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星
“干什么的?”一輛警車靠近我,民警搖下車窗問。
我說,“玩的。”對方說,“這有什么好玩的?”。
然后,兩個人從車上下來,一個拿了我的背包,另一個負責監(jiān)督我。
拿過我背包的民警,“呼啦啦”把東西翻出來檢查。最后,他發(fā)現(xiàn)了我的記者證、工作證,態(tài)度立馬好很多,“哦,《南風窗》啊,很有名啊,我大學的時候經(jīng)??础?/p>
但他說,出于職責要求,他還是把我?guī)У搅斯ⅠR縣河外邊防派出所。在向領(lǐng)導匯報“逮”到我的時候,他的領(lǐng)導說了一句,“哎呀!人家記者采訪,又沒犯事,你們把他帶來干嘛?”
然后,這兩個年輕民警,一個勁給我說“對不起”,說邊防要求比較嚴一些,發(fā)現(xiàn)陌生人都會盤查。我說“沒關(guān)系”,就走了。
這是今年3月的一天晚上,發(fā)生在云南耿馬縣河外邊防派出所附近。那會,我是到云南采訪邊民婚姻,住在邊防派出所旁邊的一家賓館里。
晚上,沒事,我就出來散散步,看看大媽大姐跳廣場舞。晚上9點多,大媽大姐都收攤回去了。但我一個人,這么早睡,不習慣,到處轉(zhuǎn)悠。
轉(zhuǎn)悠時,我把相機、筆記本電腦等貴重物品,都裝在我背包里。因為賓館的條件一般,且我不熟悉當?shù)孛耧L,擔心東西放在賓館招賊,所以帶在身上。
散步到晚上10點多的時候,路邊,就遇到了開頭的一幕。
這是出于職責需要也好,或僅僅懷疑就盤查也罷,我都樂于配合和接受,畢竟沒干虧心事,但有一種盤查,我無法接受。
有次,在貴州省安龍縣采訪“不合格干部召回制度”。在某單位,辦公室主任在我出示記者證后,他左看看,右瞧瞧,還把我的記者證對著窗外照進來的陽光,看了看。
但看了半天,他還沒有把記者證還給我的意思,且反復端詳—這一切,還都是在我在場、當著我面的情況下進行的。
我憋不住了,說“同志,你到底接不接受采訪?不接受你就說。另外,你認為記者證是假的,也可以上中國記者網(wǎng)查,或你認為我是假的,也可拒絕,但你反反復復端詳,且當著我的面,對我是不尊重的?!?/p>
對方這時才尷尬地說,“哦,不好意思,那我復印一下”。然后,他對著記者證拍照、拿去復印。
面對我的批評,這位同志基本意識到自己行為的不妥,也改正了。但遇到一些保安,可能麻煩比較大。
一次,我到成都市錦江區(qū)公安分局采訪。門衛(wèi)的保安看了我的記者證后說,“現(xiàn)在假證那么多,誰知道是真是假啊?”當時,我氣得半死,但還是憋住了。因為他們根本就沒有辨別能力,也懶得登陸什么網(wǎng)站核實什么真?zhèn)?,反正他認為可能是假的,他就不放你進去。
上面舉的,都是一些比較“硬性”或不客氣的盤查例子。但我最怕的,是“軟性”的盤查。
所謂軟性盤查,就是你去采訪的時候,對方客客氣氣“請坐”,還倒茶,陪你聊。然后,他拿著你的記者證交給下屬,他下屬拿著記者證到隔壁房間去……其實我知道,他是拿去復印或到官方網(wǎng)上核實了。
但這些出于職責需要,又不失禮的表現(xiàn),我可以理解,內(nèi)心也可接受。因為我本身就是真記者,坦坦蕩蕩采訪,沒有什么私人的利益在里面,所以,不要說核查一遍,就是核查十遍、二十遍都可以。
問題就是,對方了解了你要問的問題,并且也核實了你的真實身份后,通常就沒有正式的“下文”了。
他們不會回答或協(xié)調(diào)相關(guān)部門來回答你的問題,對方核實你的身份后,就是想請你吃飯、喝酒、住宿。
但這不可能的,我家有飯吃,有地住,我長途跋涉到你這里,肯定不是為了吃飯、喝酒、住宿。所以,很大程度上,他們所有這些的努力都是徒勞的。記者也不會因此就停止采訪。
對記者而言,你接受采訪就接受,不接受直接說,你模凌兩可、似是而非,又不肯明說到底接受不接受采訪,你會讓我感覺:你在故意耽誤和浪費我的時間。
當然,還不是問題的核心。核心是一些單位負責人拿著我的記者證去復印,然后就拒絕采訪了。似乎只是證明:我來過了。
對這種要求,一來我確實不好拒絕,怕還沒開始采訪,關(guān)系搞僵了,對方更不會配合采訪。但不拒絕嘛,我也害怕“背黑鍋”。
有件事是個同行遇到的。他每次去某地采訪,那個部門的女領(lǐng)導總是板著個臉,感覺“他好像欠她不少錢一樣”。
后來,這個同行通過內(nèi)部才知道:他每次去采訪,負責對接他的工作人員總復印他的記者證,然后將他的記者證復印件附在一堆發(fā)票上,美其名曰:某報某記者的招待費。招待費包括吃飯、住宿、按摩、送禮……事實上,這個記者一口飯也沒吃人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