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麗濱
(白云區(qū)青少年業(yè)余體育學校廣東 廣州 510000)
賽艇的“前轉換”和“后轉換”技術分析
馮麗濱
(白云區(qū)青少年業(yè)余體育學校廣東 廣州 510000)
作為一種專業(yè)的體育運動項目,賽艇對于運動員的專業(yè)技術有著極高的要求,運動員必須在訓練過程中,掌握并熟練相應的技術,才能夠取得良好的成績。在賽艇運動中,“前轉換”技術和“后轉換”技術是賽艇周期性動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賽艇技術的難點,對于教練員而言,應該高度重視,采取有效方法加強訓練,確保運動員能夠熟練掌握。本文主要對賽艇的“前轉換”和“后轉換”技術進行了分析,希望能夠為賽艇專項技術的訓練提供一些參考。
賽艇;前轉換;后轉換;技術
賽艇(rowing)是奧運會比賽項目,主要是由一名或者多名槳手坐在專業(yè)舟艇上,背向前進方向,以肌肉的力量,結合槳與槳架,通過簡單的杠桿作用劃水,推動船艇前進。通常來講,賽艇運動的比賽場地多設置在自然水域中,包括江河湖泊等,在良好的自然環(huán)境中進行公平公正的競技,不僅極具觀賞性,而且可以強化運動員的肌肉力量,提高心血管與呼吸系統(tǒng)的功能,調節(jié)神經(jīng)系統(tǒng)平衡。由于賽艇運動能夠極大地提升運動員的肺活量,因此也被稱為肺部體操。賽艇運動的賽道長度固定為2000m,包括6條或者8條寬度為13.5m的賽道,為了保證比賽安全,在賽道兩側還留有相應寬度的安全警戒水域。
伴隨著賽艇項目的迅速發(fā)展,運動員的身體能力在賽艇運動中始終占據(jù)著舉足輕重的地位,而合理的技術動作同樣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運動員能力的發(fā)揮,關系著運動員對于力量的應用。從某種意義上看,賽艇運動員能否在比賽中取得優(yōu)秀的成績,與教練員的賽艇技術教學方法有著密切相關,尤其是在一些高水平的賽艇競技中,運動員的技術動作對于比賽結果往往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因此,教練員必須加強對賽艇運動員專項技術的訓練改進,保證良好的訓練效果。
對于賽艇技術包括了:槳入水(提槳)、拉槳、按轉槳以及推槳四個周期性的動作,這四個周期性動作構成了賽艇技術,每一個技術動作的連貫都會對其艇速造成影響,而前后轉換動作是技術中的兩個難點,也是本文的主要研究對象。
2.1 研究對象
從我區(qū)輸送到廣州市賽艇隊的4名優(yōu)秀運動員,對其專項技術的訓練進行跟蹤研究,4名運動員參加訓練的年限為5年。其相應的技術數(shù)據(jù)見表1。
表1 運動員有關技術數(shù)據(jù)對比
2.2 研究方法
對專項技術訓練成果的研究,主要采用數(shù)據(jù)對比法以及觀察分析法等方法,通過對運動員技術動作細節(jié)的分析,了解其對于技術的掌握程度,并結合相應的比賽成績,研究具體的訓練成果。4名運動員連續(xù)三年的比賽成績見表2。
表2 運動員專項成績對比
結合上述數(shù)據(jù)進行對比分析,可以看到,專項技術對于運動員成績的影響是非常巨大的,在身體條件差異不大的情況下,運動員對于專項技術的掌握越熟練,用力越合理協(xié)調,則成績也就越好。對此,教練員應該加強對于賽艇專項技術的教學工作,結合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提升教學效果。
對于“前轉換”和“后轉換”技術,教練員應該結合運動員的理解和接受能力,對技術動作進行分解,對其中的關鍵點和難點進行詳細講解,以方便運動員的理解掌握。
4.1 前轉換技術
所謂前轉換技術,就是提槳入水的動作,指從準備狀態(tài)將槳葉入水,拉槳開始的瞬間動作。前轉換技術動作的準備姿勢包括了坐姿與手臂動作,運動員應該保持坐姿端正,肩背自然,將重心略微上提,帶有一種“提髖虛坐”的感覺。同時,應該將手臂伸直,呈放松轉臺,確保轉完槳(槳葉垂直水面)距離水面較緊(約在一個槳葉的寬度內)。
前轉換技術動作開始時,以準備動作為基礎,繼續(xù)收縮腿部,將重心平穩(wěn)移動到腳蹬與滑座之間,確?;c前止點的距離在10~15cm左右,雙手放松,順勢將槳柄向前、向上動作,實現(xiàn)槳葉下落入水。在進行相應動作的同時,應該進行提膝、貼髖,使得滑座繼續(xù)向前運動,直到達到前止點,此時,槳葉已經(jīng)完全插入到水中,可以迅速蹬腿拉槳。在技術動作中,要求槳葉入水輕快,實現(xiàn)“入水接蹬”(即借由蹬腿實現(xiàn)槳與水的接觸)。入水動作是系列動作相互協(xié)調、連貫作用的結果,具有快速連貫的特點,要求的并非單純的速度或者爆發(fā)力,更不是蠻力。在入水前,無論是推轉槳、重心移動還是蹬腿、槳葉入水,都應該盡可能做到簡單有序,避免出現(xiàn)多余的動作,確保注意力的高度集中。在回槳時,運動員應該能夠感受到滑座向船尾平穩(wěn)移動,速度與船體的行進速度保持一致;而在比賽過程中,快速劃水時,還應該對滑座與中心的移動速度進行控制,不能任其自然。在實際比賽中,為了減少運動員的消耗,減緩滑座向船尾移動的速度,許多國家都對比賽用的賽艇進行了改造,確保了滑軌前后呈水平狀態(tài),同時適當抬高了腳蹬架的位置。
