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雅潔,周潔(阜陽師范學院教育學院,安徽阜陽236041)
?
大學生手機使用和學業(yè)倦怠關系研究
黃雅潔,周潔
(阜陽師范學院教育學院,安徽阜陽236041)
采用問卷調查的方法考察了大學生手機使用和學業(yè)倦怠之間的關系,調查數(shù)據(jù)顯示:大學生手機使用狀況總體良好,但部分學生有過度使用的傾向;手機過度使用總分、強迫性、戒斷性和沖突性都和學業(yè)倦怠總分、情緒低落、行為不當?shù)纫蜃映收嚓P,強迫性可以預測學業(yè)倦怠狀況;在學業(yè)倦怠總分及其各因子上,手機使用高分組和低分組差異顯著.結果表明:大學生手機使用尚處于正常水平,日常心理健康教育應加強大學生的意志力和行為控制能力的培養(yǎng).
大學生;手機依賴;學業(yè)倦怠
智能手機以其強大的通信、娛樂和上網(wǎng)功能而獲得大學生的廣泛青睞,在高校具有很高的普及率[1].功能的多樣性大大提高了手機的使用頻率,對大學生的調查發(fā)現(xiàn),上課時間經(jīng)常玩手機的學生比率達到67.95%[2],手機依賴的比率在10.7%到33.5%之間[3,4].手機的無節(jié)制使用很容易給大學生帶來各種生理、心理問題及各種學習問題.
手機依賴現(xiàn)象也可稱為“手機成癮”,即手機使用者不能對手機的使用進行控制,具有一定的成癮傾向,有戒斷癥狀[5,6],具體表現(xiàn)為不需要使用手機時也頻繁使用手機(強迫性),不能使用手機時會體驗到低落的情緒(戒斷性),使用者對手機的需要與其學習、社交等需要產生明顯的沖突(沖突性).
以往研究發(fā)現(xiàn)手機使用與學業(yè)倦怠之間存在一定的關系,學業(yè)倦怠的主要表現(xiàn)是學生對學業(yè)的排斥、厭煩,一般與學習壓力大、成績不理想或對未來的焦慮感有關.對中職生的調查表明,手機成癮傾向得分低的學生,其學習倦怠得分也低[7];大學生中,手機上網(wǎng)時間越長,學業(yè)倦怠水平越高[8];手機依賴還可以預測學業(yè)拖延[9];手機成癮的學生其學習成績顯著低于非手機成癮的學生[10].
筆者擬通過問卷調查的形式探討大學生手機使用與學業(yè)倦怠的關系,同時研究大學生在一般變量如性別、專業(yè)、年級等方面的手機使用情況.
1.1研究對象
采用隨機抽樣的方法,從某高校大學生隨機選取被試進行施測.共發(fā)放問卷320份,收回310份,回收率96.9%.其中有效問卷274份,有效率為88.4%.被試信息見表1.
1.2研究工具
選用《大學生手機依賴問卷》[6]和《大學生學習倦怠量表》[11]進行調查.《大學生手機依賴問卷》根據(jù)手機依賴的3個主要癥狀(即強迫性、戒斷性和沖突性)設計問卷,共包括13個項目,5級記分,分數(shù)越高,手機依賴的可能性也就越大.問卷得分位于13至65之間,超過48分即可認定為手機依賴.問卷信度在0.8以上,有良好的效度,因此研究選用這份問卷來進行調查.
表1 被試信息分布
《大學生學習倦怠量表》包含構成學業(yè)倦怠的3個主要維度,即情緒低落、行為不當和成就感低.情緒低落是指學生達不到期望的學業(yè)成就,對學習失去動力,但又為了通過考試、升學不得不學,因而感到沮喪;行為不當是指學習者對學業(yè)采取漠視的態(tài)度,表現(xiàn)為各種逃避學業(yè)的行為,如曠課、遲到、不做作業(yè)等;成就感低指學習者對自己在學習方面的成就感評價較低,比如學生在經(jīng)過了努力學習之后仍然沒有達到期望的學業(yè)成就,于是產生“學了也沒什么用、自己就不適合念書”等負面想法.該量表有20個項目,每個項目5分,分數(shù)越高,學業(yè)倦怠程度越深.總量表的Cronbach α系數(shù)為0.865.
