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培凱
歐陽修有一篇《縱囚論》,收在《古文觀止》,批評唐太宗放死囚回家一事,是沽名釣譽(yù),絕對不值得當(dāng)政者效法。
唐太宗縱囚事,見《資治通鑒》卷一九四。貞觀六年十二月,唐太宗因憐憫死刑犯,放他們回家探親,約定第二年秋天回京領(lǐng)死。到了第二年九月,放出去的死囚三百九十人,沒人監(jiān)督,卻一個(gè)不少都回來了,沒有人逃亡。唐太宗全部赦免,一時(shí)傳為美談。白居易還曾有詩詠之,說“死囚四百來歸獄”,好像貞觀之治真是仁德廣被,連死刑犯都受了感召,信守規(guī)約,視死如歸。
歐陽修大不以為然,認(rèn)為這樣的措施不近人情,因此別有用心,是唐太宗想制造仁德感化的名譽(yù),刻意安排出來的花樣。唐太宗方面是料定了死囚會(huì)歸來求赦,死囚方面則料定了唐太宗會(huì)赦免,如此,死囚撿得一條命,唐太宗撈取仁慈君主之名。歐陽修對此極為不滿,指斥為“上下交相賊,以成此名也”,也就是皇帝與死囚沆瀣一氣,相互算計(jì)利用,以博取仁政之名。
歐陽修還說,唐太宗偶一為之的舉措,為自己博得美譽(yù),但卻不能成為“天下之常法”。能夠成為常法,行之后世的,“必本于人情,不立異以為高,不逆情以干譽(yù)”。
金圣嘆贊揚(yáng)此文,說“有刀斧氣,橫斫豎斫,略為少恕”?!豆盼挠^止》的編者也這么說,并指出:“太宗縱囚,囚自來歸,俱為反常之事。先以不近人情斷定,末以不可為常法結(jié)之,自是千古正論?!?/p>
(蘭芝摘自廣西師范大學(xué)出版社《迷死人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