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龜雖壽,猶有竟時。
——[三國]曹 操《龜雖壽》
自古以來,我們便把“福、祿、壽、喜、財”作為幸福生活的最高境界,并謂之為“五?!?,且又有“五福之中,以壽為先”的說法。它道出了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歷史文化,人們珍愛生命、期盼長壽的理想和追求。
下面,且看“壽”字的演變過程。
觀圖可知,“壽”的繁體字為“夀”,而甲骨文的“壽”為“”,對此,學者們曾作過不少猜測,有人認為這是一個古“疇”字。據(jù)《說文解字·田部》記載:“疇,耕治之田也,象耕屈之形?!币驗樵诠湃丝磥?,只有勞動即耕作才能使人長壽。這里的“壽”便與“疇”同形。進入金文時期,“壽”的形態(tài)發(fā)生了較大的變化,上部從老,即將“老”字省略了部分筆畫后作為“壽”字的意符;下部以“疇”表音。到了篆文時期,“壽”的形體與金文大致相同?!墩f文解字·老部》中記載:“壽,久也。從老省?!边@里的“久”就是“長久”“長壽”的意思。由此得知,“壽”的本義就是長壽。如《詩·小雅·天?!罚骸叭缒仙街畨?,不騫不崩?!逼湟馑际窍衲仙揭粯娱L久,永不崩毀。
壽文化是國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詩經(jīng)》《老子》等諸多古典文獻中對“壽”就有著極其精辟的論述。經(jīng)過幾千年的發(fā)展,壽文化顯得更加完善。如:六十歲稱為初壽,八十歲稱為中壽,百歲則稱為高壽;福祿壽三星中有老壽星,成語里有壽比南山等。不僅如此,連百姓的日常生活中也充滿了壽文化情趣,飲酒的有長壽酒,吃面的有長壽面……宴席有長壽宴,壽文化無處不在,給中華民族注入了美妙的活力。真是人也壽、物也壽、山也壽、水也壽、吃也壽、玩也壽。
中國人對壽文化的追求,無處不在;中國的壽文化,無所不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