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寒燕
[摘 要]在新課程實施的今天,傳統(tǒng)的作文批改方式仍占有一席之地。教師應進行有效習作評價的探索,從教師評價到多方欣賞,從教師批改到小組互批,從單一表揚到妙招激勵,努力讓學生參與到作文評改工作中,體驗成功,感受快樂,掌握方法,從而有效提高學生的習作能力。
[關鍵詞]有效 習作評價 作文教學
[中圖分類號] G62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16)19-086
在新課程實施的今天,傳統(tǒng)的作文批改方式仍然盛行。教師細致地進行修改,卻不能讓學生的作文水平獲得快速提高,反而會錯失學生自我修正的大好機會,嚴重影響學生作文水平的提高。為此,我在教學中不斷探索,嘗試讓有效習作評價吹皺作文教學的“一池春水”。
一、曉之以理,授之以漁——“有心插柳柳成蔭”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為激發(fā)學生自主批改習作的欲望,明確修改習作的意義,我從以下三步來著手引導。
(一)故事明意
古今中外許多著名作家都有修改文章的逸聞趣事。如曹雪芹寫《紅樓夢》批閱十年,增刪五次,托爾斯泰寫長篇巨著《戰(zhàn)爭與和平》曾反復修改了七遍,魯迅先生的散文《藤野先生》,全文大約四千字,改動的地方約有一百六十處。如果經常向學生講述這些故事,就會讓學生獲得“文章不厭百回改,反復推敲佳句來”的教育啟迪,使他們從思想上真正明白反復修改作文的重要意義。
(二)名言知理
古今中外的名人對修改文章的論述不少,其中不乏精辟名言。如:“寫完后,至少看兩遍,竭力要把可有可無的字、詞、段刪去,決不能可惜?!踉X夫”“必須永遠拋棄,那種認為寫作可以不必修改的想法,改三遍、四遍,這還不夠。——托爾斯泰”名人說的話富有哲理,讓人信服,教師平時多和學生講述這些道理,就能促進學生積極參與到修改作文的活動中來。
(三)范評講法
好文章都是改出來的,對小學生來說,學會修改自己的作文是一種能力。為培養(yǎng)這種能力,從中年級起,教師就要帶著學生一起評,一起改,從字到詞,從標點到分段,從內容到選材……教師要用規(guī)范的修改符號,教學生如何進行“增、換、刪、調”等,還要引導學生將自己的習作大聲讀出來,讀給自己聽,讀給伙伴聽,在讀中發(fā)現(xiàn)問題,在讀中學會推敲,這樣就能提高他們的習作水平。
二、多方欣賞,肯定鼓勵——“好文章是贊出來的”
好孩子是夸出來的,好文章是贊出來的。多方評價學生的習作,能讓學生愛上寫作,學著自改,提高水平。
(一)指導自我欣賞
學生的每篇習作,都是他們自己勞動和努力的結果,寄托著他們的情感和期待。完成習作后,我會鼓勵學生自我欣賞,圈畫出自己的得意之處:一個詞語,一句話,甚至是一個意味深長的省略號,然后寫下感受,并向小伙伴展示自己的個性化語句,在自我肯定中獲得發(fā)展和進步。
(二)引導同伴欣賞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在習作目標中提出:“愿意將自己的習作朗讀給他人聽,與他人一起分享習作的快樂。”“懂得寫作是為了自我表達和與人交流?!边@就告訴我們,學生每完成一次習作,教師都要在班級里努力創(chuàng)造機會,在學生之間展開作文的互閱互評工作,引導學生用欣賞的眼光去發(fā)現(xiàn)同伴習作的閃光點,互相學習,互相發(fā)展,共同提高。
(三)倡導家長欣賞
家長是孩子生活和心靈上最親、最近的人,對孩子的個性特點、能力發(fā)展最為熟悉。學生寫出了較成功的習作,我們就可讓學生帶回家,與家長共同賞讀。讓家長為孩子寫評語,留下鼓勵和贊賞,促使孩子積極地發(fā)展和提高。另一方面,也讓家長從教師的批語中了解孩子的習作能力和水平,配合學校培養(yǎng)孩子的閱讀和寫作習慣,引導孩子向更高的目標攀登。
三、敢于放手,自改互批——“你也能夢筆生花”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痹诮虒W中,我們要教給學生修改的方法,然后逐層推進,從“扶”到“半扶半放”,最終達到“放”,讓學生學會自改。
(一)“讓你的進步看得見?!?/p>
為培養(yǎng)學生主動修改的意識,我在班上積極推出了二次批改制度:課堂上,在習作評講過后,讓學生主動對照習作要求再次修改自己的習作,有幾處修改成功的就加幾顆★。如此就能增強學生的信心,使他們掌握相關的修改方法,提高作文修改的興趣。
(二)“請讓我來幫助你!”
