值得我們傳承和發(fā)揚。

      責任編輯:厐思純

      China's Envoy to day Li Shuchang and Ryukyu Nnegotiations between China and Japan

      Qi Wenchuang

      Li Shu chang has twice served as China's envoy to Japan at that time and its diplomatic mission mainly revolves around Liuqiu issues and North Korea and, but throughout the Ryukyu. And its proposed Ryukyu strategy varies with the changing situation at home and abroad, from the early to "save Liuqiu" for the purpose, in the end it puts forward the theory of "abandon the Ryukyu in order to reach the idea of the alliance between China and Japan. 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to the Li Shuchang about the question of the Ryukyu(Liuqiu) representations, also some scholars believe that the Qing government in the early 1880 s is automatically abandon the Ryukyu judgment by mistake.

      China's envoy to day; Li Shuchang; Ryukyu(Liuqiu) representations; JiaShen coup

      K205

      A

      1000-8705(2016)02-44-50

      戚文闖(1989年— )男,河南開封人,中國海洋大學(xué)文學(xué)與新聞傳播學(xué)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中日關(guān)系史。

      猜你喜歡
      黎庶琉球朝鮮
      贊長寧地震臺
      琉球的領(lǐng)土地位與自決權(quán)
      朝鮮國慶"輕松"閱兵顯自信
      新年賦
      新傳奇(2018年3期)2018-05-14 22:35:33
      戴軍
      黎庶昌散文對中國近代散文發(fā)展的影響
      牡丹(2017年6期)2017-05-19 18:58:12
      朝鮮試爆氫彈,中方堅決反對
      南方周末(2016-01-07)2016-01-07 15:47:28
      悲憤琉球
      全國新書目(2015年4期)2015-05-11 13:35:05
      破譯《琉球國書》碑
      大眾考古(2014年7期)2014-06-26 08:00:58
      朝鮮平靜度過“金正恩生日”
      福泉市| 泰安市| 祁东县| 荆州市| 蕲春县| 泸定县| 五原县| 古丈县| 满洲里市| 宁南县| 阿克苏市| 苗栗县| 林甸县| 将乐县| 武汉市| 阿勒泰市| 天全县| 江北区| 东源县| 安龙县| 陆丰市| 彝良县| 平南县| 普宁市| 都匀市| 塘沽区| 榆社县| 江川县| 慈利县| 望城县| 定远县| 乌什县| 中牟县| 五常市| 巴塘县| 芦溪县| 泾川县| 濮阳市| 城市| 莆田市| 南部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