對于教練員而言,在進行前轉換技術動作的教學和培訓時,應該為運動員示范正確的入水動作,明確相應的動作標志:入水點遠,切入角度小,水花小而且向上,槳葉完全沒入到水中。對于運動員的不規(guī)范動作或者多余動作,應該及時糾正,確保其能夠熟練掌握相應的動作要領,明確動作的關鍵所在。
4.2 后轉換技術
后轉換動作屬于周期性劃槳動作的一部分,主要是指拉槳結束環(huán)節(jié),槳柄在運動員拉力的作用下,向下、向前做連貫的弧形運動,在實際操作中,就是槳葉出水,推槳,運動員上身復位前傾,滑座啟動。與前轉換技術相比,后轉換動作的要點包括三個方面:
(1)推槳出水:應該確保拉槳到位,在確保槳葉撐住水面的同時,將槳柄向下方和前方做弧線運動,即槳葉垂直出水后,于空中實現(xiàn)平轉。
(2)上身復位:指運動員上體由后倒恢復前傾的過程,這個動作需要在槳葉出水的同時進行,而在完成上身復位動作時,應該保持重心,避免重心的移動。
(3)滑座起動:滑座起動與上述兩個動作是緊密相連的,當前兩個動作得到正確完成后,滑座的起動就可以做到連貫平穩(wěn),槳手只需要對滑座移動的速度進行控制,確保其與賽艇速度同步即可。
在實際操作中:①必須確保出水的圓滑,在保持拉槳高度的同時,確保在拉槳結束完成前,重心能夠保持在槳柄后側,前臂與槳柄處于同一個用力面,以前臂和手腕的力量壓緊,完成向下以及向前的弧形運動。需要注意的是,在槳葉出水動作中,必須避免多余的動作,如轉肩、聳肩以及繞肘等。教練員應該對正確的動作進行示范,要求運動員細心觀察,記住正確的動作標志:槳葉呈弧狀直接跳出水面約一個槳葉的高度,出水干凈,同時確?!八选蹦軌蚩焖賱澾^槳葉下邊緣。②需要確保上體復位的迅速。上體復位動作緊接在拉槳動作后半部,運動員需要確保后倒肩軸的垂直線落在中心后面,利用按槳牽制和制動的慣性,使得肩軸得以回到中心點,之后立即將肩軸移動到重心前,完成身體的前傾。在上述動作過程中,需要扣緊膝蓋,以固定滑座。最為常見的錯誤動作,是沒有扣緊,使得滑座出現(xiàn)了小幅度的移動,進而導致拉槳后部重心降低,無法實現(xiàn)有效復位,而依靠勾腳尖或者下拉槳的方式來實現(xiàn)上體復位,則會給后續(xù)的前傾動作以及滑座啟動、回漿等動作造成影響。另外一個比較常見的錯誤,是在上體復位后,沒有及時進行前傾,導致滑座起動時肩軸垂線仍然處于重心線上,給后續(xù)的推槳入水、重心平移等動作造成了阻礙。
與此同時,教練員應該關注運動員的接受能力和技術基礎,引入綜合訓練手段,促進其專項能力的提高,確保其能夠在訓練和比賽中取得更加優(yōu)異的成績。結合相應的訓練實踐,可以總結為以下幾點:
(1)對于一些初學者,應該注重動作的示范引導,對相應的技術動作進行規(guī)范,打好基本功,避免運動員形成錯誤的動作習慣。
(2)應該對相應的技術動作進行規(guī)范,通過嚴格的訓練,引導運動員打好基礎,為取得專項成績提供強有力的保證。
(3)應該認識到,技術的形成并不能瞬間完成,而是一個需要循序漸進的過程,教練員應該對訓練計劃進行合理安排,避免盲目性,為運動員提供一個轉變和提升的空間。
(4)在進行專項技術訓練時,應該抓住核心環(huán)節(jié),采取針對性的措施和方法,對核心問題進行解決,這樣,其他問題也會迎刃而解,運動員的技術水平也得到有效提升。
賽艇的前轉換技術和后轉換技術是專項技術中的兩個難點問題,很容易影響運動員對于其他技術動作的掌握。對此,教練員應該從賽艇技術的全面性與整體性等方面著手,充分考慮各方面的影響因素,結合周期性循環(huán)動作的特點,運用切實有效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結合正確的動作示范,在強調前后轉換技術動作的同時,引導運動員把握不同技術環(huán)節(jié)之間的相互聯(lián)系和相互影響,從而使得運動員能夠熟練掌握技術動作,得到良好的提升。
[1]張國培.試析賽艇劃槳動作周期中抓水技術的重要性[J].文體用品與科技,2011(8):42,38.
[2]陳春梅.初練賽艇如何掌握賽艇技術[J].現(xiàn)代職業(yè)教育,2015(21):134.
[3]龍波.青少年掌握賽艇專項技術初期訓練方法探討[J].吉首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34(6):115~116.
[4]徐云波.對賽艇前入水技術研究和分析[J].成功(教育),2012(6):271.
[5]沈剛.淺談賽艇的“前轉換”和“后轉換”技術[J].讀與寫(下旬),2013(7):246.
G861.4
A
1004-7344(2016)16-0025-02
2016-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