由于小學生的水平有限,他們的寫作能力、賞析能力、批改能力還很膚淺,有時無論怎樣改,都不能改掉習作中的一些毛病,甚至是一些錯誤。為此,我讓學生自愿組合成一個互批小組(小組中注意學生作文水平的高低、差異的均衡搭配),選好小組長,并加以培訓指導,發(fā)揮他們在評改過程中的組織、鑒賞作用,我還提出了互批的三個原則。
1.放大鏡原則。在習作互改中,建議學生要站在作者的立場,循著作者的寫作思路去思考、去發(fā)現(xiàn),多多畫出精妙的詞語和句子。如有的學生習作語病很多,可有幾句話寫得比較通順,有同學就熱情地贊揚道:“這幾句話句式整齊,富有節(jié)奏感,真不錯!”
2.對癥下藥原則。在批改時,我要求學生本著少批評多啟發(fā),對癥下藥的原則,幫助同學分析習作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合理化的修改建議。如“抓住特點觀察一種動物”的習作中,針對一個后進生的習作,小老師寫下了這樣的評價:“圓溜溜的眼睛,耳朵總是豎著,毛皮光滑漂亮是很多動物的共有特點。你仔細觀察過貓有什么與眾不同的特點嗎?”這種合理性的意見給人以啟發(fā)。
3.不拘一格原則。學生是同齡人,他們之間的共鳴比較多,我鼓勵學生寫批語時不拘一格。有的學生在寫總評時,結尾會加上“OK”或”“good”之類簡單的英語單詞,讓作者看了很開心。有的學生會畫幾張笑臉,旁邊寫個友情提示:“你的作文寫得很好,我很喜歡讀哦!如果你能把字寫得更好些,那你的作文等級會更高?!?/p>
四、三個妙招,享受成功——“你是習作小能人”
成功的體驗,有時可以改變人一生的追求,能喚醒一個人沉睡的潛能。針對學生的心理特點,我運用三個妙招,不斷強化他們快樂習作的體驗。
(一)送你一張表揚卡
每一次習作后,總有一部分學生能用“神來之筆”把作文寫得非常出色。于是,我就把這部分習作整理出來,在有特色的語言、段落上做好標記,寫好眉批,然后在全班隆重推出。接著,給這些學生贈送一張紅色的“表揚卡”。凡是積滿三張“表揚卡”的,就獎勵課外書一本。這樣一來,拿到“表揚卡”的學生自然是歡天喜地,很有成就感。當然,為鼓勵那些習作能力偏低的學生,只要他們有一次習作進步較大,我也會給他們頒發(fā)“表揚卡”。
(二)請你來當小編輯
每次習作結束后,我會將學生的優(yōu)秀習作、優(yōu)秀片段或者精彩點評整理成集子,編成一份班級作文報《成長起跑線》。開始時是教師、家長編輯。慢慢地,我就放手給學生來編輯了。當編輯的條件是學生在本次習作中有出色的表現(xiàn)。我給學生明確一些采編的要求,慢慢地,他們從選擇作文,選擇評語,再到同題作文的比較賞析等,都能整理得井井有條了。
(三)你是習作小能人
每個學期,學校、市里都要評選“閱讀之星”,針對相關要求,我會認真推選班級里那些特別能寫的學生參評。平時,我也會細心收集他們的優(yōu)秀習作,然后分類整理、匯編成一本小冊子,并取個好聽的名字。在期末,為他們送上一份“私人訂制”的“習作小能人”成長檔案。當學生接過這本沉甸甸的習作集時,內心涌起的是無限的感激、驕傲和自豪。
綜上所述,有效的評價能促進作文教學效率的提高,能彰顯作文教學的活力,使學生獲得積極的寫作動機和良好的個性心理及思維品質,能激發(fā)學生的寫作熱情、想象能力、個性表達及創(chuàng)新精神。
(責編 劉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