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月鳳
?
行政法課程教學改革的分析與思考
劉月鳳
【摘 要】在依法治國的大背景之下,行政法法制建設的重要性日益凸顯。高校作為行政法教育教學的主戰(zhàn)場,行政法課程教學的改革發(fā)展,符合當前教育教學的發(fā)展需求。本文分析了行政法課程教學的特點、行政法課程教學改革的重要性,闡述了行政法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在此基礎之上,論述了優(yōu)化行政法課程教學的應對措施。本文旨在強化對行政法課程教學的認識,并為今后相關領域之研究提供一定的參考資料。
【關鍵詞】行政法課程 教學 改革 策略
十八大以來,依法治國的不斷推進,強調依法執(zhí)政的重要性與必要性。當前,我國警官院校、政法院校等,都開設有相關專業(yè),并日益成為我國司法發(fā)展的重要力量,也是培養(yǎng)司法人才的主戰(zhàn)場。從實際來看,很多高校行政法課程教學面臨諸多問題,特別是教學方法單一、實踐教學被忽視等問題,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課程教學的改革發(fā)展。因此,在新的歷史時期,積極推進行政法課程教學改革,具有顯著的重要性與緊迫性。在筆者看來,行政法課程教學改革的立足點仍在于優(yōu)化與調整,依托教學方法的創(chuàng)新,構建多樣化的教學形態(tài),推進有效教學的構建。通過課時的合理設置、教學目標的進一步明確,強化行政法課時教學的改革發(fā)展。
(一)行政法學尚未形成完整的法典,強調學生對行政法律規(guī)范的系統(tǒng)把握
行政法在一定程度上,表現出特殊性,其相關規(guī)定的呈現方式,多散見于各單行條例或單行法之中,這就決定了行政法在形式上尚未形成完整的法典。法律文件、形式的多樣化,強調學生需要對行政法律規(guī)范、行政法原理的系統(tǒng)把握,進而獲取的行政法課程的系統(tǒng)學習。因此,在行政法課程教學的過程中,一方面要注重行政法律知識的系統(tǒng)性,強調有效教學的構建;另一方面,要強化學生對行政法原理、規(guī)范的系統(tǒng)把握,在有效教學的構建之下,促進學生有效學習,這是行政法課程教學的目標要求。
(二)行政法課程內容廣泛,強調理論與實踐并重教學
行政法學課程內容涉及面廣,在課程體系的設計中,行政、行政權、行政責任、法治行政等,都是課程體系中的主干內容。由于課程內容繁雜,且具有較強的理論性與實踐性。因此,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具有較大的難度。與此同時,行政法的變動較為頻繁,這就對教學帶來一定影響,強調課程教學的前沿性,注重理論與實踐并重教學的有效開展。因此,案例教學法、討論式教學法,是有效教學的常用教學方法,旨在實踐教學的有效開展。
(三)行政法的實體法與程序法密不可分,強調教學的系統(tǒng)性、完整性
在行政法課程體系中,實體法與程序法是密不可分的,要求在內容上實現融匯。因此,在實際的課程教學中,兩者之間的緊密關系需要維持,教學的系統(tǒng)性、完整性尤為重要。首先,教學要強調教學的全面性,不應將行政法的實體法與程序法分而教學,這不利于有效教學的構建;其次,當前的課程教學,強調教學的完備性,注重學生知識的系統(tǒng)學習。光有實體法的學習,難以促進學生的行政法課程的學習,只有在教學的完備性上下足功夫,才能確保行政法課程教學的系統(tǒng)性、完整性,推動有效教學的構建。
在依法治國不斷推行的當前,法學教育的深化改革,是新時期奪取“依法治國”勝利的重要基礎。高校作為培養(yǎng)法學人才的主戰(zhàn)場,行政法課程的開設,是基于社會發(fā)展需求的重要之舉。但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行政法課程體系的調整,如何進一步深化行政法課程教學改革,是新時期推進行政法課程教學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必然要求。
(一)傳統(tǒng)教學頻現困境,依托“改革”謀發(fā)展十分必要