1.3統(tǒng)計分析
采用SPSS 20.0進行數(shù)據(jù)統(tǒng)計.
2.1大學生手機依賴的描述性統(tǒng)計
手機依賴總體平均分為32.07,總分在48分以上的僅有11人,占樣本的4%;題項均分在3分以上的共50人,占樣本的14.6%,在性別、專業(yè)、年級上均無顯著性.手機依賴各因子平均得分在3分以上的人數(shù)分別為:強迫性因子共86人(31.39%),戒斷性因子共67人(24.45%),沖突性因子共34人(12.41%).
2.2手機使用和學業(yè)倦怠的關系
采用Pearson積差相關分析被試手機使用與學業(yè)倦怠的關系,結果(表2)顯示,手機過度使用各因子和學業(yè)倦怠各因子之間存在明顯的正相關,但戒斷性與成就感低無顯著相關.
表2 手機使用和學業(yè)倦怠的相關分析
為進一步探索手機過度使用和學業(yè)倦怠之間的關系,建立了二者之間的回歸方程,其中預測變量是手機過度使用的3個維度,因變量是學業(yè)倦怠,結果見表3.結果發(fā)現(xiàn),只有強迫性因子進入方程,說明手機使用的強迫性能夠預測學業(yè)倦怠.
表3 手機過度使用對學業(yè)倦怠的回歸分析
2.3手機使用高分組和低分組的學業(yè)倦怠差異
把手機使用總分最低的27%的樣本作為低分組,把總分最高的前27%的樣本作為高分組.對這兩組被試在學業(yè)倦怠各因子上的得分進行t檢驗,結果見表4,結果顯示,在學業(yè)倦怠總分及其各因子上,手機過度使用低分組得分顯著低于高分組的得分.
表4 不同水平的手機使用與學業(yè)倦怠的關系
研究發(fā)現(xiàn),大學生使用手機的情況正常,平均分為32.07,手機依賴的比例僅為4%,遠低于國內其它研究的調查結果,表明大學生手機使用的總體狀況較好,大部分學生能夠理智地使用手機.國內關于網(wǎng)絡成癮的調查[12]也發(fā)現(xiàn)大學生中真正產生網(wǎng)絡成癮的比例僅為8.1%,說明高校中大部分學生都能保持良好的自我控制.
但研究還發(fā)現(xiàn),14.6%的人有明顯的手機過度使用傾向,在以往研究認為的手機依賴的范圍內,說明以往的研究結果可能夸大了大學生手機使用的情況.
研究沒有發(fā)現(xiàn)手機使用在性別、專業(yè)、年級等方面的差異,這與以往眾多研究結果[3,6,13]一致,葛續(xù)華[7]對中職生手機成癮的研究也發(fā)現(xiàn)了類似的結果.但國內還有些研究發(fā)現(xiàn)大三學生的手機依賴程度顯著高于其他年級[6,13,14],女生的手機過度使用得分顯著高于男生,文科生的手機依賴程度顯著高于理科生[14].這些結果的差異可能與樣本選取及研究工具有關.
統(tǒng)計分析結果表明,學業(yè)倦怠與手機過度使用及其各維度之間都具有顯著正相關關系,手機使用高分組的學業(yè)倦怠分數(shù)顯著高于手機使用低分組,說明學業(yè)倦怠和手機過度使用之間存在明顯的關系.其原因可能與這些學生的控制能力有關.有研究[15]表明,自控能力越差,手機成癮的傾向越高;而學習本身是一項艱苦復雜的勞動,需要學生付出艱辛的努力,擁有堅強的意志力才能有所收獲,所以當學習上產生困難時,自控能力差的學生很容易將注意力轉移到手機上,形成過度使用手機的傾向,從而加重學業(yè)倦怠的程度.
