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芳
摘 要 近年來, 隨著我國經濟快速發(fā)展和社會競爭日益激烈,大學生心理危機問題越來越引起廣泛重視,本文就大學生心理危機干預進行初步研究,淺談如何積極有效開展大學生心理危機干預,促進大學生全面健康的發(fā)展。
關鍵詞 大學生 心理危機 干預研究
中圖分類號:G444 文獻標識碼:A
伴隨著我國經濟快速發(fā)展和社會競爭激烈,高校大學生在思想道德、人生觀、價值觀、學習生活、人際交往、經濟、情感、就業(yè)等方面都面臨著不同的心理壓力,導致一些心理承受能力較弱的大學生容易出現(xiàn)心理危機。
大學生是祖國未來的花朵和社會主義事業(yè)建設的接班人,他們身心的健康關系到國家未來的前途發(fā)展,因此大學生心理健康是大學生教育的重要關鍵環(huán)節(jié),是維護大學校園和諧穩(wěn)定的重要因素。及時發(fā)現(xiàn)和有效預防大學生心理危機,能較好的避免心理危機帶來的危害,促進大學生健康成長,使得大學生綜合素質得到全面提升。
心理危機是指個體或者群體遇到突發(fā)事件或面臨重大的挫折和困難,該個體或者群體既不能回避又無法用自己的資源和應激方式來解決問題而出現(xiàn)的一種心理失衡狀態(tài)。
1高校大學生心理危機特點
(1)及時突發(fā)性。一般來說,大學生心理危機常常突如其來,出乎意料,并且難以控制。(2)危險潛在性。大學生心理危機隱含著許多危險,影響他們正常的學習生活和人際交往,當有不適當的應激發(fā)生時,他們可能出現(xiàn)思維不清、意識失控、情感紊亂、甚至發(fā)生自殺等事件。大學生心理危機常常并不會突然直接爆發(fā),而是隱藏在個體內心深處,一旦遭遇某些特定應激事件,就會容易產生心理危機。(3)容易觀察性。大學生生活在學校這樣相對單一的環(huán)境中,同時和老師、同學們接觸相對頻繁,因此,一旦存在異?,F(xiàn)象,極易被發(fā)現(xiàn),因此大學生心理危機具有易觀察性。
2大學生心理危機的表現(xiàn)
2.1生理上的表現(xiàn)
遇到心理危機的大學生,生理反應主要表現(xiàn)為頭暈、免疫力降低、失眠、不思飲食、敏感、易緊張、腸胃不適、食欲不振等等,這是因為心理危機時人體免疫、神經系統(tǒng)調節(jié)功能發(fā)生了變化,如果沒有得到及時有效的干預,則對大學生身心健康造成影響。
2.2情緒上的表現(xiàn)
遇到心理危機的大學生,情緒反應表現(xiàn)為心不在焉、悶悶不樂、垂頭喪氣、焦慮、抑郁、憤怒、沮喪、緊張、煩躁等。如果老師和同學發(fā)現(xiàn)該生經常性應該引起重視,否則會導致該生心理問題越來越嚴重,甚至引發(fā)疾病。
2.3行為上的表現(xiàn)
遇到心理危機的大學生,情緒反應表現(xiàn)為比如上課難以集中注意力、無法專心學習,逃避困難,回避他人,對自己或他人做出破壞性的行為,例如酗酒、抽煙,可能出現(xiàn)自責、自恨,甚至引發(fā)自殺行為。
3大學生心理危機產生的原因
3.1人格特質
人格特質是指在組成人格的因素中,能引發(fā)人們行為和主動引導人的行為,并使個人面對不同種類的刺激都能做出相同反映的心理結構,是個人在現(xiàn)實活動中表現(xiàn)出來的一種穩(wěn)定的行為方式和心理特征。
3.2生活事件
學習生活壓力、經濟壓力、就業(yè)壓力、人際交往壓力、情感壓力都會導致大學生產生心理危機。
3.3人生觀與價值觀
大學是大學生人生觀和價值觀形成的關鍵階段,加上現(xiàn)在社會的多元化,大學生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會面臨著不斷比較、選擇、整合和內化的過程,會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沖突,導致他們產生心理危機。
4大學生心理危機干預研究方法
4.1加強校園文化建設
開展豐富積極向上的校園文化活動,促進大學生健康成長,幫助大學生不斷進行人格的自我完善,培養(yǎng)他們的自信心,提高他們的心理承受能力,逐步地認識自我,了解自我,接受自我,增強社會適應能力,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減少心理危機的產生。
4.2積極開展有效的心理教育咨詢活動
重視大學生的心理危機,學校應該積極開展以全體大學生為教育對象的各種心理教育咨詢活動,可以通過舉辦心理危機相關內容講座、發(fā)放資料、開設課程、團體心理輔導等形式,來加強事前的預防,重視教育與輔導,使大學生能夠正確應對各種問題,學會解決和溝通問題的技巧,有效地釋放緩解壓力和自我進行心理調適,保持良好的情緒,防治心理危機發(fā)生。
4.3建設高校心理危機干預教師隊伍
學校應當培養(yǎng)心理危機干預工作人員,重視他們的心理健康理論學習和實踐教育,對他們進行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培訓,比如心理健康知識、心理輔導的工作方法、心理危機干預等等,不斷提高他們從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水平和技能。
4.4大學生心理危機產生后的干預措施
如果大學生陷入心理危機,干預人員應及時對當事人進行心理危機干預,并為其提供幫助。首先,明確什么原因引發(fā)當事人的心理危機,找到危機源,確定當事人的心理感受,是否存在危險性等。其次,確保當事人的安全,將大學生的身心傷害盡可能降到最低。再次,尋找當事人所需要的社會支持。如聯(lián)系該生父母、朋友、戀人等其所需要的社會支持系統(tǒng),及時獲取支持,緩解心理危機。然后,確定相應的目標和制定計劃,對當事人功能水平進行了解后,開始制定解決問題的計劃,以此來進行科學干預。最后,效果進行反饋與評估。心理危機干預期間應不斷對干預措施的效果進行評估,看是否到達了預期的效果,以便隨時調整,尋求最佳方案,并對干預的最終結果進行評估,最后確定心理危機干預工作的安排。
參考文獻
[1] 李虹.壓力應對與大學生心理健康[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2] 陳道明.現(xiàn)代社會背景下大學生心理危機及干預策略探析[J].教育探索,2006(6).
[3] 沈永江.大學生心理危機干預研究[J].江蘇教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
[4] 蔡哲,趙冬梅.大學生心理危機的干預與調解[J].河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1.
[5] 章成斌.高校學生心理危機于預能力面臨的挑戰(zhàn)[J].教育探索,2005.
[6] 段鑫星,程蜻.大學生心理危機干預[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6.
[7] 姜永杰.大學生心理危機干預策略研究[J].武漢科技學院學報,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