在傳統(tǒng)單一的教學理念之下,行政法課程教學表現出僵化的教學形態(tài),顯然無法滿足當前的教學發(fā)展需求。首先,依法治國理念的推進,對行政法課程教學有了新的要求,教學一方面要注重先進教學理念的踐行;另一方面強調多元化的教學模式之下,實現有效教學的構建;其次,我國近年來強化了對招錄體制的改革,現有的課程教學體系,顯然無法滿足公安院校招錄體制的改革需求。因此,在新的時期,傳統(tǒng)教學逐漸步入困境之中,充分依托“改革”是實現教育教學改革發(fā)展的重要突破口,也是發(fā)展的重要路徑。
(二)課程教學改革,是實現課程教學目標的基礎
改革是教學發(fā)展的推動力,行政法課程教學的改革,一是課程教學發(fā)展的內部需求,對于營造良好的教學環(huán)境、夯實教學基礎,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二是課程教學強調培養(yǎng)學生合理的素質結構。如表1所示,是學生合理的素質結構。從中可以知道,課程教學改革應突出“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強化學生全面法律知識、能力的培養(yǎng);三是傳統(tǒng)課程教學在現代教學理念之下,表現較大的不適應性,為更好地推動教學發(fā)展,應著力改革創(chuàng)新為導向,以教學目標為導向,夯實課程教學的發(fā)展基礎。
(三)創(chuàng)新性教學模式的實現,需要“改革”作為推動力
當前,單一的教學方法、單調的教學模式,都強調創(chuàng)新性教學改革的必要性與緊迫性。在新一輪的教學改革之下,行政法課程教學的改革,需要著力于教學方法的優(yōu)化與調整,強調教學理念的創(chuàng)新,全方位推進教學改革的推進。與此同時,高素質的專業(yè)教師隊伍建設,也是當前行政法課程教學發(fā)展的重要需求。在課程教學的改革過程中,狠抓落實教師隊伍建設,是改革發(fā)展的重要內容,這點契合了教學發(fā)展的需求,是發(fā)揮改革推動作用力的現實表現。因此,改革是當前高校發(fā)展的主旋律,也是在發(fā)展中實現創(chuàng)新性改革的重要著力點。行政法課程改革的推進,要注重創(chuàng)新性教學模式的實現,拓展課程發(fā)展。
(一)教學方法單一,無法滿足教學需求
多樣化的教學方法,是行政法課程教學的基本要求。從實際來看,單一的教學方法,仍是課程教學的主要教學形態(tài)。灌溉式教學的現狀,不僅弱化了課程教學的有效性,也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興趣,反而疏遠了學生與課程知識的距離。于是,行政法課程教學表現出教師一肩挑的教學現狀,不僅教師教的累,而且學生學的枯燥無味,反而不利于有效課堂教學的開展。與此同時,單一的教學方法,僵化了師生關系,師生之間缺乏良好的互動交流,對于教與學的互動鮮有落實。所以,在行政法課程教學的改革中,要注重教學方法的多樣化構建,依托案例教學法、討論式教學法,提高課程教學質量,增進教與學的互動。
(二)理論與實踐教學脫節(jié),弱化實踐教學的重要性
行政法課程教學具有理論與實踐并重的課程特點,實踐教學的缺乏不利于有效教學的實現。首先,在課程設置上,多以理論教學為主,實踐教學的課時顯然不足。并且,實踐教學的教學方法欠缺,難以支撐實踐教學的開展;其次,實踐教學流于表面,難以體現實踐教學的重要性。從實際來看,行政法實踐教學形式單一,教師為了應付實踐課時安排,在實踐教學的組織與開展中,都缺乏有效教學的導向,以至于學生難以在實踐教學中獲取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再次,繁雜的理論教學,加重了教學難度,并且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缺乏連貫性,相互脫節(jié)的教學現狀,同樣不利于有效教學的構建。
(三)重知識輕方法,缺乏學生實際應用能力的培養(yǎng)
行政法課程教學注重學生實際應用能力的培養(yǎng),而“重知識輕方法”的教學現象,與實際教學目標相違背,以至于教學缺乏有效性。從實際來看,行政法課程教學以理論知識教學為主,主要講解概念、分析其特征、意義等,再借助相關案例進行理論輔助教學。這樣流程化、程序化的教學模式,不僅僵化了課程教學,而且讓教學失去生機,學生往往處于被動學習狀態(tài),昏昏沉沉的聽完一堂課,學生實際應用能力的培養(yǎng)不足。因此,在實際教學中,要注重教學方法的多樣化構建,從培養(yǎng)學生綜合能力為出發(fā)點,形成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