以上分析表明,手機過度使用可能是產生并加重學業(yè)倦怠的重要原因,而自控能力差則可能是大學生過度使用手機,甚至產生對手機依賴的主要原因.研究發(fā)現(xiàn)手機使用的強迫性可以預測學業(yè)倦怠,表明如果手機使用者無法控制自己對手機的強迫性使用,就會出現(xiàn)學業(yè)倦怠,而這與自控能力差密切相關.因而要改變大學生手機過度使用的狀況,首先要加強大學生行為自控及意志力的培養(yǎng),增強自身的人格修養(yǎng)和挫折耐受力,樹立長遠目標和遠大理想,并切實地去追求,這樣即使面對手機的各種誘惑,也能夠有較強的免疫力.
研究通過調查發(fā)現(xiàn),大學生手機使用處于正常水平,但也有部分學生有明顯的手機過度使用傾向,且明顯影響學習;手機使用的強迫性可以預測學業(yè)倦怠,說明雖然大學生已經(jīng)具有了一定的行為自制力,但在面對手機的各種誘惑時仍顯得意志薄弱.因而要加強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尤其需要培養(yǎng)他們堅強的意志和行為自控能力,樹立人生的奮斗目標,明確學習的重要性,投入到為職業(yè)目標而奮斗的學習中去.
[1]顧海根,王珺珂.大學生智能手機依賴及其與人格的關系[J].心理技術與應用,2014,(8):5-8.
[2]胡麗莎.大學生手機課堂行為調查研究[D].徐州:江蘇師范大學,2013.
[3]胥鑒霖,王泗通.大學生手機依賴現(xiàn)狀調查探究——以HH大學J校區(qū)為例[J].電子測試,2013,(14):137-139.
[4]劉紅.大學生的手機依賴傾向與孤獨感[J].心理衛(wèi)生評估,2012,26(1):66-69.
[5]韓登亮,齊志斐.大學生手機成癮癥的心理學探析[J].當代青年研究,2005,(12):34-38.
[6]韓永佳.大學生手機依賴與自尊、社會支持的關系及干預研究[D].漳州:漳州師范學院,2012.
[7]葛續(xù)華.中職生手機成癮傾向與學習倦怠的關系[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13,(15):14-17.
[8]盛紅勇.大學生手機上網(wǎng)與網(wǎng)絡成癮及學習倦怠的綜合研究[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28(9):164-165.
[9]冀嘉嘉,吳燕,田學紅.大學生手機依賴和學業(yè)拖延、主觀幸福感的關系[J].杭州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4,13(5):482-487.
[10]夏領婕.當代大學生使用手機的現(xiàn)狀及影響——以武漢兩所高校為例[D].武漢:武漢科技大學,2013.
[11]連榕,楊麗嫻,吳蘭花.大學生的專業(yè)承諾、學習倦怠的關系與量表編制[J].心理學報,2005,37(5):632-636.
[12]黃海,余莉,郭詩卉.大學生手機依賴與大五人格的關系[J].中國學校衛(wèi)生,2013,34(4):414-419.
[13]劉鵬.大學生手機依賴與社會支持及人格特質的關系研究[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14.
[14]王珺珂.大學生人格特質、應對方式與智能手機依賴的關系研究[D].上海:上海師范大學,2014.
[15]徐曉丹.手機成癮大學生自我控制缺陷及其機制[D].重慶:西南大學,2014.
(責任編輯鹍鈕效)
A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Use of M obile Phones and Academ ic Burnout among College Students
HUANG Ya-jie,ZHOU Jie
(School of Education,F(xiàn)uyang Normal University,F(xiàn)uyang,Anhui 236041,China)
This study carries out a questionnaire survey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use of mobile phones and academic burnout of college students.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use of mobile phones in college is normal,whereas a small part of students tend to use mobile phones excessively.The scores of mobile phone use,compulsiveness,abstinence,and conflict are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ose of academic burnout,dejection and improper behavior.Compulsiveness can predict the level of academic burnout.Furthermore,the higher score group of mobile phone use i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the lower one in academic burnout and its related factors.These findings indicate that the general use of mobile phone in college remains at a normal level,while their abilities of willpower and behavioral control should be strengthened in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college student;dependency of mobile phone;academic burnout
G641
A
1673-1972(2016)03-0139-04
2015-09-24
黃雅潔(1974-),女,內蒙古包頭人,講師,主要從事心理學研究.