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淺談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2016-08-15 10:31陳艷
      內蒙古教育·職教版 2016年7期
      關鍵詞:木料表面積解決問題

      陳艷

      摘 要:解決問題是一個人在社會生活環(huán)境中謀求生存和發(fā)展至關重要的能力,數(shù)學課程的最終目標就是讓學生學會綜合運用知識解決生活問題。而問題能否解決取決于個體對問題的理解是否到位,本文就從理解問題的角度出發(fā)論述小學生解決問題的一些常用策略。

      關鍵詞:問題解決;理解問題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216(2016)07C-0048-02

      素質教育的最終目的無非在于形成學生各方面(做人、生活、學習、勞動)高度發(fā)展的問題解決能力。把學習看作問題解決過程,把學習的任務歸結為形成學生問題解決能力,是對素質教育的落實。正是在這種思想引領下,解決問題能力培養(yǎng)一直是教育學與心理學研究探討的重要對象,在教育教學工作中也是教師所關注的事情。《義務教育數(shù)學課程標準》中把“解決問題”作為課程的目標之一,明確提出:初步學會從數(shù)學的角度提出問題、理解問題,并能綜合應用所學的知識和技能解決問題,培養(yǎng)應用意識。

      要順利解決問題,必須先對問題進行分析。在數(shù)學中有這樣一句格言:“問題理解得透徹,意味著問題解決一半?!苯虒W中往往有這樣的現(xiàn)象:理解能力比較差的學生做起數(shù)學題目來也很困難,他們不知道從何下手,更談不上解決問題;還有部分學生沒有分析題目就急于下手,導致錯誤率很高。

      一、學會標記,讓條件更醒目

      (一)讀一讀,畫一畫

      對于問題中呈現(xiàn)的信息,通過讀一讀,教師讓學生發(fā)現(xiàn)信息,感知問題,了解問題給定了哪些已知條件,在學生讀懂已知條件的基礎上,教師明確并標記出題中有哪些可以利用的信息,可以讓學生加一些標記。標記的方法可以讓學生自己決定,一般可以畫出問題中關鍵的已知條件。

      例1:水果店共有蘋果20箱,梨的箱數(shù)是蘋果的4倍,蘋果比梨少幾箱?

      解決這樣的問題,教師首先讓學生默讀并思考,弄清楚題目的條件和問題。然后讓學生畫出與問題有關的關鍵句子(梨的箱數(shù)是蘋果的4倍),從而尋找突破口。

      (二)看一看,標一標

      在弄懂已知條件的基礎上,學生還要進一步了解問題提供的目標信息,即知道要解決什么問題。目標問題中隱藏的關鍵詞,往往決定了問題解決的范圍。分析條件時要注意對問題的已知條件和問題初始狀態(tài)有全面而完整的認識,尤其對一些綜合性強,關系復雜的數(shù)學問題,要注意充分收集有用信息,注意問題中看似無關緊要的條件,做好標記,解決問題后提醒自己對照,從而防止因一字、一詞、一句之差,造成問題解決中的錯誤。

      例2:一長方形游泳池,深1.2米,是池面長的3倍,池面寬比長少1/4,這個游泳池蓄水多少立方分米?

      一些學生分析時,原先已注意到本題的單位沒有統(tǒng)一,但是由于本題的數(shù)量關系較為復雜,學生沒有畫出已知條件,目標問題中的立方分米也沒有做任何標記,使得經過一番計算,忘記了結果應該換算成立方分米,從而導致錯誤。

      二、善于整理,讓條件更清晰

      題目的信息被感知記錄通常需要將其中一部分信息進行分類和重新組合,既要有序多樣,又要力圖將所有信息生動地呈現(xiàn)出來。呈現(xiàn)信息的方法主要有列表、畫圖等。教師把題目中的條件按一定的格式排列,整理成表,這樣能使題意簡明扼要地被概括出來,讓學生在問題解決的時候能更有效地利用條件。

      三、懂得轉換,讓條件更易懂

      數(shù)學問題中信息的表述有時會比較含蓄,教師應引導學生學會思考,懂得轉換問題中的抽象信息,將其轉換成自己熟悉的便于理解和應用的信息。

      (一)把具體的轉換為抽象的

      例3:光明小學五年級有學生243人,六年級學生人數(shù)是五年級的2/3,六年級有多少人?