(一)明確教學目標,構建完備的培養(yǎng)體系
行政法課程改革的著力點,在于進一步明確教學目標,構建完備的培養(yǎng)體系,注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行政法課程教學強調理論性與實踐性,在教學目標的制定中,應該兩者兼顧,強化如表2所示的能力培養(yǎng)。從表2可以知道,行政法課程教學不應以“司法考試”為導向,構建應試形態(tài)下的教學,這不僅不利于教學的全面開展,而且不利于學生研究能力、法律職業(yè)能力等的培養(yǎng)。并且,行政法教學在教學目標的構建中,應以社會需求為知道,培養(yǎng)具有良好法律職業(yè)能力和思維的優(yōu)秀專業(yè)人才,這才符合課程教學的目標要求。因此,構建完備的教學體系,一是要注重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在培養(yǎng)法律職業(yè)能力的同時,要注重研究能力與行政法思維的培養(yǎng)。在明確的目標導向之下,規(guī)范并引導教學的組織與開展;二是要教學體系的完備性,在于目標導向的完整性,在能力為主體的教學目標,更符合課程教學目標的要求;三是教學目標要強調創(chuàng)新性、導向性,適應當前的教育教學改革需求。
表2 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目標
(二)強化理論與實踐并重教學,科學合理地設置課程時間
當前,很多高校在課程實踐的設置上,存在較大差異,對于實踐教學的課時安排有較大不同。從實際而言,實踐教學開設課時不足,仍是行政法課程教學面臨的重要問題之一,是導致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脫節(jié)的重要原因。因此,在深化教學改革的過程中,應進一步強化理論與實踐并重教學,實現課程實踐設置的科學合理性。首先,由于行政法課時內容比較繁雜,涉及面廣,因此課時應盡量多安排,滿足課時教學的要求;其次,在實踐課時的安排上,應做到理論課時與實踐課時的合理比重,在強化理論教學的同時,也要通過實踐教學強化理論知識的識記與理解;再次,注重實踐教學的開展,建立相應的考核制度,確保實踐教學落到實處,而非走過場,這不僅造成課時浪費,也不利于有效教學的構建。
(三)優(yōu)化與調整教學方法,構建多樣化課程教學
依法行政是我國依法治國的基本要求,也是當前高校行政法課程教學的培育重點。在實際的教學中,行政法課程教學的改革,重點在于如何優(yōu)化與調整教學方法,依托多樣化的課程教學方法,提高課程教學質量。在筆者看來,案例教學法、情形教學法等,既契合了行政法的課程特點,又強化了課程教學的有效性,是推進教學改革的重要方面。因此,在深化課程教學改革的過程中,要抓好教學方法的多樣化構建,突出教學發(fā)展的現實需求。
1、案例教學法
案例教學法實現了課堂講授與討論與一體,強化師生雙邊教與學的互動,特別是依托案例強化理論知識的講授,有助于學生的理解。在案例教學中,教師可以選擇真實的案例,作為學生討論的題材。這樣一來,不僅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也讓枯燥的理論知識融入在案例之中,方便學生的理解與識記。在行政法課程內容中,復雜的法律關系、繁多的概念與專業(yè)術語,都是學生學習的難點,更是學生學習枯燥乏味的重要原因。通過案例教學,讓學生帶著知識點走進真實案例之中,分析、研究的過程中就是學以致用的快樂體驗。因此,在傳統(tǒng)單一的教學方法之下,案例教學法的有效應用,一方面轉變了傳統(tǒng)單一形態(tài)下的課程教學,是教學方法的創(chuàng)新性應用,契合了課程特點;另一方面,師生之間的交流互動得到強化,是構建良好師生關系的重要基礎。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得到強化,有助于和諧師生關系的建立,幫助師生在相互交流中及時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
