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 西 / 編
盤旋在古詩詞中的飛鳥
小 西 / 編
在瑰麗的古詩詞中,經(jīng)常會有飛鳥的身影浮現(xiàn),它們恣意地盤旋在美麗的詞句間。你能在日常生活中認出這些飛鳥嗎?你能理解它們在詩句中的意蘊嗎?讀一讀,連連看吧。
鷓鴣:
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聞鷓鴣。
——辛棄疾《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
①
A.在蜀中,每逢杜鵑花開時,子規(guī)鳥就開始啼鳴了。子規(guī)一般指的是杜鵑鳥,又叫杜宇,叫聲非常哀切,有“子規(guī)啼血”的傳說,讓聽者肝腸寸斷,產(chǎn)生一種強烈的思鄉(xiāng)之情。因此,古詩詞中子規(guī)鳥、杜鵑花均為思鄉(xiāng)的象征。
杜鵑:
蜀國曾聞子規(guī)鳥,宣城還見杜鵑花。
——李白《宣城見杜鵑花》
②
B.在古人眼中,鷓鴣是有靈性的鳥兒,是古人靈魂的一種寫照,情思的一種寄托。鷓鴣的叫聲特殊,極易引起人們對旅途艱險的聯(lián)想,帶動滿腔離愁別緒,所以詩詞中的鷓鴣常常成為一種哀怨的象征。
黃鸝:
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
——杜甫《蜀相》
③
C.燕子屬于候鳥,每年秋去春回,不忘舊巢,喜歡成雙成對出入,歷來被古人所青睞。古人經(jīng)常把它們寫入古詩詞中,或惜春傷秋,或渲染離愁,或寄托相思,或感傷時事。
燕子: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劉禹錫《烏衣巷》
④
D.黃鸝被稱為“大自然的歌唱家”,體羽一般由黃色的羽毛組成,鳴叫聲清脆悅耳,使人在早春中感受生機盎然,在暮春里體會閑淡寧靜。古詩詞中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黃鸝,象征著美好。
烏鴉: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
——馬致遠《天凈沙·秋思》
⑤
E.在民間,烏鴉是一種不祥之鳥,向來為人們所厭惡。烏鴉俗稱“老鴰”,羽毛烏黑色,常成群結隊且飛且鳴,聲音嘶啞。在古詩詞中,詩人常把它與衰敗荒涼的事物聯(lián)系在一起,表達一種凄涼悲苦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