      教師可指導學生把“六年級學生人數(shù)是五年級的2/3”這個具體條件轉換為“六年級學生人數(shù)是243人的2/3”。通過這樣的轉換,學生對數(shù)量關系的理解更加清晰,就能很快解決這個問題。

      (二)把逆向的轉換為順向的

      例4:植樹節(jié)種樹,小蘭種了16棵,比小明少種了5棵。小明種了多少棵?

      上題,學生看后,往往因為題中的“少”字錯誤列式為:16-5=11棵。如果教師能指導學生轉換題目中的敘述方式,把“比小明少種了5棵”轉換為“小明種的棵數(shù)比小蘭多種了5棵”,學生解決問題就容易多了。

      (三)把生活的轉換為數(shù)學的

      例5:(學習完長方體的表面積進行問題解決呈現(xiàn)的第一題)我們的平頂教室長8.5米,寬6米,高4.2米。教室門窗和黑板的面積一共有35.8平方米,要粉刷教室的天花板和四周墻壁,共需粉刷多少平方米?

      第一次碰到這樣的問題,一些學生不能很快把正方體的表面積運用到實際生活中的問題,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先畫圖,讓學生建立數(shù)學知識與生活實際的聯(lián)系,這樣有助于學生理解問題、解決問題。

      四、關注未知,讓思維更順暢

      思維是數(shù)學的靈魂。分析問題時,教師要注重讓學生從目標出發(fā)去分析思考,獲取有關信息。因為抓住了目標,思維與推理也就具有了針對性,所以關注未知,從目標出發(fā),也是理解問題的一個好途徑、好方法。

      例6:把一段長9分米的長方體木料鋸成3分米長的三小段,表面積增加了2.4平方分米。這根木料的體積是多少立方分米?

      此題,可引導學生從這個木料的體積是多少立方分米這個目標問題出發(fā)。要求木料的體積,必須知道木料的長寬高或底面積和高。通過對條件的分析,高相當于木料的長(已知),長和寬求不出來,就從底面積入手,讓學生仔細斟酌表面積增加了2.4平方分米這個條件,畫圖分析,表面增加了4個面。用2.4÷4=0.6平方分米求出表面積,問題迎刃而解。

      不同類型的問題,有不同的理解策略。因而,在讓學生學會運用以上策略理解問題的同時,不能限制學生使用的方法,而是應該讓學生明確這類題目可以用哪些方法理解和分析,還可以讓學生嘗試創(chuàng)造更優(yōu)的方法,做到靈活審題,隨機應變。教師在教學中要善于總結方法,形成策略,讓學生學到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數(shù)學知識。

      參考文獻:

      [1]鞏玉存.探討如何進行小學數(shù)學解決問題的教學[J].中華少年,2016,(15).

      [2]紀成濤.讓學生經歷問題解決的全過程——《玩陀螺》教學與反思[J].山東教育,2016,(Z1).

      [3]沈志林.在問題解決中培養(yǎng)學生數(shù)學思考能力[J].數(shù)學學習與研究,2016,(8).

      猜你喜歡
      木料表面積解決問題
      積木的表面積
      巧算最小表面積
      聯(lián)系實際 解決問題
      巧求表面積
      助農解決問題增收致富
      在解決問題中理解整式
      魯班妻子的發(fā)明
      3.14惹的“獲”
      化難為易 解決問題
      表面積是多少
      花垣县| 德清县| 阿图什市| 吉木乃县| 大埔区| 桃园县| 石林| 平利县| 平顺县| 环江| 沐川县| 丹江口市| 襄城县| 常德市| 乐安县| 张家港市| 栾城县| 渭源县| 佛冈县| 丰县| 内黄县| 镇雄县| 唐海县| 蒙阴县| 五指山市| 西和县| 长子县| 南郑县| 西丰县| 诸城市| 阿勒泰市| 信丰县| 武夷山市| 南澳县| 邮箱| 罗城| 岱山县| 铜陵市| 德庆县| 清丰县| 汤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