在案例教學中,最重要的是案例的選擇,這直接關系到案例教學的有效性。在案例的選擇中,應遵循三個原則:(1)典型性。案例應立足于課程教學內容,指向于教學目標,具有典型性的案例。典型案例可以對教學內容有較為全面的涉及,且是社會發(fā)展中典型的,有普遍意義的案例。這樣,可以強化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并熟練地掌握相關的理論知識;(2)新穎性。行政法課程具有一定的枯燥性,學生在學習上存在一定的煩躁心理。因此,案例應該具有新穎性,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主動探究的心理;(3)就近性。案例應該發(fā)生于學生身邊的,貼近學生生活的案例,這樣才能讓學生在熟悉的背景之下,走入案例之中,并從中收獲知識實踐的喜悅感,逐步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情形教學法
情形教學法是行政法課程有效教學的重要方法之一,是指在教學之中,通過現場辦案、證據收集等的情形演練,強化學生在學習中的實踐性。因此,情形教學法強化了理論與實踐并重的教學要求,也是學生進一步鞏固知識的重要途徑。但是,在情形教學中,需要注意幾個環(huán)節(jié):(1)情形設定應立足教材內容,并且貼近大學生生活的角度,選擇與大學生關系密切的一些案例;(2)情形教學的過程,應該是答疑解惑的過程,強化教學的有效性與針對性;(3)情形教學踐行了“生本理念”,學生處于主體地位。教師作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應該對情形現場進行適度的干預,指導學生的演練開展,也及時對相關問題進行正確的疏導與解答,確保整個教學流暢,學生處于積極主動的學習狀態(tài)。
綜上所述,在新歷史時期,行政法課程教學的改革發(fā)展,是課程自身發(fā)展的內部需求,也是適應新課改,構建創(chuàng)新性教學的必然要求。當前,高校行政法課程教學仍存在諸多問題,在很大程度上弱化了教學的改革發(fā)展。因此,行政法課程教學改革的重點,主要在于:(1)明確教學目標,構建完備的培養(yǎng)體系;(2)強化理論與實踐并重教學,科學合理地設置課程時間;(3)優(yōu)化與調整教學方法,構建多樣化課程教學。只有在教學改革的進程中,以創(chuàng)新為驅動力,通過教學目標的明確、教學內容的優(yōu)化、教學方法的調整,才能從本質上推進行政法課程教學改革,更好地適應當前高校教育發(fā)展的現實需求。
參考文獻:
[1]徐晨.行政法學的研究方法[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12.
[2]胡旭,張弦.淺析行政法教學中的案例式教學[J].法制與社會,2009(03).
[3]董和平,秦前紅.憲法案例[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
[4]張敏.行政法的獨特性與行政法教學改革的應對措施[J].中州大學學報,2012(10).
[5]張顯華.關于行政法學教學的幾點建議[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5(04).
[6]王麗娜.行政法課程教學方法探析[J].時代教育,2010(02).
[7]解志勇.關于改進行政法教學方法的思考——從提升學生專業(yè)素養(yǎng)的視角[J].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08(14).
[8]王名揚.法國行政法[M].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88.
[9]肖克拉提·米爾扎.高職院校行政法教學方法芻議[J].新疆職業(yè)大學學報,2010(04).
[10]王青斌.司法考試背景下的本科行政法教學改革[J].懷化學院學報,2013(04).
作者單位:(貴州大學法學院)
基金項目:本文系作者主持的為貴州大學“本科教學工程”項目的成果之一,項目編號“BKJX2012019”。
作者簡介:劉月鳳(1980-),女,漢族,吉林集安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憲法與行政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