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慶輝 龔小萍
摘 要:“重復”是余華小說的一個典型特征,以《許三觀賣血記》為最成功的典范。對此已有不少研究,但大多局限于對“重復”本身的探討。本文從重復的表現,作用,及其淵源三方面,對此進行更為完整的探討,使讀者對于余華這部作品中的重復手法有更進一步的認識。
關鍵詞:重復;《許三觀賣血記》;表現;作用;淵源
作者簡介:洪慶輝(1992-),女,西華大學碩士,研究方向:筆譯理論與基礎;龔小萍(1971-),女,西華大學教授、碩導,研究方向:翻譯理論與實踐、澳大利亞文學。
[中圖分類號]:I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6)-24-0-01
1、引言
余華的作品關注普通百姓的疾苦,充滿人道主義色彩。在多年的小說創(chuàng)作過程中,余華不斷在敘述手法方面進行大量的探索,追求更為自由的敘述形式,重復藝術便是其一。在小說中使用重復手法,特別是長篇小說,對于作者來說是一很大的挑戰(zhàn),而余華將其運用得游刃有余,這一手法在《許三觀賣血記》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2、《許三觀賣血記》中重復手法的表現
余華認為,“人活著就要受苦”,《許三觀賣血記》就講述了一個成年人如何消解生存苦難的故事,其中大量的內容是關于困難的重復。許三觀是一個普通的老百姓,為了生存,走上了賣血的不歸路。一次又一次賣血的重復,組成了這部小說,也組成了許三觀的整個生命;賣血的儀式也是一種重復,每次賣血,許三觀都要喝水,賄賂血頭,然后去勝利飯店拍著桌子大聲叫喊“一盤炒豬肝,二兩黃酒,黃酒溫一溫”。另外,許三觀在饑荒之年,給全家人一次又一次不厭其煩地口述做紅燒肉的過程。除此之外,許玉蘭每次面對委屈或困苦都會大嚷大叫,坐到門檻上哭喊。
其次,在形式上,對話占了相當大一部分,而重復式的對話則是最主要的形式。如此的重復,簡單的對話,推動了情節(jié)的發(fā)展。通過這種簡單重復式的對白,讓讀者強烈地感受到作品中人物所面對的情境,焦急與悲痛等心理活動躍然紙上。
3、《許三觀賣血記》中重復手法的作用
3.1細節(jié)描寫增強了表現力
在每一次重復中,細節(jié)的描寫有所不同,有的側重于語言,有的側重于心理活動,這些細節(jié)疊加起來,更完整地再現了人物事件的方方面面。比如許玉蘭與何小勇私生一樂這件事,在小說中就一而再地通過外人重復的輿論,徐玉蘭重復的哭訴,一樂重復的找何小勇等,讓讀者通過這些細節(jié)更為直觀地了解到整個事件的來龍去脈以及人物的心理活動。
3.2縱向挖掘更加深入
重復帶來的結果就是涉及的人物少事件少,整個小說橫向的鋪展比較少,而在縱向的挖掘上則更加深入。整部作品是講述許三觀賣血的一生,血是生命之本,但為了生存,許三觀不得不一次又一次的選擇賣血。一次又一次的重復,使得賣血這一事件所反映的苦難這一主題深入人心,使得賣血這一行為方式,上升到了新的高度。
3.3增強了喜劇效果
譬如許三觀得知一樂是許玉蘭和何小勇的兒子后,與許玉蘭賭氣,無論許玉蘭說什么他都心不在焉冷漠無情。許玉蘭說:“許三觀,你來幫我……”許三觀說:”不行,我……”。如此反反復復,恰是表現了許三觀對此事件心里的委屈和發(fā)泄。而通過這種重復式的對話,讓我們從簡單的言語中,感受到真真切切的人物感情,同時,也為作品增添了喜劇效果。
3.4儀式化增強了苦難色彩
賣血的前后,喝水吃炒豬肝喝黃酒,這一重復已經演變?yōu)橐环N儀式。缺少哪一個環(huán)節(jié)都會讓人物心理不安,以至于到了最后,為了這一儀式,許三觀反過來想要賣血??梢娺@一重復的言行已經深入到人物的靈魂,同時也浸入到讀者的內心。重復的言行變?yōu)橐环N儀式,這是普通老百姓消解苦難的最終結果,讓讀者感受到人們對于生活的隱忍以及面對苦難的堅強。
4、重復手法的淵源
余華對重復手法的鐘愛主要來自于三個方面:首先,對于音樂的喜愛以及感悟,讓他將這種表達方式延伸到他的創(chuàng)作之中。他決定“要用《馬太受難曲》的敘述方式來寫”。正如音樂中的回環(huán)往復一樣,小說中的重復敘述也造成了一種返樸歸真的明快和純凈。音樂喚起了余華對于重復手法的關注,而地方戲曲則從骨子里影響了他的寫作方式。在越劇的唱腔中,有不少重復的詞句,反反復復,深入人心。出生并成長于浙江的余華,也正是被當地的戲曲耳濡目染,在寫作中借鑒這種表達方式,并將其運用得爐火純青。另外,余華是一位深受西方文學影響的作家,大量閱讀了許多國外優(yōu)秀作家的作品。譬如海明威就是運用重復藝術的高手,法國新小說派的主要作家羅伯一格里耶也特別強調重復,余華鐘愛的《圣經》里“單純而豐富”的敘述形式也是西方重復藝術的源頭之一。喜愛西方作品并被其影響,加以自己的理解和運用,使重復藝術變成余華小說特別是《許三觀賣血記》中的突出特點。
5、結語
生活本就是不斷地重復,而小說大多是以新鮮的視角和不斷變化的事件吸引讀者的眼球。《許三觀賣血記》卻以重復的主調,真真切切地書寫了一個人,一個家庭,一個時代對于苦難的忍耐與消解。雖然內容和形式一次又一次地重復著,卻并不會讓人感到無聊乏味;相反,這種簡單的視角,真實的筆調,展現給讀者以生活的苦難和人們的忍耐。這種重復,營造出一種回環(huán)往復的音樂感,使情感得到升華,主題得到深化。
參考文獻:
[1]吳義勤. 《余華研究資料》[M].濟南: 山東文藝出版社,2006.
[2]葉立文. 訪談. 敘述的力量一余華訪談錄[Z].小說評論,2002:4
[3]余華. 《我能否相信自己》[M].北京: 人民日報出版社,1998
[4]余華. 《許三觀賣血記》[M].上海文藝出版社,2004
[5]余華. 《音樂影響了我的寫作》[M].上海: 上海文藝出版社,2005: 9.
[6]余華、楊紹斌. 《我只要寫作,就是回家》[M]. 當代作家評論,19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