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俊平 龍治華
【摘要】 目的 探討瑞舒伐他汀治療老年腦梗死患者頸動脈中重度狹窄的療效。方法 老年腦梗死患者80例, 根據隨機數字表法將患者分為瑞舒伐他汀組和對照組, 各40例。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治療方法。瑞舒伐他汀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瑞舒伐他汀。兩組連續(xù)治療6個月。比較兩組治療前后的頸動脈內膜中層厚度(IMT)、斑塊面積、血脂指標及美國國立衛(wèi)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評分變化情況。對比兩組的臨床療效。結果 治療后, 瑞舒伐他汀組血脂指標[總膽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和IMT的降低程度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治療后瑞舒伐他汀組的NIHSS評分和斑塊面積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瑞舒伐他汀組治療總有效率為80.0%, 明顯高于對照組的52.5%,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瑞舒伐他汀具有調理血脂、抑制炎癥反應、減少血小板凝聚, 改善微循環(huán)的作用。
【關鍵詞】 瑞舒伐他汀;腦梗死;頸動脈狹窄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22.081
腦組織血液供應約有70%來源于頸動脈, 當頸動脈狹窄使腦組織血液供應不足則會出現(xiàn)腦部缺血的相關癥狀, 尤其是中重度狹窄患者, 可誘發(fā)急性腦梗死的風險。近期, 支架置入血管成形術已逐漸在腦血管疾病治療領域得到推廣應用, 致使因腦血管疾病而死亡的患者逐漸減少, 但因各種因素引起患者不愿接受介入治療而采用內科藥物治療。血脂異常是斑塊形成的重要因素, 瑞舒伐他汀常用的他汀類降脂藥物。本研究采用瑞舒伐他汀治療老年腦梗死患者, 觀察期臨床療效及安全性。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收集2014年4月~2015年3月在本院神經內科門診治療的老年腦梗死患者80例, 所有患者均符合腦梗死診斷標準[1], 并經彩超檢查確診。患者選入標準:無嚴重心、肝、腎等臟器功能不全者;年齡>60歲者;彩超檢查顯示頸動脈狹窄≥50%者;NIHSS評分為16~30分者;不愿意接受血管介入治療者。排除標準:有嚴重心腦肝腎等臟器疾病者;有精神疾病或意識不清不能配合治療者;對本研究藥物治療過敏者。根據隨機數字表法將患者分為瑞舒伐他汀組和對照組, 各40例。
1. 2 治療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治療方法, 藥物包括波立維、胞二磷膽堿、依達拉奉等, 飲食清淡, 限制高脂肪食物的攝入。瑞舒伐他汀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瑞舒伐他汀, 20 mg/次, 1次/d。兩組連續(xù)治療6個月。
1. 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治療后IMT、斑塊面積、TC、TG、LDL-C及NIHSS評分變化情況。
1. 4 療效判定標準 臨床療效采用NIHSS評分改善程度[2]評定?;救篘IHSS評分下降≥91%;顯效:NIHSS評分下降46%~90%;有效:NIHSS評分下降18%~45%;無效:NIHSS評分下降<18%??傆行?(基本痊愈+顯效+有效)/總例數×100%。
1. 5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1.0統(tǒng)計學軟件對研究數據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IMT和血脂指標 治療前兩組血脂指標(TC、TG、LDL-C)和IMT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治療后均比治療前降低, 但瑞舒伐他汀組降低程度明顯低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2 NIHSS評分和斑塊面積 治療后瑞舒伐他汀組的NIHSS評分和斑塊面積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
2. 3 療效 瑞舒伐他汀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腦梗死病情輕的患者在早期給予藥物治療可獲得痊愈, 病情重的患者可能會在短時間內死亡。腦梗死與頸動脈狹窄有關, 而血脂持續(xù)升高是動脈狹窄的危險因素之一。研究表明, 調脂治療可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 降低急性腦梗死的發(fā)生風險[3]。血管炎癥參與了動脈硬化的過程, 動脈硬化形成后, 在自由基損傷、血糖、血壓等因素刺激下, 血管內皮破裂, 啟動內源性凝血過程, 使血小板聚集, 使動脈狹窄加劇而誘發(fā)腦梗死[4]。瑞舒伐他汀不僅有穩(wěn)定斑塊的作用, 且能減輕血管炎癥, 其作用機制明確。研究表明, LDL-C增高是急性腦梗死的重要影響因素之一[5]。瑞舒伐他汀是新一代他汀類調脂藥, 其調脂作用較其他他汀類藥物更明顯, 特別是對LDL-C升高具有更明顯的抑制作用, 且不良反應小。
本研究結果顯示, 瑞舒伐他汀組在治療后的血脂指標和頸動脈IMT明顯低于對照組, 斑塊面積明顯低于對照組, 臨床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 說明瑞舒伐他汀可有效提高老年腦梗死患者頸動脈中重度狹窄患者的療效, 改善其預后。
綜上所述, 瑞舒伐他汀具有調理血脂、抑制炎癥反應、減少血小板凝聚, 改善微循環(huán)的作用, 但本研究由于樣本量偏少, 其遠期療效尚待進一步研究證實。
參考文獻
[1] 中華醫(y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 急性心肌梗死診斷和治療指南. 中華心血管病雜志, 2001, 29(12):710-725.
[2] 李季, 于忠慧, 蔡彥秋, 等. 一級康復對老年腦梗死患者預后的影響. 中國老年學雜志, 2015, 35(23):32-33.
[3] 王樹青, 吳錢紅. 瑞舒伐他汀鈣對腦梗死并頸動脈粥樣硬化血管內皮功能的影響. 現(xiàn)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 2012, 21(31):3459-3460.
[4] 秦嫻, 楊承健, 徐欣, 等. 瑞舒伐他汀對冠心病C-反應蛋白及血脂的影響觀察. 齊齊哈爾醫(yī)學院學報, 2009, 30(21):2620.
[5] 吳章英, 陳君柱, 楊侃, 等. 瑞舒伐他汀鈣治療原發(fā)性高膽固醇血癥量效關系和安全性研究. 中國循環(huán)雜志, 2010, 25(3): 181-184.
[收稿日期:2016-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